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嗎啡止痛劑愈用愈沒效 台大解謎
2015-05-07 01:57:13 聯合報 記者陳皓嬿/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解開嗎啡止痛劑愈用愈沒效之謎。研究團隊發現,動物體內名為CXCL1的激素會因嗎啡而大量增加,使止痛效果變差;病患因此需打更多嗎啡才能止痛,也需承受更多副作用。研究團隊希望未來可找出對付CXCL1的小分子藥物,讓癌末病人能少用嗎啡,減少副作用,讓生活品質好一點。

許多癌末病患因腫瘤壓迫神經,產生難以忍受的劇痛,需靠施打嗎啡等鴉片類強止痛劑,阻斷神經細胞傳遞疼痛訊號來止痛。然而嗎啡打多了會有抑制呼吸、便秘積尿等副作用,癌末病患打嗎啡,在止痛和副作用間,常讓醫師為難。

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林至芃發現,嗎啡藥效衰減很快,明明患者病情無明顯惡化,但沒過多久就又喊疼,原本施打的劑量無法止痛,數月內,從每天打百毫克的劑量,提升到兩千多毫克才有同樣效果。

研究人員抽取癌末病患和健康者的腦脊髓液觀察,發現長期施打高劑量嗎啡的病患腦脊髓液中,CXCL1表現量很高,且隨施打劑量提高,CXCL1的量也跟著增加。

研究團隊進一步用老鼠實驗,發現若抑制老鼠體內的CXCL1,嗎啡藥效可維持較久,從一天增加到三天;但若增加老鼠的CXCL1,則藥效會加速衰減,一天之內就失效。因此確定CXCL1是影響嗎啡藥效的關鍵。

林至芃說,根據動物實驗,要減少CXCL1,目前只能在脊椎上開洞給藥,但台灣人忌諱在俗稱「龍骨」的脊椎上動刀,因此未來想將其開發成口服藥物。

該研究成果今年三月登上國際科學期刊「麻醉學」,並獲選為當期最重要的發現。
image

吃對藥 不上癮 多麼「痛」的領悟
2015-05-07 01:57:14 聯合報 記者吳佳珍/台北報導
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統計,國人一年花在止痛藥劑的金額達四十億元,大約吃掉幾十億顆止痛藥,在廣告的催化下,大家對於止痛成藥的名稱都能琅琅上口。

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古博仁表示,民眾最常用的止痛藥的主成分是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包含頭痛、牙痛、發燒等都可服用,單顆劑量通常是五百毫升,一天的建議量上限為四千毫升,一天藥量不宜服用超過八顆;另外,因為乙醯胺酚對肝臟會產生傷害,不可與酒精類併用,以免產生肝毒性。

古博仁說,有些止痛藥強調「加強錠」,其實不是藥效較強,而是添加咖啡因讓精神回復得快,但長期使用可能會產生咖啡因依賴性,所以疼痛出現時,應就醫確實找出疼痛原因,否則像睡不好頭痛卻吃了含咖啡因的止痛藥,反而更難入眠。

im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