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學習和身體對話
【經濟日報╱王欽堂】
2014.07.16 03:46 am
有一年參加一個禪修營,所有所謂的社會精英在報到時,就被要求交出身上所有的電子用品、手機等,並且三天禪修期間全程禁語。記得當時的情景是,每一個學員都是到最後一刻才不情願地將手機交出來。
體驗身心靈一體
沒有手機的生活是怎麼一回事呢?我記得當時的感覺,第一天覺得不知所措,第二天開始感到焦慮,第三天就逐漸適應,到第四天覺得習慣了、甚至心情很平和。
三天禪修營活動的尾聲有一個聯誼時間,這是大夥終於可以開口說話的時間,因為多數人都是第一次有連續三天不講話的經驗,禪修完特別有感受。在分享時刻,許多人都感動流淚了。有人因為深受教義的啟發,有人因為第一次體驗身心靈結合的感覺而感動;也有人說他印象中從來沒有睡得這麼好,或從來沒有排便如此順利等。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禪修,也是第一次學習所謂「和身體對話」,體驗「身心靈一體」的感覺,自然也有所收穫。
年輕時,因為工作和興趣的關係,雖然看了許多探討心靈的書籍,但是對於談到身心靈一體的道理或見證,經常不能夠體會,也沒有學會和身體對話,體會身心靈一體的真意。直到年紀漸長,才較能夠體會類似有人提到「自己身體某一處的長期疼痛,竟然是和十年前生命的某一段失落有關」,這類的故事。
《康健》網路調查發現,由於欠缺專注力,近九成的民眾經常感到煩躁、效率變差、身心疲憊。楊定一博士在他的新書《靜坐的科學、醫學和心靈之旅》中寫到,「除了專注、平靜,靜坐還能讓副交感神經接管身體,緩和心跳、呼吸、內分泌反應,並改善消化、增強適應能力,降低血壓的功效也比吃降血壓藥更長久。」
同時,愈來愈多的研究發現,心理健康程度和罹癌的機率成反比,長期沮喪和焦慮確實會加速腫瘤的生長,焦慮的性格再加上高壓力的環境,就是身心健康的殺手。
即時通訊、社群網站、電子郵件等,24小時鋪天蓋地的包圍我們的生活,構成心理專家所謂的「淹沒式的科技」。高壓的社會型態及淹沒式的科技,是導致我們分心、焦躁與憂鬱的致病源,現代人要較長時間靜下來都是很困難的一件事,因此,如何找出預防科技衍生的疾病型態,已經是人類新的健康議題。
焦慮 健康的殺手
年輕時受所謂主流醫學也就是西方醫學的訓練,從基礎解剖學、生理學入門,到臨床病理的診斷等,對所謂「疾病」的定義,都著重在物質層次的變化,也就是身體的、生理的疾病觀。
因為自己只懂得這個領域,所以和許多人一樣,認為這就是醫學的全部了。
直到自己從事的工作愈久、年紀愈長,才逐漸體會所謂身心靈一體的道理。
在《When Chicken Soup is Not Enough》 (譯:上班族,病都是你想出來的)一書中,作者瑞佛德醫師指出,「大多數壓力引起的疾病,都是因為潛意識裡積壓的壓力,對我們的防衛機制反撲而起。我們其實並不知道真正讓自己困擾的問題,而這正是問題的癥結所在,身體上的症狀往往是身心互動引起的。」
「我們希望平衡西方醫學的模式,因此從情緒層面來尋找身體的問題,並發現到當今許多常見的問題,其實都根源於身心之間的互動。」
抗壓 讓疾病閃邊
學管理學時,我最有心得的一門學科是領導學,領導學談一個組織領導者的重要,當我們談到一個組織的成敗,資金技術人才諸多要素琅琅上口,但是最後能夠讓這些要素有效運作、產生績效的是領導者,是任一組織中最終的領導者。
而探究領導者如何影響組織運作成敗,最後結果可能不是領導能力,而是領導者的心,所謂心念、起心動念。
因此,一個公司或組織最重要的是領導者的心念,心念正直,公司就會發展較好,心念不正直,就算產業再好,資金技術人才具備,還是會走向衰敗。如果資金技術人才等有形要素是「身」,組織的文化是「心」,而領導者或高層管理者的心,就可稱之為「靈」。
身心靈一體的觀念自古就有,但我們總是把它分裂切開來看,特別主流醫學上幾乎只看身體、生理。切開是不對的,身心靈是完整的一體的。
我們必須以完整一體的觀念來看待生命或其他實體,例如,人有完整身心靈,家庭、社會、國家也有身心靈,生命表現於外是身,表現於內是心,表現於更深的層次,多數我們不一定瞭解的稱之為靈。其實,身心靈是一體的。
(作者是哈佛健診健康管理事業董事長)
【經濟日報╱王欽堂】
2014.07.16 03:46 am
有一年參加一個禪修營,所有所謂的社會精英在報到時,就被要求交出身上所有的電子用品、手機等,並且三天禪修期間全程禁語。記得當時的情景是,每一個學員都是到最後一刻才不情願地將手機交出來。
體驗身心靈一體
沒有手機的生活是怎麼一回事呢?我記得當時的感覺,第一天覺得不知所措,第二天開始感到焦慮,第三天就逐漸適應,到第四天覺得習慣了、甚至心情很平和。
三天禪修營活動的尾聲有一個聯誼時間,這是大夥終於可以開口說話的時間,因為多數人都是第一次有連續三天不講話的經驗,禪修完特別有感受。在分享時刻,許多人都感動流淚了。有人因為深受教義的啟發,有人因為第一次體驗身心靈結合的感覺而感動;也有人說他印象中從來沒有睡得這麼好,或從來沒有排便如此順利等。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禪修,也是第一次學習所謂「和身體對話」,體驗「身心靈一體」的感覺,自然也有所收穫。
年輕時,因為工作和興趣的關係,雖然看了許多探討心靈的書籍,但是對於談到身心靈一體的道理或見證,經常不能夠體會,也沒有學會和身體對話,體會身心靈一體的真意。直到年紀漸長,才較能夠體會類似有人提到「自己身體某一處的長期疼痛,竟然是和十年前生命的某一段失落有關」,這類的故事。
《康健》網路調查發現,由於欠缺專注力,近九成的民眾經常感到煩躁、效率變差、身心疲憊。楊定一博士在他的新書《靜坐的科學、醫學和心靈之旅》中寫到,「除了專注、平靜,靜坐還能讓副交感神經接管身體,緩和心跳、呼吸、內分泌反應,並改善消化、增強適應能力,降低血壓的功效也比吃降血壓藥更長久。」
同時,愈來愈多的研究發現,心理健康程度和罹癌的機率成反比,長期沮喪和焦慮確實會加速腫瘤的生長,焦慮的性格再加上高壓力的環境,就是身心健康的殺手。
即時通訊、社群網站、電子郵件等,24小時鋪天蓋地的包圍我們的生活,構成心理專家所謂的「淹沒式的科技」。高壓的社會型態及淹沒式的科技,是導致我們分心、焦躁與憂鬱的致病源,現代人要較長時間靜下來都是很困難的一件事,因此,如何找出預防科技衍生的疾病型態,已經是人類新的健康議題。
焦慮 健康的殺手
年輕時受所謂主流醫學也就是西方醫學的訓練,從基礎解剖學、生理學入門,到臨床病理的診斷等,對所謂「疾病」的定義,都著重在物質層次的變化,也就是身體的、生理的疾病觀。
因為自己只懂得這個領域,所以和許多人一樣,認為這就是醫學的全部了。
直到自己從事的工作愈久、年紀愈長,才逐漸體會所謂身心靈一體的道理。
在《When Chicken Soup is Not Enough》 (譯:上班族,病都是你想出來的)一書中,作者瑞佛德醫師指出,「大多數壓力引起的疾病,都是因為潛意識裡積壓的壓力,對我們的防衛機制反撲而起。我們其實並不知道真正讓自己困擾的問題,而這正是問題的癥結所在,身體上的症狀往往是身心互動引起的。」
「我們希望平衡西方醫學的模式,因此從情緒層面來尋找身體的問題,並發現到當今許多常見的問題,其實都根源於身心之間的互動。」
抗壓 讓疾病閃邊
學管理學時,我最有心得的一門學科是領導學,領導學談一個組織領導者的重要,當我們談到一個組織的成敗,資金技術人才諸多要素琅琅上口,但是最後能夠讓這些要素有效運作、產生績效的是領導者,是任一組織中最終的領導者。
而探究領導者如何影響組織運作成敗,最後結果可能不是領導能力,而是領導者的心,所謂心念、起心動念。
因此,一個公司或組織最重要的是領導者的心念,心念正直,公司就會發展較好,心念不正直,就算產業再好,資金技術人才具備,還是會走向衰敗。如果資金技術人才等有形要素是「身」,組織的文化是「心」,而領導者或高層管理者的心,就可稱之為「靈」。
身心靈一體的觀念自古就有,但我們總是把它分裂切開來看,特別主流醫學上幾乎只看身體、生理。切開是不對的,身心靈是完整的一體的。
我們必須以完整一體的觀念來看待生命或其他實體,例如,人有完整身心靈,家庭、社會、國家也有身心靈,生命表現於外是身,表現於內是心,表現於更深的層次,多數我們不一定瞭解的稱之為靈。其實,身心靈是一體的。
(作者是哈佛健診健康管理事業董事長)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