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集體自衛權」鬆綁 衝中國而來?
2014/07/04
【泰國世界日報╱社論】
儘管日本國內的反對聲浪不斷,安倍晉三內閣還是按照既定的修憲擴軍、再造日本方針,在7月1日內閣會議通過決議,修改憲法解釋,部分解禁爭議已久的「集體自衛權」。換句話說,在日本敗戰近69年後,安倍晉三終於突破戰後日本國和平憲法「非戰九條」長達68年的限制,讓日本重新擁有發動戰爭的主動權,其意義和影響非同小可。

1946年,在戰後美軍占領的刺刀下訂立的新《日本國憲法》第九條明確規定,放棄戰爭,不維持武力,不擁有宣戰權,只專注國家主權的防守。如今,集體自衛權解禁,意味著日本自身即使沒有受到攻擊,也可以為阻止針對他國的攻擊而行使武力。

毫無疑問,在安倍看來,和平憲法限制下的日本,是一個「不正常國家」,如今推動修憲擴軍,是要讓日本完全走出戰爭失敗的陰影,不但成為「正常國家」,且要成為一個可以用軍事和政治力量影響和重塑亞洲戰略版圖的大國。

為何日本可以在目前的狀態下,讓一貫揭櫫和平主義的執政聯盟盟友公明黨,放棄解禁集體自衛權的最後一道防線,表態同意修改憲法解釋?為何在這樣一個觸及日本和平憲法底線的問題上,日本國內的反對聲音無法阻止安倍內閣的一意孤行?這是由深刻的內外原因所造成的。

首先,當然是美國改變態度。日本戰敗後,雖然廣大人民厭戰反戰,但主導日本制定放棄戰爭憲法的,正是在太平洋戰爭中損失慘重的美國。但隨著美國在全球的獨霸地位動搖,默許或鼓動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幫助美國全球反恐,援助中東戰事,阻嚇北韓動武,並遏制中國崛起。美國「放虎歸山」的要求,可謂正中安倍和右翼勢力的下懷。

其次,日本經濟稱霸世界的企圖遭挫。戰後日本,保守右翼的自民黨長期執政,其中多次有右翼暴走的騷動,但保守政治主流依然維持和平憲法。理由很簡單,他們認為利用日本經濟起飛的奇蹟,可以用「非戰爭」的經濟力量,讓日本成為世界強國,甚至可影響美國的施政方向。

誰知,日本經濟壯大,先是遭到美國的「狙擊」,之後在新興經濟體尤其是中國的經濟崛起衝擊下,日本陷入近20年的經濟低迷。日本在亞洲的影響力不斷下降,國民自信心也跌入谷底。因此,日本國民幻想右翼強硬的政治領袖,能重振國家信心,成為軍事政治大國,可帶動經濟再度雄飛。這就成為安倍修憲擴軍的廣泛社會基礎。

再次,不容否認,北韓窮兵黷武,發展核武的極端國策,對日本刺激極大,也被右翼用來煽動民意,成為支持修憲的重要工具。更重要的是,在鴉片戰爭後一直受到日本輕視的中國,經過30年的「鳳凰涅槃」,搖身成為亞洲第一超強、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中日在釣魚島海域的領土爭端也一再升級,讓日本驚恐戒懼。「中國威脅論」成為安倍脫繭而出的最大催化劑。

正因如此,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對中國挑戰最大。一,日本在軍事上鬆綁後,自然強化其利用美國組織「亞洲北約」、圍堵中國的動力,與中國爭奪東亞龍頭老大的競爭更趨激烈。二,日本此舉,勢必刺激北韓,加大玩弄戰爭邊緣遊戲的力度,由此引發戰爭危機和軍備競爭,威脅中國發展經濟的外部環境。三,日本此舉或許也會微妙刺激台獨勢力的消長,為兩岸關係帶來新變數。

從歷史來看,日本在明治維新和一戰後的兩次軍事擴張,都對中國的改革和經濟發展帶來災難性後果。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北京無法干涉。但面臨挑戰,中國還是要調整戰略,重點做美國的工作,尤其要讓美國看到,對侵略戰爭毫無反省的安倍政權,最終可能也要翻美國東京審判的案,因此美國更須加倍謹慎,遏制安倍的脫序暴走。同時,北京要強化對南韓等國的睦鄰政策,孤立日本;更要加強對北韓的制約,防止其給日本發動戰爭製造藉口。

中國亟須透過外交管道,與美國聯手施壓,制約日本的野心和企圖。以當前中美關係的複雜情況,安倍究竟是利用了美中間隙,或根本幕後有美國授意默許,中國只有努力試探,能知虛實,才能制訂有效的對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