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濟兩路並進 營運添動能
2015-07-06 03:43:48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英濟董事長徐文麟手持第二代微機電模組,將率先應用在車用抬頭顯示器、生醫耳道教學設備。 記者侯永全/攝影
分享生醫、光電分進合擊,英濟大翻身。英濟董事長徐文麟表示,近期公司轉投資的生醫領域,進度大有斬獲,除了子公司聯邦應用基因產品已在大陸開賣,旗下生醫開發小組也完成臨床耳道教學擬真模型開發,結合光電微投影技術,繼續切入微創手術輔助的有關應用,今年在本業、轉投資都將交出不錯的成績單。
徐文麟說,公司光電事業處也開發出全球最小的「微投影光機」,容積僅2CC不到,是公司的第三代產品,未來除了應用在生醫方面,如微創手術眼鏡,還可用於類似google眼鏡、手持行動裝置(如手機、平板電腦)等。更重要的是,光電事業處今年也將完成分割、獨立,並規劃上市櫃,將是公司轉型的一大步。

英濟近年積極布局生醫事業,轉投資的基因檢測、保健品公司聯邦應用基因,徐文麟說,聯邦的最新產品「七天小一號」,已經在大陸上市,在體重、體脂肪管理觀念當紅之際,率先搶進天貓、淘寶等平台銷售,除了電商系統鋪貨,並配合大陸電商達人代言,以類似直銷(非傳銷)的方式對會員銷售,旗下會員有數萬人。

市場方面先聚焦兩岸華人,大陸交給聯邦轉投資銷售公司美漾開拓,而台灣則由聯邦自行籌組直銷團隊開賣。台灣已延攬國內老牌、資深的直銷團隊有十多人,徐文麟說公司產品多元,並將推出「抗衰老」產品組合,配合基因檢測、保健產品達到抗衰老的目的。徐文麟說,公司人才具備、產品多元、獎金制度完整,相信今年將有斬獲。

此外,聯邦應用基因近期也攜手日本食品大廠,打造自有品牌「紫蘇油」產品,鑑於台灣近年被食安風暴席捲,因此高階有機且具備調理身體的食品,具備產品利基,最近也會上市銷售。

本業方面,徐文麟表示,光電事業處所開發的第三代微投影雷射光機,是最殺手級的產品,已經獲全球大型的半導體廠青睞,釋出合作意願,未來將一起投入終端產品應用的開發,三個月內可望完成試量產驗證。

在此之前,徐文麟表示,公司的第二代微投影產品已經進入實質應用階段,進度以高階的「車用抬頭顯示器」(HUD)最快,目前正積極整合國內雲端內容大廠、大型學研機構投入開發,並獲得國家型計畫的認可與補助,明年將可推出產品。

微投影也應用在生醫方面,徐文麟說,公司也開發出臨床耳道擬真模型,供醫師在臨床上使用,可配合微投影機,把各種耳道疾病的圖片投影在擬真模型上,以利模擬開刀教學。imageimage

十年磨一劍 殺手級產品現身
2015-07-06 03:43:50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英濟是一家做3C產品外觀設計、射出與組裝的公司,近年積極切入生醫保健領域,但一般人不一定知道,英濟旗下還有一個耕耘已久的秘密部門「光電事業處」,並開發出第三代、全球最小的微投影光機,這是董事長徐文麟堅持十年才擁有的成果。

徐文麟1991年創立英濟,目前在兩岸均有設廠,多年累虧後,今年首季正式轉盈,業界評估,今年英濟在本業、生醫等領域的攜手下,有機會交出每股稅後純益(EPS)1元以上的成績單。

近期,在台北國際電腦展上,英濟展出第二代微投影產品,受到許多國際大廠的青睞。徐文麟笑說,其實最具殺手級實力的第三代產品藏在實驗室裡,並未真正露面,但有國際半導體廠與英濟交換意見後,便立即簽訂保密協議允諾進一步合作,這也是公司蹲馬步十年的競爭力。


雃博氣墊床 力拚營收翻倍
2015-07-06 03:43:50 經濟日報 記者高行/台北報導
日前通過的《長照法》引爆居家照護輔具及相關器材百億商機,國內氣墊床龍頭雃博將引進氣墊床租賃服務系統耕耘國內市場,更擬打通亞太紐澳市場的品牌絲路,力拚五年內氣墊床營收翻倍,全球市占擠進前五強目標。

雃博瞄準長照商機,預計在18日起跑的國際醫療展中推出兩款針對國內市場的新型氣墊床。雃博總經理李永川表示,由於公司為亞洲首家擁有氣墊床租賃服務Know-how的廠商,後續將把英國成功經驗複製至亞太市場,以台灣作為首站。

醫療氣墊床業務占雃博營收比六成,先前在歐洲各地成功建置通路,並透過收購英國公司Westmeria主要股權切入當地租賃市場。李永川表示,未來將全力衝刺品牌,力拚五年內氣墊床營收翻倍,全球市占也將由第八名擠進全球前五強。

雃博本月啟動打通泛亞太地區品牌絲路計畫,將全系列氣墊床及呼吸照護產品引進澳洲市場,並擬在當地成立子公司深度布局。另在東南亞及中東地區也擬設立子公司,泰國子公司預計下半年成立,作為北東協市場的區域營運中心。這是繼上半年建置印度子公司作為南亞營運中心後,再向東協市場插旗。

呼吸治療器業務占雃博營收比重二成,去年與龍頭Resmed的專利訴訟成全球和解後,旗下新產品重返美國市場,6月也擬進軍Resmed大本營的澳洲市場,並陸續引進篩孔式高頻震盪噴霧治療器(Mesh)、噴霧器等系列產品。

雃博前五月受到代工訂單調整與匯率波動影響,營收下滑超過10%,但由於自有品牌占比持續提高,首季毛利率維持45%以上高檔,加上不需攤提和Resmed的專利訴訟費用,單季每股稅後純益(EPS)0.69元,創下近三年最高水準。

法人預期,雃博今年氣墊床和呼吸器業務將持續成長,加上滅菌鍋、噴霧治療器等新產品加入營運,特別是自有品牌營收占比突破七成且不斷創高,有助進一步推升毛利,下半年營收將跑贏上半年,獲利表現也將優於營收表現。

類股一周/台 生技指數跌0.01%
2015-07-06 03:43:51 經濟日報 王皓正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台股上周五震盪盤跌,19大類股中的化學生技醫療指數齊步下挫,終場下跌0.06點,跌幅0.06%,收101.18點;就上周整體表現而言,化學生技醫療指數則小跌0.01點,單周跌幅0.01%。
觀察化學生技醫療族群近五日的股價表現,則以佰研大漲37.59%最耀眼,久裕漲19.4%、南光漲14.94%;另外,雃博、邦特、杏輝、鈺緯、聚和等,股價都漲逾一成。


image

類股一周/美 NBI下挫達0.58%
2015-07-06 03:43:51 經濟日報 王皓正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美股上周五休市,上周四則漲跌互見,那斯達克生技指數(NBI)震盪收紅,終場小漲1.71點,漲幅0.04%,收3,876.15點。就上周整體表現而言,NBI指數下跌22.79點,單周跌幅0.58%。
觀察美國生技股上周股價走勢,以MON漲幅2.98%較佳;另外,寶鹼上漲0.72%、NOVARTIS上漲0.64%、禮來上漲0.29%,在NBI指數回檔修正之際,這些指標股相對強勢。image

產業新鮮事/新藥 泉盛獲韓專利
2015-07-06 03:43:52 經濟日報 黃文奇
泉盛生物科技旗下新藥Anti-CεmX單株抗體(FB825)獲得韓國專利;泉盛的FB825自2012年起,分別取得南非、美國、澳大利亞、印尼、中國大陸和俄羅斯發明專利,加上韓國則為第七個國家,繼續完成全球專利新一個拼圖。

產業新鮮事/醫療 鑫品結盟榮總
2015-07-06 03:43:53 經濟日報 黃文奇
鑫品生醫旗下宇越2日與高雄榮民總醫院簽署合作協議,將共同開發抗血液腫瘤CAR-T第三代技術新藥,初期投入1,000萬美元(約新台幣3.1億元),預計明年第2季進入美國臨床試驗(IND)。


專家觀點/基因檢測新時代 台灣要加把勁
2015-07-06 03:43:53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整理
■辛悅台

2015生技月就要來了,今年聚焦基因(分子)檢測、精準醫療這個大題目,也揭示台灣生醫產業確實隨著大趨勢在走。基因檢測是個大概念,而在這個概念底下,只要透過基因定序,便可對即將要發生或已經發生的疾病提早預防、精準用藥,這也讓疾病治療進入一個全新的紀元:即一般所熟知的「預防醫學、個人化醫療」。

基因定序自2000年發布迄今,已經歷經十多年頭,今日已經有所謂的「次世代的基因定序」(NGS),在技術成熟、成本下降的基礎上,不論藥品開發、疾病治療都變得很精確,也宣告個人化醫療的時代正式到來了,初步的市場規模就高達2,000億美元。

其中,檢測成本陸續下降,將造成基因定序、檢測更普及化、大眾化,而大眾對於這個領域的認知也將更全面,這樣的量變可能帶來產業意義的質變,換言之,基因檢測產業已經到了成熟的前夕,各家檢測公司將要開始拿出看家本領逐鹿中原,而我所領導的世基,拿手的是藥害檢測。

基因檢測真正的利基,在於困難疾病的篩選與用藥,譬如,某些人因為擁有特定藥害基因,若吃了某些成分的藥品,將引起人體極大的傷害或死亡,世基就是開發這樣的檢測產品,讓藥害能提前預防。

另外,常看到電影裡有所謂的「失智而不治」的情節,如今阿茲海默、失智症或癌症、糖尿病等困難疾病,在可見的未來不僅可以輕鬆預防,還能夠有效治療。

基因檢測的技術成熟,開啟許多可能性。未來一個世代,疾病治療會繼續產生革命性的變化,十年內,拜基因檢測蓬勃發展之賜,任何困難疾病都將不再可怕。從產業的角度來看,基因檢測的市場價值正在不斷膨脹,各國都很積極的投入有關產業的扶植。

但目前台灣基因檢測的產業界,面臨不少困境,包括政府單位的觀念應該更開放、法令仍過於僵化,而扶植產業的資源分配比重也明顯不均,都是亟待改善的。

譬如,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近年積極協助產業發展,不過,由於基因檢測有關技術大多是很先進的領域,台灣廠商擁有的技術,有不少是領先全球的獨門絕活,換言之,在全球並沒有「先例」,但TFDA可能因為沒審查過這樣的技術,而在審查進度與態度上顯得保守,如此卻可能讓廠商在國際競爭上錯失先機。

資源分配上,政府經費積極投入學研領域,這值得肯定,但部分產業界若有意發展先進的技術,卻沒有相應的資源可以支持,而導致發展進度不如預期,這也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在基因檢測剛起步的幾年,兩岸發展進度不相上下,但這十幾年來,台灣與中國大陸在基因檢測發展的概況,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大陸的華大基因在產量與營收的規模上,都已經躋身全球前幾大基因檢測公司,台灣仍是散兵游勇,雙方已經差距一大截,怎不叫人心驚。

不過,只要有好的技術,有足夠的資源,台灣還是有機會能夠在此領域,與全球一拚高下。譬如世基的藥害檢測項目,才登陸沒多久,現在就已經傳出有超過40家的陸方企業仿製我們的產品,當然我們已經委託律師在對岸向這些仿冒公司提告。但也可見,利基的技術總是有利基的市場,而大前提是,要能夠真正走到產品化的那一天。

其實,台灣在分子檢測領域的產品也不少,但很多人光有產品,卻不知道怎麼推廣,換言之,有東西卻不會賣。分子檢測領域除了專利、技術應該要完整保護外,也應該下工夫在「行銷」,畢竟,沒有賣不掉動東西,除非你找了不會賣的人。

(本文由世基生醫執行長辛悅台口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