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社會愛幹譙 女護理師成出氣筒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17 03:11 聯合報 張晉芬/中研院社會學所研究員(台北市)


183
沙鹿光田醫院傳急診暴力事件,陳姓男護理師遭病患及家屬一家5口追打,現場另3名護理師也遭受波及,紛紛掛彩。 記者余采瀅/翻攝
近年來,每隔一陣子就會出現醫院暴力事件,最常見的受害人就是護理人員。衛福部反應強烈,主張修法加重刑責,並改進醫院設施及通報系統等。這些措施重要,也可能有抑制醫療院所暴力氾濫的效果,但筆者認為這種現象,與性別權力關係,及目前台灣的「幹譙」風氣有關。
分析過去這類事件,護理師成為受害人與其女性身分有很大的關係。不論是急診室或診間,要找到醫生或其他攻擊目標並不困難。女性身材相對弱小、反抗能力較差,一般人在找欺負對象時,下意識就會避開高頭大馬或傳統上強勢的群體。護理師是專業工作,但由於多數護理師為女性,在傳統的性別權力關係下,其女性身分凌駕於專業身分之上,女性護理師遂成為可欺的對象。

這也反映台灣目前的「幹譙」文化。立法院立委責罵官員「混帳」、「閉嘴」或「無恥」、踢踹官員辦公室門扉、阻擋官員報告、丟椅子、扯麥克風,在媒體新聞畫面重複播放下,有些人可能「內化」認為,不滿意時就是要這樣出氣。

網路社群,動輒用「靠北」或三字經責罵,被視為正當發洩;很多行為打著「社會正義」或替弱勢發聲的名義下,似乎都可以開脫;發生意外或不幸事件時,受害者或家屬圍毆當事人、要求洗門風等,也被視為「情有可原」。這些社會風氣讓人有「回到野蠻」、「私刑教育」的感慨。

對於醫院暴力事件的加害人確實應施以重刑與重罰,然而由於時間拖延,通常無法立即產生嚇阻效果,判決結果也不會像事發時一般廣受報導;不少狀況更是在衝動之下,不顧法律規範,先動手再說。

要制止類似暴力行為,筆者認為,應如同對待霸凌事件一樣,所有在場人士(不論是同事、病人、親屬、警察等)需要挺身而出,立即喝止、制止暴力行為的發生與持續,並且當下舉發(相對於趕緊拿出手機拍攝)。如果我們持續保持事不關己的態度、忽視慣常的言語和行為暴力,就會讓這種暴力風氣持續下去。

護理師﹒警察﹒衛福部﹒霸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