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捕捉寶可夢… 我看見傳統文化生機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17 03:11 聯合報 王建堯/中國科大視覺傳達設計系助理教授(台北市)



「精靈寶可夢Go」遊戲爆紅。 (法新社)
手機遊戲「精靈寶可夢」(Pokemon Go)掀起熱潮,歐美玩家早已在街尾巷弄捕捉神奇寶貝。因智慧型手機裝置的普及,讓擴增實境技術與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又稱適地性廣播服務)和遊戲系統為界面整合,再配上最重要的原創文本內容(精靈寶可夢),這將可能成為下個世代遊戲型態的重要標竿。
精靈寶可夢(原神奇寶貝)伴隨著玩家的童年,橫跨八、九○世代的共同回憶。而結合實境google map LBS資訊和擴增實境技術,則進一步讓玩家真實生活與神奇寶貝世界重疊。

這股數位內容熱潮,對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是危機也是轉機啟示。以下是筆者的想像:

這天是跨平台「當代蒐神誌|福爾摩沙山海經」台灣限定版上市日,這款以台灣歷史文本為基礎的手機遊戲,讓期待已久的玩家們,從測試版就開始為之瘋狂。遊戲結合了拍照APP及LBS資料庫,利用快門捕捉資料庫的傳說生物(靈異照片),融合台灣在地宗教文化,傳說故事和陰陽五行、風水龍脈等地理資訊。正式版上線前幾天,各地都市傳說景點早已排滿了人,如民雄鬼屋附近形成大塞車,閒置老屋,網友爭相到訪。

為了捕捉這些傳說生物、蒐集歷史人事時地物,大學的台灣通史、古典文本(山海經、搜神記)、台灣宗教概論等課程被擠爆;圖書館各式古典文本被借閱一空…大家都希望可以搶先進入遊戲體驗捕捉過程。

孩子口中討論的,是如何透過在地風水系統捕捉神獸級的台灣神話生物,或利用美妙的詩詞,誘發特定人物的出現,或如數家珍般述說,街邊那塊柳公圳石碑的生動故事!

希望台灣也可以做出這樣的作品,當在地傳統文化以數位科技發展它當代的身體時,擁有更強壯的生命力,適應當代變動的衝擊。希望歷史能化成神奇寶貝般的存在,持續和我們生活在一起,一同演化、反省也創造!

神奇寶貝﹒傳統文化﹒Pokemon G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