close
罷工紛擾 華航還「以客為尊」?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22 02:45 聯合報 趙哲聖/開南大學資訊傳播系助理教授(桃園市)



圖為位在桃園機場的華航櫃台。 記者陳嘉寧/攝影
分享華航,這個背著國家「意象」的航空公司,經過兩三個月的社群發酵,航空罷工的影子,第一次那麼緊密的接近搭機人生活之中。
大眾運輸的流暢,牽涉公眾遷徙移動,所以罷工權的操作需格外謹慎。雖說勞工能伸張自己想要表達目的,但罷工成真的結果,往往波及到無辜的旅人,甚至是自己公司的形象。基於華航曾是許多乘客的最愛,或是過往不幸空難後重建形象的療傷過程,這場罷工操作,能為華航或是旅客的我們,帶來什麼思考?

首先,當然是華航本身(包含勞資雙方)溝通上,沒有處理完備。在華航企業總部規畫至桃園所造成加班或差旅變化的薪資權益議題,曾經有「片面」宣布造成勞方不滿的影子,但後來,即使華航再三保證權益不受影響,華航與空服員的談判破裂的憂慮,一直沒有交集。

其次,華航罷工的起始,源自與網路媒體的發酵,看得出工會在此次議題上,利用社群媒體中「自媒體」的發聲元素:如臉書中有《燦爛時光會客室:機師空姐嗆大罷工》,或是《停飛四劍客的勞改日記》、《拒搭華航》等大量聲援罷工的管道,PTT也有討論專區,看得出數位化空間上,有群活躍的手機族或鍵盤手參與。然而,只約略看到一個《愛小花不要害小花》臉書社團,有發文提出能否正向交流的意見討論。但可惜,數位空間上匿名的保護傘,氛圍只聚焦在各自「目的」,想當然爾,資方在這塊論壇為小眾,少量的發言,往往就被洗版蓋過,完全沒有討論交集的機會。

投票前,整個華航罷工,演變成為沉默多數「企業工會」或少數操作「外部工會」主導華航罷工的爭議,兩陣營隔空交火,似乎也呈現一股「數位落差」的態勢。空服員在議題上贏得了面子,但往往數位世界在許多爭執上容易成為強勢氣氛,但實際解決華航的裡子,罷工停飛當然只會更加複雜,「數位對峙」終須走向兩方平心靜氣實體對談。

但似乎從網路大戰中,網民已經弱化了當初華航罷工的原意,乘客只知道如何避開事件產生不便的地雷時段。華航的整體形象受挫,是雙贏或是雙輸,還需要資方勞方轉化真誠的協商,畢竟「相逢自是有緣,華航以客為尊」是我們很深的感情基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