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天助自助 樺桐搶下美廠肥單
2015-05-07 03:19:07 經濟日報 記者林則宏/專題報導
客製化生產讓樺桐造出遠高於電子代工業數倍的毛利。對於如何能跨入此一市場,樺桐集團董事長謝智通謙稱,「這是個機遇,老天爺給的。」他表示,2008年,美國一家高檔家具品牌要推新產品,找了兩家廠商試作,樺桐是其中之一。

但美方提供的六組樣品在海關耽擱了十天,樺桐拿到時只剩五天時間。當時美方認為,樺桐肯定做不出來,但美方執行長表示,其亞洲行程早已確定,還是要按計畫到樺桐看貨。一行人來到工廠後,看到樺桐竟能將六組產品全部試做完成驚訝不已。

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完成這項任務,謝智通表示,除了與樺桐擁有完整生產鏈有關,強大的生產管理能力也是關鍵因素。而克服這次危機後,讓樺桐也順利進入客製化家具市場。謝智通表示,客製化家具的價格較店內大批量生產家具高出20%。樺桐可按業者接到訂單,生產出不同材質、顏色、尺寸的家具。且接單後,美國西岸消費者五周內、東岸六周內就能收到貨,而美國本地業者則需八到12周才能交貨。

雖然目前大陸也有一些廠商接受客製化訂單,但都不具備大量生產能力,樺桐目前一個月至少能出口40個貨櫃的訂製家具至北美各地,這也讓樺桐成為全球最大的家具客製化製造廠。



皮革大亨謝智通 縫出高利
2015-05-07 03:19:05 經濟日報 記者林則宏/專題報導
「轉型升級」是近年台商最關切的議題之一,卻是杭州樺桐集團董事長謝智通1975年在高雄創業後就不斷面臨的挑戰。


樺桐的家具工廠。 特派記者林則宏/攝影
分享
杭州樺桐集團董事長謝智通。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創業之初因趕上台灣經濟起飛期,謝智通的皮衣廠規模迅速擴大。但1986年之後,台灣陷入全民炒股熱潮,工廠接到訂單卻找不到工人,而且又面臨南韓業者加入市場低價搶單。這迫使謝智通在1987年前往大陸考察,最終選擇在杭州近郊富陽投資設廠。

當年大陸製造業仍不發達,一件衣服就靠一台縫紉機完成。謝智通將流水線生產概念引入後,原本平均一名工人一天只能生產一件衣服變成可以生產六件,讓謝智通的皮衣比韓國更具競爭力。

謝智通回憶,當年大陸工人月薪僅人民幣300元,而且要50個工人會湧入超過500人前來應徵。在這樣的環境下,謝智通的皮衣廠快速成長,1994年更以出口額4,700萬美元,成為浙江省第二大出口創匯企業。

但好景不常,謝智通很快就面臨當地企業挑戰,以五倍甚至更高的薪水,將謝智通的車間主任、組長等幹部一一挖走,結果皮衣廠遍地開花,整個行業也陷入嚴重的殺價競爭。他感嘆,「在台灣30年才會發生的事情,在大陸五年就發生了。」

跨足家具 讓木頭穿上皮衣

經營環境丕變,讓謝智通開始思索並委託外籍顧問研究,究竟有哪個行業與皮衣業相關,且在歐美擁有龐大市場的?最後找到沙發皮套產業。

謝智通說,沙發皮套跟皮衣一樣需要裁剪、車縫,但型式不同,是要「穿在木頭上」。

挺進上游 建構完整生產鏈

就這樣,謝智通的沙發皮套廠在1997年左右就開始在歐美家具業界逐漸打出名號。但也吸引一些美國家具大廠乾脆自己來大陸設廠,大陸本地業者也開始加入競爭。

謝智通說,對此他早有心理準備,因此2000年左右,他就開始嘗試著往上游的家具成品市場挺進。

但這與原本只做沙發皮套完全不同,還需要有木架、海綿、油漆等等配套。

謝智通說,一開始在大陸根本找不到適合的配件,「海綿硬得要死」。

經過不斷摸索與改良,2005年起,謝智通已建構起沙發與家具的完整生產鏈,並且讓樺桐有能力快速開發與生產出各式新產品,而於2008年成功打進利潤較高的客製生產領域,從OEM邁向ODM。此外,謝智通還陸續收購珂圖、FUSE等歐美品牌,推出自己的產品。

今年樺桐另一個重要的轉型計畫是—正式進入大陸內需市場,首家旗艦店預計今年9月在杭州開幕。


圖/經濟日報提供


imageimageim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