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全台唯一「木建築」大樓 5樓20天蓋好
2015-06-22 03:06:50 聯合報 記者蘇木春/台中報導
台灣森科總部由木建築打造,有人說像倒過來的樓梯,也有人說像橘色的乳酪。 記者蘇木春/攝影
分享台中市有座全台唯一的「木建築」大樓,樓高五層,由四名工人花廿天組合而成,主結構沒用一根鐵釘、鋼筋與水泥;有如組合家具的木建築超越國內建築規範,前後花了五年才得以領照使用。
這棟橘紅色的木建築,造型獨特外觀像塊大起司又像倒立的樓梯,聳立在傳統的水泥叢林間,路過的人都忍不住多看一眼;落成至今多所大專院校建築系爭相當教材參觀,八個月已有近二千名師生造訪。
外型很奇特 像倒置樓梯
木建築是台灣森科公司營運總部,五樓的每層樓板面積不一樣大,一樓面積最小,每往上一層就向外推展數公尺,像是倒過來的樓梯,奇特外型與設計,附近居民稱是「怪怪屋」。
怪怪屋是國內首棟採「縱橫多層次實木」結構積材(簡稱CLT)技術的建築,這項技術源自森林資源豐富的奧地利,不用鋼筋與水泥的原因,在林木可大量再生,原料來自礦產的鋼筋、水泥,總有用盡的一天。
為了防受潮 外設保護層
台灣的氣候潮濕,許多人好奇木建築耐久嗎?台灣森科經理焦志維說,CLT建材在歐洲相當普遍,壽命最長可達二百年。為免主結構受潮,房屋外層加設「保護層」,有如武俠小說的「金鐘罩」。
因木材不蓄熱、不導熱,加上保護層和主結構間留有「空隙」,有如保溫杯隔絕作用,搭配通風與對流設計,整棟建築皆未安裝空調,但即使室外高達卅度的高溫,室內仍能維持廿多度的恆溫。
怪怪屋有如倒過來樓梯的設計,站在五樓陽台難免心臟加速;焦志維坦言,「往下瞧,看不到支撐點,開始真有點怕怕的」;來參觀的師生,幾乎也都會好奇體驗,「感覺像站在『天空之橋』上會腳軟」。
先國外訂製 再來台組裝
圖/聯合報提供
分享
木建築採「預鑄」,國內目前還沒有這種技術,須在國外訂製再來台組裝,廿天就完工。傳統鋼筋混凝土建築每坪造價約八到十萬元,CLT建築造價平均約十四萬,但可大幅縮短工期,人力成本較少。
也因為CLT的建築台灣從不曾有過,焦志維說,行政部門少有人了解,引進過程面臨法規與技術上限制,從領照到「孵出」前後花了五年時間。去年十月完工,被大專院校建築系師生當教材,他表示純屬意外。
火燒、水淋、蟻蛀考驗 須通過
2015-06-22 03:06:51 聯合報 記者蘇木春/台中報導
要蓋台灣第一座「木大樓」,得通過火燒、水淋、蟻蛀、重壓等種種考驗,台灣森科經理焦志維說,光取得內政部認證就花了三年時間,一度曾氣餒想放棄。
焦志維表示,一開始並沒有打算要自己蓋一棟CLT木建築,但每次向客戶介紹CLT,即使播放國外建築影片與照片,客戶還是滿臉疑問,於是決定蓋棟CLT建築當「樣品屋」。
他表示,依現有建築法規,蓋木造大樓不得超過十四公尺;但要凸顯CLT技術優點,樓高至少得十九公尺。這必須先取得內政部認證,才能申請建照、使照。
第一關向財團法人建築性能評定中心委員會提出簡介,就面臨排山倒海問題,「台灣潮濕、高溫、多地震,木建築大樓防潮、耐溫、抗震嗎?」
CLT在歐洲發展不到十年,審查委員對技術心存疑慮,且認為國外測試報告不見得適合國內環境,「九二一大地震就不知道倒了多少木建築」。
「窗戶用的是什麼木材?」「電梯載重用的是木材?」審查委員質疑若主結構受損,地震來時恐倒塌,白蟻是台灣木建築的天敵,再怎麼防範都難以解決。
光是拿國外照片、數據說服不了委員,要求「眼見為憑」。來來回回三次會議,加上無數次建材使用報告,介紹各式CLT板材與結構用途,一年內不斷補件、退件,仍無法通過。
焦志維說,一度心灰意冷想打退堂鼓;但又想「頭都洗了一半,總不能浪費洗髮精」,繼續奮戰,終收到通過通知。
但接下來兩年還要接受實體物理測試,在審查委員面前用高溫噴槍燒、用油壓重力機壓,證明CLT技術可通過一千一百度高溫、每平方公尺可承受十公噸。一次又一次模擬測試,才讓審查委員同意核發新技術、新工法、新設備及新材料認證。
焦志維說,父親白手起家成立營造公司,希望他能繼承衣缽,但自己從小對蓋房沒興趣,直到在歐洲看見木材蓋的高樓嘆為觀止,如今不僅投身建築,還和老爸成了同行。,,
學者:木建築工法 減少環境衝擊
2015-06-22 03:06:51 聯合報 記者蘇木春/台中報導
高雄大學副教授陳啟仁、台大副教授林法勤都帶學生參觀過台灣森科總部,學者說,推動木造建築工法可減少環境衝擊,但在台灣有沒有市場,還要觀察。
多次帶學生參訪的陳啟仁表示,台灣CLT木建築是亞洲第二座,第一座在日本;他認為就環保觀點,CLT新建築工法有其指標意義。
CLT木建築在國外已有興建十層樓高的公寓建案,甚至用來打造橋梁,今年的米蘭世博展,近八成的展館都以木建築為主,包括中國館,但在台灣大型木建築觀念仍待推廣。
陳啟仁表示,台灣大部分建築完工後,裝潢大多採用木材,但純木造建築占國內整體建築不到百分之二,是件相當弔詭的事。推動木造建築工法,會較傳統鋼筋混凝土來的環保,減少環境衝擊。
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林法勤指出,CLT建築工法是近十年才興起,主要目的是要活化林地,曾到歐美留學的人都知道,國外住的大部分是木造建築,但回到台灣想買木建築卻買不到。
林法勤說,安排學生參訪,是想讓他們了解木材也能這樣使用;木建築潮濕、蟲害的問題,在新技術下都已能克服。但台灣木建築最根本問題在沒有市場,因為水泥太便宜,要消費者買較貴的木建築,心理因素仍待克服。
新聞辭典/CLT支撐強度 不輸傳統工法
2015-06-22 03:06:52 聯合報 (蘇木春)
坐落台中西屯的五樓「木建築」,採用CLT建築工法,四名工人按圖組裝,廿天即完工。 圖/台灣森科公司提供
分享
CLT木構建築工法可耐久60到200年,是因外圍有一層類似「金鐘罩」的保護層,以隔絕建築主結構。 記者蘇木春/攝影
分享縱橫多層次實木結構積材(簡稱CLT)技術源自奧地利,將雲杉原木條互相堆疊以冷壓膠合製成,質地較水泥鋼筋輕,支撐強度卻不輸傳統建築工法。
CLT技術能夠崛起,是因歐洲地區木業興盛,有大片人造林,CLT是將雲杉切割、打磨成為標準化木材,經相互堆疊以無甲醛成分的PU膠合壓,製成大尺寸原木實心交疊的木積材。
積材實木在壓製前,要經嚴格檢查分級,例如螺旋生長、蟲蛀的異常的木料都會淘汰,製作過程不上防水、防腐漆,也不上色,讓使用者不致暴露在有機溶液揮發氣體環境中。
他山之石/加國鼓勵小朋友「住進森林裡」
2015-06-22 03:06:53 聯合報 記者林政忠/台北報導
加拿大鼓勵木造,可以透過CLT(交錯層壓)工法,堆疊出堅固的木建築,圖為UBC大學的「漂浮樓梯」,只用木結構製造出類似在空中的懸浮樓梯。 記者林政忠/攝影
分享台灣的CLT木建築技術主要引自歐美,以森林豐富的加拿大為例,不僅傾國家之力向全球推銷「木造經濟」,更從小落實森林教育,鼓勵小朋友「住進森林裡」。
加拿大駐台貿易辦事處日前邀請台灣媒體參訪溫哥華,見證加拿大有計畫培育木材外銷。溫哥華建材以木造優先,創造出自給自足的「節能屋」,甚至有建築師計畫透過CLT,打造全球第一座卅層樓高的木造大廈。
取之不盡的森林成為加拿大最大利基,加上日漸成熟的CLT技術,成為加國現階段經濟發展重點。CLT比鋼筋水泥環保、低碳,萬一遇到火災,CLT木造屋因結構緊密,火燒時將產生「碳化效應」,可以支撐住整棟木造大樓不會馬上倒塌,而且會延遲燃燒,延長一至二小時的逃生時間。
二○一○年溫哥華冬奧期間,更成為加國向全球行銷木建築工法的舞台。列治文市設立的快速滑冰主場館,屋頂是用蟲蛀過的木材加工為綠建築,開放市民在每塊木材簽名,增加在地居民的光榮感。
加拿大政府並規畫學生不定期住進森林裡,森林學堂裡有座「大木屋」,完全復刻古印地安人生活模式,在篷內可以生火取暖;家長和學生晚上則躺在炕上,一起聊聊白天上課情形,讓學生和大自然零距離。
加拿大向全球行銷木造經濟,溫哥華市長羅品信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從木造綠建築、在地食材,到乾淨的運輸系統等,「我們想要確保用任何方式減低對環境的衝擊,同時也能讓經濟更成長」。
2015-06-22 03:06:50 聯合報 記者蘇木春/台中報導
台灣森科總部由木建築打造,有人說像倒過來的樓梯,也有人說像橘色的乳酪。 記者蘇木春/攝影
分享台中市有座全台唯一的「木建築」大樓,樓高五層,由四名工人花廿天組合而成,主結構沒用一根鐵釘、鋼筋與水泥;有如組合家具的木建築超越國內建築規範,前後花了五年才得以領照使用。
這棟橘紅色的木建築,造型獨特外觀像塊大起司又像倒立的樓梯,聳立在傳統的水泥叢林間,路過的人都忍不住多看一眼;落成至今多所大專院校建築系爭相當教材參觀,八個月已有近二千名師生造訪。
外型很奇特 像倒置樓梯
木建築是台灣森科公司營運總部,五樓的每層樓板面積不一樣大,一樓面積最小,每往上一層就向外推展數公尺,像是倒過來的樓梯,奇特外型與設計,附近居民稱是「怪怪屋」。
怪怪屋是國內首棟採「縱橫多層次實木」結構積材(簡稱CLT)技術的建築,這項技術源自森林資源豐富的奧地利,不用鋼筋與水泥的原因,在林木可大量再生,原料來自礦產的鋼筋、水泥,總有用盡的一天。
為了防受潮 外設保護層
台灣的氣候潮濕,許多人好奇木建築耐久嗎?台灣森科經理焦志維說,CLT建材在歐洲相當普遍,壽命最長可達二百年。為免主結構受潮,房屋外層加設「保護層」,有如武俠小說的「金鐘罩」。
因木材不蓄熱、不導熱,加上保護層和主結構間留有「空隙」,有如保溫杯隔絕作用,搭配通風與對流設計,整棟建築皆未安裝空調,但即使室外高達卅度的高溫,室內仍能維持廿多度的恆溫。
怪怪屋有如倒過來樓梯的設計,站在五樓陽台難免心臟加速;焦志維坦言,「往下瞧,看不到支撐點,開始真有點怕怕的」;來參觀的師生,幾乎也都會好奇體驗,「感覺像站在『天空之橋』上會腳軟」。
先國外訂製 再來台組裝
圖/聯合報提供
分享
木建築採「預鑄」,國內目前還沒有這種技術,須在國外訂製再來台組裝,廿天就完工。傳統鋼筋混凝土建築每坪造價約八到十萬元,CLT建築造價平均約十四萬,但可大幅縮短工期,人力成本較少。
也因為CLT的建築台灣從不曾有過,焦志維說,行政部門少有人了解,引進過程面臨法規與技術上限制,從領照到「孵出」前後花了五年時間。去年十月完工,被大專院校建築系師生當教材,他表示純屬意外。
火燒、水淋、蟻蛀考驗 須通過
2015-06-22 03:06:51 聯合報 記者蘇木春/台中報導
要蓋台灣第一座「木大樓」,得通過火燒、水淋、蟻蛀、重壓等種種考驗,台灣森科經理焦志維說,光取得內政部認證就花了三年時間,一度曾氣餒想放棄。
焦志維表示,一開始並沒有打算要自己蓋一棟CLT木建築,但每次向客戶介紹CLT,即使播放國外建築影片與照片,客戶還是滿臉疑問,於是決定蓋棟CLT建築當「樣品屋」。
他表示,依現有建築法規,蓋木造大樓不得超過十四公尺;但要凸顯CLT技術優點,樓高至少得十九公尺。這必須先取得內政部認證,才能申請建照、使照。
第一關向財團法人建築性能評定中心委員會提出簡介,就面臨排山倒海問題,「台灣潮濕、高溫、多地震,木建築大樓防潮、耐溫、抗震嗎?」
CLT在歐洲發展不到十年,審查委員對技術心存疑慮,且認為國外測試報告不見得適合國內環境,「九二一大地震就不知道倒了多少木建築」。
「窗戶用的是什麼木材?」「電梯載重用的是木材?」審查委員質疑若主結構受損,地震來時恐倒塌,白蟻是台灣木建築的天敵,再怎麼防範都難以解決。
光是拿國外照片、數據說服不了委員,要求「眼見為憑」。來來回回三次會議,加上無數次建材使用報告,介紹各式CLT板材與結構用途,一年內不斷補件、退件,仍無法通過。
焦志維說,一度心灰意冷想打退堂鼓;但又想「頭都洗了一半,總不能浪費洗髮精」,繼續奮戰,終收到通過通知。
但接下來兩年還要接受實體物理測試,在審查委員面前用高溫噴槍燒、用油壓重力機壓,證明CLT技術可通過一千一百度高溫、每平方公尺可承受十公噸。一次又一次模擬測試,才讓審查委員同意核發新技術、新工法、新設備及新材料認證。
焦志維說,父親白手起家成立營造公司,希望他能繼承衣缽,但自己從小對蓋房沒興趣,直到在歐洲看見木材蓋的高樓嘆為觀止,如今不僅投身建築,還和老爸成了同行。,,
學者:木建築工法 減少環境衝擊
2015-06-22 03:06:51 聯合報 記者蘇木春/台中報導
高雄大學副教授陳啟仁、台大副教授林法勤都帶學生參觀過台灣森科總部,學者說,推動木造建築工法可減少環境衝擊,但在台灣有沒有市場,還要觀察。
多次帶學生參訪的陳啟仁表示,台灣CLT木建築是亞洲第二座,第一座在日本;他認為就環保觀點,CLT新建築工法有其指標意義。
CLT木建築在國外已有興建十層樓高的公寓建案,甚至用來打造橋梁,今年的米蘭世博展,近八成的展館都以木建築為主,包括中國館,但在台灣大型木建築觀念仍待推廣。
陳啟仁表示,台灣大部分建築完工後,裝潢大多採用木材,但純木造建築占國內整體建築不到百分之二,是件相當弔詭的事。推動木造建築工法,會較傳統鋼筋混凝土來的環保,減少環境衝擊。
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林法勤指出,CLT建築工法是近十年才興起,主要目的是要活化林地,曾到歐美留學的人都知道,國外住的大部分是木造建築,但回到台灣想買木建築卻買不到。
林法勤說,安排學生參訪,是想讓他們了解木材也能這樣使用;木建築潮濕、蟲害的問題,在新技術下都已能克服。但台灣木建築最根本問題在沒有市場,因為水泥太便宜,要消費者買較貴的木建築,心理因素仍待克服。
新聞辭典/CLT支撐強度 不輸傳統工法
2015-06-22 03:06:52 聯合報 (蘇木春)
坐落台中西屯的五樓「木建築」,採用CLT建築工法,四名工人按圖組裝,廿天即完工。 圖/台灣森科公司提供
分享
CLT木構建築工法可耐久60到200年,是因外圍有一層類似「金鐘罩」的保護層,以隔絕建築主結構。 記者蘇木春/攝影
分享縱橫多層次實木結構積材(簡稱CLT)技術源自奧地利,將雲杉原木條互相堆疊以冷壓膠合製成,質地較水泥鋼筋輕,支撐強度卻不輸傳統建築工法。
CLT技術能夠崛起,是因歐洲地區木業興盛,有大片人造林,CLT是將雲杉切割、打磨成為標準化木材,經相互堆疊以無甲醛成分的PU膠合壓,製成大尺寸原木實心交疊的木積材。
積材實木在壓製前,要經嚴格檢查分級,例如螺旋生長、蟲蛀的異常的木料都會淘汰,製作過程不上防水、防腐漆,也不上色,讓使用者不致暴露在有機溶液揮發氣體環境中。
他山之石/加國鼓勵小朋友「住進森林裡」
2015-06-22 03:06:53 聯合報 記者林政忠/台北報導
加拿大鼓勵木造,可以透過CLT(交錯層壓)工法,堆疊出堅固的木建築,圖為UBC大學的「漂浮樓梯」,只用木結構製造出類似在空中的懸浮樓梯。 記者林政忠/攝影
分享台灣的CLT木建築技術主要引自歐美,以森林豐富的加拿大為例,不僅傾國家之力向全球推銷「木造經濟」,更從小落實森林教育,鼓勵小朋友「住進森林裡」。
加拿大駐台貿易辦事處日前邀請台灣媒體參訪溫哥華,見證加拿大有計畫培育木材外銷。溫哥華建材以木造優先,創造出自給自足的「節能屋」,甚至有建築師計畫透過CLT,打造全球第一座卅層樓高的木造大廈。
取之不盡的森林成為加拿大最大利基,加上日漸成熟的CLT技術,成為加國現階段經濟發展重點。CLT比鋼筋水泥環保、低碳,萬一遇到火災,CLT木造屋因結構緊密,火燒時將產生「碳化效應」,可以支撐住整棟木造大樓不會馬上倒塌,而且會延遲燃燒,延長一至二小時的逃生時間。
二○一○年溫哥華冬奧期間,更成為加國向全球行銷木建築工法的舞台。列治文市設立的快速滑冰主場館,屋頂是用蟲蛀過的木材加工為綠建築,開放市民在每塊木材簽名,增加在地居民的光榮感。
加拿大政府並規畫學生不定期住進森林裡,森林學堂裡有座「大木屋」,完全復刻古印地安人生活模式,在篷內可以生火取暖;家長和學生晚上則躺在炕上,一起聊聊白天上課情形,讓學生和大自然零距離。
加拿大向全球行銷木造經濟,溫哥華市長羅品信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從木造綠建築、在地食材,到乾淨的運輸系統等,「我們想要確保用任何方式減低對環境的衝擊,同時也能讓經濟更成長」。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