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Google…雲端霸主 打創新戰爭

【經濟日報╱周維忠】
2014.07.06 02:55 am

Google是全球雲端服務的領導廠商,從早期自主研發的Gmail、Google docs等線上應用服務,到現在集合眾多軟體開發者創意的Google Play軟體市場,以及推出自有品牌的行動裝置Google Nexus等,雲端產品涵蓋SaaS、PaaS及IaaS等,都顯示出Google在雲端服務市場的影響力。

8785842-3474674
圖/經濟日報提供

Google從網路搜尋引擎技術起家,為滿足網路巨量分析的需求,過去20年來發展出一套Google Hadoop雲端作業系統分散式基礎架構。過去Google僅將該核心技術做為內部發展各種雲端服務的資源,隨著行動裝置普及,傳統PC與單機應用軟體產業逐漸式微,取而代之是蘋果iOS與Google Android兩大陣營的軟體開發商聯盟。

Google積極發展雲端服務產業,在全球廣設資料中心就近服務,台灣是亞洲最大資料中心,透過校園建教合作吸引雲端軟體開發人才,順勢推廣自身IaS/PaaS等用戶服務基礎,持續擴大行動終端裝置時代的事業版圖,成為雲端服務產業的領導品牌。

目前Google Apps企業版在全球約有500萬家企業使用、有475萬個應用程式在雲端平台上執行、App Engine每天處理280億次請求、Cloud Datastore每月處理6.3兆次儲存。

Google傳統的雲端產品發展流程,是由全體員工自由提出產品構想,經由投票篩選出潛在機會,進一步轉由實驗室發展出測試版產品,再通過第一批網路試用者回饋產品改善意見,最後推出正式版產品,如Android、Chrome瀏覽器。由於產品大部分免費,因此網路廣告及App下載/租賃服務是主要營收來源。

近年來Google明顯有往下游垂直整合發展的野心。從平板電腦Google Nexus、智慧型手機Gphone、筆記型電腦Chromebook等,有意透過品牌行動裝置的最佳化設計(委外代工),以傳達本身雲端應用服務的核心理念與價值。

由於Google的國際品牌形象與長期服務滿意度,有助於新硬體產品事業的初期銷售量表現。但Google的行動裝置定價策略是中低價位商品,能否長期實質貢獻穩定獲利,受到市場關注。主因Google將Motorola賠售給大陸聯想集團,是否宣告行動裝置的挫敗,仍回歸軟體平台核心競爭舞台,有待後續觀察。

Google的創新精神受到各界重視,如發表穿戴式裝置Google Glass眼鏡、Android Wear手表,Google Chromecast電視棒等,顯示出不會缺席「多螢一雲」的垂直整合市場商機與決心。

Google的核心技術在搜尋服務,透過網路使用者的依賴程度,成功發掘關鍵字網路廣告商業模式,堪稱「.com網路經濟泡沫化後」的經營典範之一。但Google持續強化搜尋結果的匹配精確度,並從提供主動式搜尋進階到被動式搜尋,滿足網路使用者的個人需求。

例如使用者早上出門前,手機自動顯示當地與目的地的天氣卡片,可依照氣候選擇合適的服裝或攜帶雨具;接著連結Google行事曆的特定目的地或日常上班地點,自動提示Google Maps的行程規劃(航班/公車班次/開車路徑)與通勤時間卡片。

從Google發展的其他雲端產品項目推測,最終可能藉助搜尋整合服務來發揮整體產品綜效。如飯店查詢、書籍興趣清單、購物商品比價等曾經搜尋過的網頁記錄,都會完整儲存在個人化的Google Web History,方便使用者做好購物的事前功課。一旦使用者決定購買搜尋記錄上的項目,Google提供的電子錢包Google Wallet就能夠銜接後續的電子商務金流服務,這就是Google寄予厚望的下一個營運成長策略。

目前Microsoft與Yahoo!也在提升網路應用服務廣度與特色,但仍然難以撼動Google在搜尋與雲端應用服務領導地位。

新興型態的網路競爭,已將重心放在社群資料的關聯式搜尋與社群電子商務商機,迥異於傳統強調個人化的搜尋技術。目前這類型廠商包括Facebook(臉書)、Instagram圖片社群、Line行動社群等。Google試圖推出Google+力挽狂瀾,但使用者與親友已習慣這類社群網站,轉換難度高。Google優勢在個人資料等隱私保護及網路服務可靠度,有利推廣行動支付Google Wallet。

社群網站畢竟屬於較公開的群體資訊交換,使用者有擔心資料被盜用的疑慮。Google若能透過異業結盟與分工,專注在行動商務付費市場,仍有極大發展空間。

(作者是資策會MIC執行ITIS計畫產業顧問)

資策會MIC簡介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arket Intelligence & Consulting Institute, MIC)成立於1987年。專執ICT產業各領域的技術、產品、市場及趨勢研究,並以「領航亞洲ICT產業情報暨顧問服務」之專業智庫自期,積極扮演「政府智庫」及「產業顧問」角色。

MIC研究範疇涵蓋電腦系統、行動通訊、數據網路、顯示器、多媒體與消費性電子、半導體、環保綠能、太陽光電、企業資訊應用、軟體應用服務、文化創意產業及前瞻研究。

除致力於觀察全球產業發展趨勢,並對台灣、中國大陸、日本及南韓等地區深度的區域研究。

Cloud Physics 資料庫的守門員

【經濟日報╱林巧珍】
2014.07.06 02:55 am

Cloud Physics是第一家結合「巨量資料分析技術」與「資料中心運作模擬與資源管理專利技術」,為雲端資料中心提供IT環境分析與模擬服務的廠商。Cloud Physics尚未問世前,業界已有許多廠商提供雲端資料中心管理服務,但服務內容大多是資料中心環境監測、分析與提供報告等項目。

Cloud Physics除基本的IT環境監測,更重視協助雲端資料中心客戶「預測」與「模擬」特定情境,使其能快速因應隨著資料中心擴大而產生的疑難雜症。這是Cloud Physics與競爭對手最大的不同之處。

雲端資料中心透過雲端與Cloud Physics連結,並持續提供資料中心各運作環節的詳細資料。當Cloud Physics接受到來自全球資料中心客戶的資料後,將進一步分析、模擬情境,並洞察資料中心可能即將面臨的問題。

接著針對每個雲端資料中心提供即時警示或提醒,其所提供的資訊或建議,常是IT管理團隊擬定策略的重要依據。此外,Cloud Physics透過比較各雲端資料中心的運作資料,取得成效最佳者的運作效率相關數據,以便其他資料中心客戶能透過比較,進而了解自家服務或運作效能與最佳典範之間的差異。

Cloud Physics首創雲端資料中心專屬的IT管理平台,名為Card Store。無論是介面設計或使用方式,均與現今的App Store類似,在Card Store中的每張卡片,就像App Store的各式Apps,而每張卡片上均標明特定雲端資料中心IT管理問題的「解決方式」,範疇包括VMware工作負載中,雲端儲存、運算與網絡管理等問題。雲端資料中心的IT管理團隊可自行從該介面查閱特定問題的癥結點,並快速取得巨量資料分析後所產生的解決方式建議。

Card Store的卡片來源有三,第一、Cloud Physics依本身掌握的商業知識建置;第二、由第三方參與者發想;第三、由雲端資料中心客戶端創造。參與者或使用者均可透過當中的「Card Builder功能」,針對特定問題建立專屬卡片,當卡片建置完成後,創造者可設定分享權限,並上架至Care Store。為吸引更多專家共襄盛舉,Cloud Physics定期公開頒發榮譽獎項給優良卡片作者。

Card Store猶如雲端資料中心專屬的知識庫,為Cloud Physics 建立先進者優勢。目前在Cloud Physics的Card Store中已累積超過250張卡片,這意味Cloud Physics已擁有超過250個雲端資料中心疑難雜症的解答與追蹤紀錄。大量雲端資料中心常見的問題與解答集,將成為該公司最有利的「護城河」。

Cloud Physics是小型新創公司,卻能透過此概念,集結眾人之力,在雲端大廠林立的市場中突圍,思維模式與成功典範值得借鏡。

(作者是資策會MIC執行ITIS計畫產業分析師)

流通業突圍 向「雲」海出發吧

【經濟日報╱林巧珍】
2014.07.06 02:55 am

在景氣復甦緩慢、個資法實施與企業營運成本提升的三重壓力下,許多流通業者坦言,近年企業正面臨營收與獲利瓶頸。

觀察台灣流通業者在關注議題上的變化,大部分業者均面臨個資法實施所帶來的考驗,也就是面臨成本上升、營收成長不易的挑戰。

隨著企業營運成本上升,利潤率愈趨單薄。大環境不佳,加上企業營運成本上升,流通業者的營收與利潤受到嚴重壓縮;而顧客卻對企業服務品質的要求與期待也較以往嚴格。流通業者在降低企業成本時,還要設法達到產品與服務品質上升。

許多流通業者坦言,近年面臨營收與獲利瓶頸,必須設法尋求解套方式。觀察流通業者的因應策略,思考方向頗為一致。大部分業者均先跳脫低價競爭模式,再藉由補強「企業運作效率」與「創意」的競爭力,以提升顧客願付價格。

雖然突圍策略方向明確,但許多流通業者指出,要從薄利多銷模式轉型為創意集客之理想並不容易。

業者至少面臨四大挑戰,第一、組織設計僵化難改,企業轉型不易;第二、缺乏流程管理相關技能,導致服務速度與品質提升的目標難以達成,甚至往往淪為口號;第三、即時掌握營運環節資訊不易;第四、低價競爭之思維模式難以在短期內徹底改變,連帶阻礙企業創意力萌芽。

為達到策略轉型與服務升級目的,部分較積極的流通服務業者大動作向製造業延攬人才,企圖將製造業者在流程管理的強項,運用到流通業的營運流程。

流通業者對於企業流程「自動化」,以及「即時取得各運作環節資訊」的需求明顯更甚以往。觀察部分領先企業的IT採用意向與看法,發現其對企業社群軟體相關解決方案的關注度提升,顯示資訊在組織內部的傳遞效率,以及員工創意集結等面向,均是當前流通業領導廠商努力的方向。

資策會MIC調查發現,無論是批發業、零售業或運輸倉儲業者,對於雲端解決方案的採用意願均很高,其中考慮採用雲端解決方案的批發業者超過七成;有意願採用雲端服務的零售業及運輸倉儲業者甚至高達九成。大部分流通業者對雲端科技可能帶來的效益表示好奇且期待。

觀察採用雲端服務的業者比例,或計劃近期投入預算於雲端服務的業者,則僅占少數。顯示出大多數流通業者仍暫時觀望的態度。大多數流通業者會先觀察同業導入雲端後的情形或結果,再判斷自家企業是否適用雲端服務,或依此衡量雲端方案可能帶來的風險與效益。

流通業廠商對應用雲端科技於企業營運感興趣,但雲端安全的心理障礙難以突破。「不放心」加上「不了解」,導致大部分業者採取靜觀其變。但從流通業者對雲端服務的闡述與看法,仍能明顯感受到廠商對雲端服務的即時性、便捷性與彈性相當期待。

觀察部分領先企業已開始透過雲端服務,即時掌握各業務運作環節資訊、利用BI(Business Intelligence)解決方案協助決策擬定,或藉由企業社群軟體來提升部門間的協作效率等,企圖透過「提升服務速度與品質」為企業創造新出路。

為達到策略目標,流通業者對營運流程的「即時資訊掌握度」、「彈性」與「速度」的重視程度將會更甚以往,對於相關IT解決方案的關注度將連帶提升。在追求即時性、彈性與速度目標下,雲端科技的應用可望成為流通業者的得力助手。

目前超過七成的台灣流通業者表示,認同雲端科技對企業營運效率有正向助益,但裹足不前的原因大多與業者對雲端安全的疑慮有關。因此,協助流通業者突破雲端安全的心理關卡,將是資服業者首要的任務與挑戰。

(作者是資策會MIC執行ITIS計畫產業分析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