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今年景氣恐不樂觀
2015-07-06 01:50:4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6月過後,正式進入夏天,但景氣呢?近來由於全球股市暴起暴落,再加上上半年經濟數據不如預期,大家更想知道下半年的景氣狀況。目前,我們看到一些研究機構對於下半年景氣,仍透露出樂觀訊息,包括,國發會的景氣燈號由藍轉為黃藍燈;採購經理人指數調查顯示,下半年會比上半年好;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指數雖然下降,但仍樂觀看待下半年等等。
說實話,說這些是客觀預測,倒不如說比較像信心喊話或主觀期待,而這期待也似乎偏向一廂情願,因為,陸續揭露的經濟數據及訊息,均與樂觀的假設基礎背離,尤其是許多領先指標持續下降,例如,外銷訂單減少,但海外生產比重卻再拉高,這樣的現象,通常是廠商因應不景氣的模式。先前當出口不佳時,但因為生產指數成長還不錯,我們可以推測,台灣內需消費應該還可以,以致支撐生產增加,但隨著商業營業額資料的公布,從3月份開始,已連續三個月衰退,衰退幅度逐月擴大,從機器設備進口大幅衰退、內需消費減少,我們幾乎可以斷言這個內需不差假設,已不成立。
更糟的是,如果出口、內需消費及投資均不振的情形下,那為何生產會增加?顯然是廠商判斷錯誤,如此必將產生存貨快速升高現象,進一步查詢經濟部產銷存資料,便可發現許多在前四個月業績紅通通的產業,存貨比相較於去年也呈現大幅攀升的現象,包括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基本金屬製造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汽車及其零件製造業等,這些產業的許多濫竽充數個別企業,恐怕都得在半年財報公布時見真章。
判斷錯誤,又何止廠商而已,所謂一葉知秋,早在4月份,因為物價下跌,我們便提醒,這是不正常的訊息,但政府仍鐵口直言為健康狀態,將原因全數推給油價下跌,問題是,油價下跌是全球性現象,為何台灣物價下跌最嚴重?
我們也說明,因為物價下跌去爭論是否通縮並非關鍵,更要緊的是會不會因此影響民眾消費及廠商的投資行為。果不其然,台灣的儲蓄率從去年底的31.7%,大幅上升至今年第1季的34.9%,主計總處預估至第4季還會再增加至36.2%;投資率也會從去年全年的21.3%降至今年20.3%。
也許有人會以上半年勞動指標失業率下降,或就業人數增加,或名目薪資的上升,作為推論下半年內需可以提振的基礎,但也有許多人力仲介,包括yes123求職網、1111人力銀行等調查顯示,第3季的企業徵才普遍緊縮。這樣的現象也不難理解,因為勞動數據為景氣落後指標,當景氣確定弱化後,必然會反映在勞動變化上。
面對景氣不如預期,甚至可能下滑的不確定情勢下,政府似乎已老生入定,無動於衷。不僅三個月前根本毫無準備,即便到現在別說有什麼因應之道,甚至連做做樣子都省了。而其他亞洲國家在做什麼?日本持續QE政策並弱化日圓,打得台韓出口哇哇叫;韓國則採自力救濟政策,繼去年投入400億美元後,日前再提200億美元財政刺激方案,以因應MERS事件並提振經濟;而中國則已幾度降息降準,以挽救經濟及股市。
以上其他國家的提振景氣做法,不盡相同,也不一定有效,甚至不一定是對的,但總是讓人民知道政府在意並努力改善,相較於我國政府的不作為,甚至想逆向幫公務員加薪,豈不令人汗顏。人民及廠商只好自力救濟,用大幅增加儲蓄、減少消費與投資等方法,因應未來的不確定。
公告版位
- Jul 06 Mon 2015 07:49
經濟/今年景氣恐不樂觀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