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新保守主義正在東亞蔓延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17 03:2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185
發射中的「薩德」反飛彈系統。 照片/擷取自英文版維基百科
東北亞地區最近興起一波新保守主義的浪潮,起於日本,漸漸蔓延到韓國。在個別國家而言,新保守主義是經濟長期衰退下的政治產物,也是面對外來威脅的一種心理防禦;但投射到區域安全上,它卻激化了日韓與中國大陸之間的緊張關係,也召喚了美國圍堵中國大陸的軍事力量。
經過一年多的激辯,韓國政府日前終於同意美國在其境內部署「薩德」反飛彈系統。對中國而言,這意味韓國揚棄長期以來在中美之間採取的平衡路線,宣告倒向美國。對朴槿惠政府來說,這是在國內民意的強大壓力下,不得不做的政治抉擇。

根據韓國KBS的最新民調,韓國有高達四十六%的民眾支持美國在韓部署薩德飛彈,只有廿六%的民眾持反對意見。對韓國人民而言,金正恩上台後,北韓核武威脅日益增大,而北京對北韓的控管能力則逐漸弱化;也因此,韓國內部的安全考量,目前遠大於中韓的經濟關係。

在日本方面,經過四年多的政治角力,以自民黨為首的執政聯盟最近終於取得參議院三分之二的席次,完成跨越修憲門檻的最後一哩路。安倍把這次選舉定調為「安倍經濟學」的總裁決,但日本人民卻把這次選舉視為長期政權的保衛戰;這種呼聲,把在野黨的改革聲浪完全淹沒。

在中共的軍事威脅日增下,日本人似乎認為,唯有選擇右翼路線的安倍,才能恢復大國的榮光;這是「安倍經濟學」走得跌跌撞撞,自民黨卻仍能獲勝的主因。對日本人民來說,在區域威脅日益嚴峻的趨勢下,讓日本成為正常國家,似乎是遠比經濟發展要來得重要。

在「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發言權」的思維下,日本與韓國不約而同選擇「向右轉」,它不但改寫國內的政治版圖,讓在野黨失去聲音,同時也改變了東亞的權力結構,坐大了美國在東亞區域的圍堵勢力。藉由這波新保守主義的推波助瀾,未來東亞的國際關係將產生三項質變:

首先,是中俄─美日韓對抗的新格局成形。美國在朝鮮半島部署薩德飛彈,由於它的防禦範圍涵括了中國東北及俄羅斯遠東地區,這引發中國大陸與俄羅斯的強烈抗議,讓中俄兩國意外成為防禦共同體。日本政府則對此表示歡迎,因為在日韓兩國分別部署了薩德飛彈後,將有利於讓韓國進一步「日本化」,讓美日韓三國軍事同盟關係更加緊密。

其次,是一條圍堵中國的新島鏈浮現。自美國重返亞洲後,便積極在西太平洋部署新的島鏈。與過去不同的是,如今是以美日同盟為主體,結合陸地及海洋兩大地緣戰略,從日本、韓國、菲律賓、印尼延續至澳洲的一條軍事鏈,而朝鮮半島正是美國從海洋進入陸地的重要入口。韓國同意在境內部署薩德飛彈,將使美國的戰略前沿順勢進入朝鮮半島,完成新島鏈的最後一塊拼圖。

最後,是中日關係衝突的常態化。在安倍經濟學幾乎宣告失敗之際,安倍領導的執政聯盟仍順利取得參眾兩院三分之二的優勢,這對安倍今後開啟修憲的程序,無疑打了一劑強心針,也為對中的強硬政策帶來更大的底氣。今後,成為正常國家後的日本,將在美國重返亞洲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不論是在東海或是南海,而這將不利於中日關係的緩和。

再將視角轉回台灣。新政府上台之後,仍然延續過去「聯美日抗中」的舊思維,在國安佈局上親美日而遠大陸,卻渾然不覺東亞的權力政治版圖已然改變。日韓這波新保守主義的浪潮,不僅會改變中美關係的勢力消長,也會牽動急凍且敏感的兩岸關係。

面對南海仲裁,政府忽而從太平島撤回巡防艦,忽而宣布派出巡弋軍艦;既不滿太平島遭矮化,卻不敢提U形線,顯得左支右絀,進退失據。這不禁讓人擔心:面對東亞新變局,我們的政府準備好了嗎?

韓國﹒飛彈﹒薩德﹒南海仲裁﹒選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