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蔡政府何以走上誤判的險境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14 02:2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南海仲裁結果衝擊我在太平島主權,蔡英文總統(中)昨天登上海軍康定級迪化艦喊話,展現捍衛主權決心。 總統府提供
隨著南海仲裁案的不利判決出爐,我國昨天緊急派出迪化艦巡弋南海,蔡英文總統並登艦宣示捍衛國土之決心,國防部則成立應變中心。這些場景,其實集中說明了三件事:一是國軍因應遲緩,二是政府誤判形勢,三是總統不能光靠演說治國。
依稍早的計畫,蔡英文原訂在仲裁結果揭曉之夜發表談話,卻臨時打住,延至昨日才公開講話。原因無他,這次仲裁結果較政府原先的預判落差太大,太平島處境陷於險惡;在這種情況下,總統的原講稿只能作廢,連夜重寫。

政府原先的如意算盤是:太平島是「島」,這是鐵打的事實,仲裁法院不可能推翻;而中國大陸的「U形線」則可能受到嚴重挑戰,因此台灣或可在此與對岸略作切割,向美國及相關國家示好。誰料,國際仲裁法院卻出乎預料地不友善,給了大陸一巴掌,也賞了台灣一耳光,更把我國矮化為「中國台灣」。

南海戲碼的變化,完全超乎蔡政府的想像與推演,至少不是預判的首要選項,也因此相關單位疏於部署,錯漏重重,面對驟變措不及防。最明顯的例子是,美中兩國在南海進行大規模軍演之際,我國卻將派駐太平島的兩艘海巡艦以「避颱」為由撤回;海巡署長李仲威在立院答詢時,竟稱他「沒有想到」南海仲裁的因素。為了應付國會壓力,政府臨時改派「偉星艦」前往太平島;在仲裁判決出爐而遭輿論指責「守土不力」後,又決定增派海軍迪化艦巡護國土南疆。國安應對鬆散猶如父子騎驢,令人失望。

相對於北京近來頻打預防針,猛烈抨擊仲裁之公信與效力,顯示對岸的情報準確,因應也更完整。至於我國,為何會走到陷於險境而幾無自覺的地步,則有幾點值得檢討。

首先,兩岸對峙的心態,蒙蔽了蔡政府對國家利益的追求。政治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主政者最重要的考慮就是以國家利益為先。在南海議題上,兩岸雖然分治,但主權主張卻有相當大部分的重疊,我國占有太平島和東沙的地位也都與U形線息息相關。但因民進黨敵視北京,蔡總統又不承認九二共識,新政府因而心存儌倖,企圖利用仲裁之機切割對岸,向國際社會示好。孰料,仲裁結果卻是兩岸的權利同時受損,我國太平島更遭莫須有的矮化,這是政府始料未及的挫敗。

第二,國安團隊結構太過單薄,以致研判失準。蔡總統事先聽取過相關部門的報告,也對各種可能狀況作出研判;但幕僚人員的分析似多指向從寬料定,也因此,民眾看不到各部門的整合因應,遑論後備計畫,才會步調紊亂。在仲裁結果出爐前夕,綠營的南海主張幾乎一面倒地盲從新台灣智庫副執行長林廷輝之見,認為「太平島的權利不會受到限縮」,王定宇更附和稱太平島根本未列仲裁標的。這些人完全從「批馬」的角度切入,如何可能客觀?新政府不喜聽取刺耳的言論,又如何不墜入偏聽的陷阱?

第三,缺乏獨立的主權意識,致對盟邦過度誤信與附和。宣判前夕,總統府高呼遵守《國際法》及《海洋法公約》的主張,一副對仲裁心悅誠服的姿態,全未思及我國在仲裁案毫無角色,也絲毫未受尊重。再看,美方這次並未提供我任何有用訊息,新政府自以為立於不敗之地,而鬆懈以對。從事後看,這可能是我方受到美方的誤導,亦可能出於我方自作多情的胡亂投射,乃至失去自己對主權的嚴肅判斷,竟致大禍臨頭而渾然不覺。在美日聯手抗中的大戲中,我國若不改甘為霸權棋子的心態,後果將極險峻。

太平島被仲裁法院貶抑為「礁」,不僅使我國喪失南疆兩百浬經濟海域的權利,更飽嚐遭國際組織矮化之苦。如此一來,也使得蔡政府的國安能力警報大作,「自我感覺良好」的日子即在此宣告結束。

太平島﹒南海仲裁﹒國安﹒海巡署﹒北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