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神經資料庫 (41)
- Mar 21 Wed 2018 01:59
從小內向遭誤認自閉 竟是腦瘤在搞鬼
- Dec 22 Fri 2017 01:04
眩暈24小時當心是腦中風 警訊藏在眼睛裡
- Dec 18 Mon 2017 03:12
1「慢性硬腦膜下出血」年輕人小心也會得 且誤診率高
- Nov 14 Tue 2017 00:35
別輕忽!下巴麻木原因多 最嚴重恐剩15個月存活期
- Oct 05 Thu 2017 22:04
他全身痠痛找不出病因 5年後才知罹患纖維肌痛症
- Sep 27 Wed 2017 01:54
肢端肥大 要小心腦下垂體腫瘤
- Sep 21 Thu 2017 17:18
下背ㄧ痛20年術後更甚 才知禍首是這個關節
- Sep 20 Wed 2017 15:28
婦頭暈胸悶 原來是頸椎椎間盤突出
- Sep 11 Mon 2017 22:48
手腳抖不停是喝酒害的?醫師:兩者沒關係但惡
- Aug 18 Fri 2017 17:51
頸部僵硬痠痛是中風?很可能是腦動脈血管瘤破裂
- Jul 26 Wed 2017 20:11
高危險性頭痛 有這6大症狀
- Jul 25 Tue 2017 20:31
女老師性格突變 原來患額顳葉型失智症
- May 23 Tue 2017 20:00
骨刺病患年輕化 18歲也求診
- Apr 05 Wed 2017 16:24
記憶「斷片」 可能因中風、癲癇
- Apr 02 Sun 2017 13:27
看東西出現莫名影像…不是撞鬼 恐是癲癇
- Apr 01 Sat 2017 09:24
治療失智症 除了吃藥還有妙招
- Mar 30 Thu 2017 16:33
癲癇處置錯很大 醫界推廣「移、勿、側、陪、送」
癲癇處置錯很大 醫界推廣「移、勿、側、陪、送」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3-30 16:31聯合報 記者羅真╱即時報導 不少民眾對癲癇發作時的處置存有錯誤觀念,像是強行掰開患者的嘴,以手指或是其他物品塞到口中來避免其咬斷舌頭,這些可能對患者造成更大傷害。醫學會宣導,民眾遇癲癇患者大發作時,可以5字口訣「移、勿、側、陪、送」加以協助。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癲癇科醫師關尚勇說,過去不少民眾誤認為,俗稱「羊癲瘋」的癲癇病症與羊有關,因此看見患者大發作,就將青菜往患者嘴裡塞,或擔心其發作會咬傷嘴唇而將木棍等物放進患者口中,但事實上,這般處置易使患者下顎受傷、牙齒斷落,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關尚勇說明,癲癇是先天或後天原因引起的慢性腦部病變,使得腦部細胞過度放電,臨床上可看到突發的短暫發作,同時會有反覆發作的情形,台灣約有20萬人患病,發作程度與頻率不一。 「失神性發作」會有短暫喪失神智的發作;「肌抽躍性發作」常發生在剛睡醒時,身體或四肢會短暫、快速抖動,好像被嚇到一般,抖動較大時,頭會用力點一下,甚至腰也會同時彎下去;「失張力性發作」會突然喪失所有力氣,整個人會碰一聲摔倒在地,時常導致摔傷甚至摔斷骨頭,旁人看見這些情況,可在側保護他不要摔傷,等待停止發作。 而「大發作」時,全身四肢會有僵直或陣欒的現象,此時旁人可依5字訣「移、勿、側、陪、送」作最佳處置: 1、 「移」:移開患者附近尖銳物品,軟墊或衣物墊其頭下。2、 「勿」:勿強壓患者抽搐肢體,勿將硬物放其口中。3、 「側」:將患者臉側放,讓口水及分泌物流出。4、 「陪」:陪伴至神智清醒,告知發作情況,給予安慰。5、 「送」:抽慉5分鐘以上,或連續發作間神智沒有回復,此時宜盡速送醫。 癲癇患者「大發作」時,全身四肢會有僵直或陣欒的現象,此時旁人可依5字訣「移、勿、側、陪、送」作最佳處置。圖/台灣癲癇醫學會提供 癲癇﹒牙齒﹒醫師
- Mar 28 Tue 2017 19:59
年長者不明原因肌肉痛或抽筋 可能是維生素D不足
- Mar 26 Sun 2017 12:02
氣溫驟降防中風 出門保暖首重頭部頸部
- Feb 25 Sat 2017 00:29
氣溫劇降 小心腦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