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錯估的賽局,雙輸的結局
2015-07-14 01:28:0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一如預測,這場「希臘暴衝(Graccident)」最終以希臘簽署城下之盟收場。近六個月的危機期間,只見希臘總理齊普拉斯的金箍棒愈耍愈狂,德國總理梅克爾的緊箍咒愈念愈急,希臘經濟被打得遍體鱗傷,全球市場被攪得烏煙瘴氣。不僅造成鉅額的經濟損失,又加深歐洲內部的衝突與裂痕。究其原因,皆源自於雙方一再錯估形勢,導致雙輸的結局。

希臘此番動盪,源自於齊普拉斯領導的激進左派聯盟今年1月時為了勝選,對選民做出各項反對撙節、取消改革等不實際的承諾;贏得政權後為落實政見,更一再以輕蔑的態度與挑釁的言詞來處理對外交涉。他誤認為歐元區為避免發生崩解結局,及希臘脫歐可能造成的骨牌效應,而同意放鬆對希臘原有的要求。

結果卻是第二次紓困計畫戛然而止,希臘拿不到72億歐元的紓困尾款;少了這筆錢,希臘財政將過不了今年夏天的難關。齊普拉斯為了向歐元區加重壓力,更不惜發動公投。他再次誤判歐元區會因公投「反對(以撙節換取紓困)」勝出而讓步,結果卻造成希臘銀行關閉,被迫實施資本管制,經濟瀕臨癱瘓,民生陷入恐慌。債權機構也因公投事件惱羞成怒,不僅未對希臘讓步,反而進一步催動緊箍咒。齊普拉斯外無救兵、內陷混亂,只得接受城下之盟,同意執行遠比先前更嚴厲的撙節與改革條件。

歐元區同樣也一再錯估形勢。1月希臘「變天」時,誤認新政府在取得政權後,態度可能會軟化,因而對希臘一昧安撫、姑息。同意將2月底到期的紓困計畫延長到6月底,固然有實際的必要,但從2月到4月底期間卻並未認真與希臘談判,錯失了損害控制的黃金時機,聽任希臘經濟惡化。

等到5、6月希臘開始面臨倒債、脫歐危機,歐元區才改採強硬立場,不給希臘協商餘地。6月下旬雙方各自提出的對案,原本差距極小;如果此時積極協商,希臘或可不必公投,並避免銀行停業、經濟停擺帶來的重大損失。正因為歐元區誤判,估計約使希臘遭致250億歐元的不必要損失,從而加重歐元區未來紓困的負擔。

事實上,雙方的立場並非絕對衝突。歐元區的兩大目標,分別是保全歐元區及希臘強化財政與經濟,作法是再給予希臘適度的紓困,同時要求希臘落實撙節及改革;希臘的目標也是留在歐元區,及取得新紓困以強化財政與經濟,作法則是要求減債,讓希臘得以放鬆撙節及緩步改革。

從賽局理論來看,要想取得並維持均衡,雙方都需提出對他方「最適」的條件,才能各自獲得對本身「次佳」的結局。然而,希臘的「賽局」專家、財長瓦魯費奇斯誤判形勢,認定歐元區為留住希臘及避免骨牌效應,會被迫接受希臘的要求,因而採取對自己「最適」的策略,結果他高估了自己的籌碼;尤其是公投,贏的只是一場空洞的勝利,最後不但希臘輸了「賽局」,他本人也提前「出局」。

以德國財長蕭伯樂為首的歐元區強硬派,同樣堅持對自己「最適」的策略;孰料希臘不惜以公投孤注一擲,造成希臘經濟癱瘓。最後希臘雖然屈服,但歐元區同樣是得到「空洞的勝利」,不僅須多付出250億歐元的紓困金,更激化歐洲內部的衝突與與對抗,加速歐洲國家主義復活,50年來歐洲整合計畫也面臨嚴重威脅。

現在希臘頹勢已暫獲緩解,金融市場也給予正面回應。今夏這齣希臘劇碼留給世人的教訓是,當面對各種利益衝突的賽局時,不可錯估形勢,一昧堅持對自己最有利的立場。要締造雙贏的結局,固需成事在天;但避免雙輸,則屬事在人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