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綠博「瓜瓜隧道」剩苦瓜? 獼猴偷摘!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15 10:35 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蘇澳報導


image
宜蘭綠色博覽會園區「瓜瓜隧道」,以南瓜等多種果實營造瓜棚意象,不但遮蔭解暑,還可近距離欣賞;但園方近日發現,瓜還沒長成,就被野生嬌客「台灣獼猴」偷摘光,只剩不愛吃的苦瓜懸掛(圖),令人哭笑不得。 圖,吳佩旻攝
分享
宜蘭綠色博覽會園區「瓜瓜隧道」,以南瓜等多種果實營造瓜棚意象,不但遮蔭解暑,還可近距離欣賞;但園方近日發現,瓜還沒長成,就被野生嬌客「台灣獼猴」偷摘光,只剩不愛吃的苦瓜懸掛,令人哭笑不得。

為營造綠色環境,主辦單位在農林秘境園區進出口,規劃兩座橫跨武荖坑溪的「瓜瓜隧道」,遊客走過隧道可見南瓜、苦瓜、瓠瓜和番茄高掛四周,彷彿進入森林探險。

但有遊客發現,靠近山區一座隧道,只剩幾顆苦瓜孤零零掛在空中,地上還有番茄皮,主辦單位發現原來是附近的台灣獼猴趁半夜無人時偷吃,將園方的巧思當作消夜,還避開苦瓜不吃,讓人哭笑不得。

縣府表示,猴子願意上門光顧,代表果實好吃,園區維持不錯的生態,才能呈現大自然最真實的一面。

台灣獼猴﹒綠色博覽會


基隆里長護巢 「燕子也是里民」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15 10:35 聯合報 記者游明煌/基隆報導


image
水錦里長林國星守護里辦燕巢多年。 記者游明煌/攝影
分享水錦里辦公室前有一個燕巢,每年都會有燕子來,但燕巢常出狀況,曾經整個摔下來破成兩半,還有雛燕也不時掉下來,里長林國星多年來守護燕巢,不時救雛燕回巢,還釘木板固定當地基。他認為這個燕子是來報喜,要好好照顧。
仁二路水錦里民活動中心前騎樓有一個燕巢,已經有7、8年了,每年都有燕子回來,里民參加活動時都會看一下燕子,跟著林國星一起守護燕巢,每次辦活動時,燕子就會在人群中飛來飛去,一點也不怕人,就像里內的一份子。

林國星很寶貝這個燕巢,他說,每年春天燕子都會回來這個窩,一代傳一代,但每年雛燕都會不小心摔下來,有的是太擠被擠落,有的是試飛摔下,他都會小心翼翼地拿起梯子,捧起雛燕放回去。

林國星說,3年前燕巢整個還掉到地上裂成兩半,他修補好後放回去,並在巢的正下方釘了一塊保護板當「地基」,讓燕巢從此「穩如泰山」,再也不會掉了。

林國星說,有一次燕子生了3、4隻雛燕,2隻突然掉落地面,他在辦公室內聽到鳥叫聲後發現,趕快救起放回,這時母燕也剛好啣著一條蟲回來,焦急地不斷在巢旁邊盤旋。


環保vs.海洋 7藝術家基隆駐地創作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15 10:35 聯合報 記者游明煌/基隆報導


image
文化中心前廣場有台灣藝術家李蕢至作品「藍色印象」,以漂流木創作,尚未完成,吸引路過民眾端詳。 記者游明煌/攝影
分享
海科館自本月12日起到8月31日舉辦「2016潮藝術基隆國際環境藝術季」,邀請國內外7名藝術家駐地創作,以環保回收物質為主要創作素材,包含來自海洋的元素、在地居民各式生活相關物件等,展現海洋城市的風貌。

市長林右昌、文化局長彭俊亨、海科館長吳俊仁、慶陽海洋副執行長葉乃維等昨出席藝術家見面會,藝術家分享創作理念。

駐地創作從12日至6月6日為期25天,藝術家將與在地居民交流,作品除將設置於海科館周邊外,還延伸至文化中心前廣場等區域,方便民眾欣賞。

美國藝術家艾婕音擔任策展人,徵選出7名包括西班牙、法國、波蘭、英國、加拿大、日本、台灣等國內外藝術家參與。

台灣的李蕢至作品「藍色印象」,以漂流木創作,源自於作者潛水的片刻印象:有一股海流從海底的大石頭下方湧出,而上方是一整群隨著海流漂移的水母。

作者試圖將這美麗景象再現於陸上,以漂流木拼接成海流,以鐵條塑造石頭的空間,最後將水母懸吊其上,也呼應著海洋永續的重要。

林右昌說,藝術家的創作可與大自然及港灣結合,未來會展示在許多開放空間,成為都市美學的一部分。他以日本知名的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節為例,期許潮藝術也能夠變成國際知名的藝術饗宴。

基隆最美海灣 望海巷設保育區禁捕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15 10:35 聯合報 記者林孟潔/基隆報導


image
望海巷海洋保育區12日正式公告,在區內採捕水生動物可處3萬以上罰鍰。 圖/蔡馥嚀提供
分享
保育人士爭取多年,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市府12日正式公告,是全市第一個保育區,範圍內禁止採捕水產動植物,勸導期2個月,7月中旬後,違者可開罰3萬至15萬元罰鍰。產發處科長蔡馥嚀說,「這是由下而上的力量」,未來須靠有效執法,讓魚群生生不息。

望海巷是基隆最美海灣,海底地形未受破壞,擁有豐富海底生態,海科館進駐後,原想設置示範區,潛水教練王銘祥5年前也興起設置海洋保育區的念頭,「若不讓魚兒喘息,漁業將面臨枯竭」。

他一開始推動,受到部分漁民和釣客反彈,「海是大家的,憑什麼禁止?」幸好基隆區漁會、基隆市政府大力支持,循序漸進說服外界質疑。漁民態度由反對轉為支持,還有人在公告前,自律退至保育區外捕魚。

市府產發處海洋事務科長蔡馥嚀說,去年正式提案,經過長時間的推行,漁業署9日發文核定,市府收到公文後,12日正式發文公告。「一關一關得過,終於放下心中大石」,未來得靠執法,讓漁業永續發展。

她說,海灣保育區面積達15公頃,範圍內禁止任何形式採捕水產動植物,包括垂釣等,第一線靠望海巷、長潭里安檢站人員,前2個月發現民眾違法,開立勸導單;7月中旬後,可依違反漁業法開罰3萬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

蔡馥嚀表示,海上巡守隊已開始巡邏,陸上巡守隊也在籌備中,若發現民眾誤闖保育區,可口頭勸導,或把案件通報安檢站。


冬山鄉闢鑄鐵公園 繪龍舟牆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15 10:36 聯合報 記者羅建旺/冬山報導


image

冬山鄉丸山社區昔日是鑄鐵之鄉,龍舟隊更曾遠征美國比賽,社區自力營造「鑄鐵文化公園」、「丸山瘋龍舟彩繪牆」(圖)昨天啟用,遊客新增景點。 圖,羅建旺攝
分享
冬山鄉丸山社區昔日是鑄鐵之鄉,龍舟隊更曾遠征美國比賽,社區自力營造「鑄鐵文化公園」、「丸山瘋龍舟彩繪牆」昨天啟用,遊客新增景點。

丸山社區發展協會指出,丸山村地處「丸山遺址」的北邊,鄰近新寮溪、舊寮溪,南方澳漁船製造業興盛時期,丸山村有10座鑄鐵廠,供應鑄件,包括漁船燃機零件、綁漁船的纜繩樁柱等。

丸山村還成立龍舟隊,一路從鄉運、縣運划進全國賽,更曾跨海遠征美國波特蘭比賽,每逢端午龍舟賽,村民全員出動,全村「瘋」龍舟賽。

丸山社區利用鑄鐵與瘋龍舟文化與集體記憶,透過宜蘭縣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與居民自力營造成鑄鐵文化公園、丸山瘋龍舟彩繪牆,昨天同步啟用。

其中,鑄鐵文化公園利用社區活動中心旁的水利公園改善活化,雇工購料,採「流水席施工法」,居民只要有時間,就可加入協力打造;公園設施著重長者與幼童需求,新增座椅、平台,可供休憩,並修建一座沙坑與木構平台,有溜滑梯與搖搖馬等兒童遊樂設施,草皮可舉辦戶外活動,也有卵石步道。

縣府借5教室 冬山國小家長反對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15 10:36 聯合報 記者羅建旺、戴永華/宜蘭報導

冬山國小學生班級數減少,附近的慈心華德福實驗小學教室不夠用,縣政府協調冬山國小在下學期出借5間教室給華德福,不料引起家長反彈,揚言縣府若不收回成命,520要帶著師生去抗議。

冬山國小家長會通知全體家長前晚緊急開會,並公布問卷調查,九成九家長反對出借教室。家長會長陳明煌強調,所有教室都有在用,沒有閒置教室,無法出借,家長會並決定18日拜會縣長,3天未獲滿意答覆,將採取抗議行動。

對此,縣教育處科長王怡惠表示,冬山國小原本有25班,因為學生人數減少,9月起只剩24班,多1間教室;另依照教育部規定的專科教室設置基準,24班學生數配置6間專科教室,但冬山國小專科教室共14間,其中尚不包括電腦教室、教具室、儲藏室等,縣府只要借用5間,剩下的專科教室應該足夠彈性調度使用,二、三年後等華德福新校舍蓋好就歸還,最近會再跟家長會溝通。

少子化後,宜蘭近年來陸續有學校把多出來的教室做為托嬰、幼稚園及托老中心使用。據了解,慈心華福德實驗小學辦學特色受到家長喜愛,學生數逐年成長,9月新學期國中、國小都各增1班,因教室不夠使用,專科教室也嚴重壓縮,想借用同學區鄰近的冬山國小教室。

冬山國小家長會表示,冬山國小是二學期制,華德福實驗小學則是四學期制,學制跟教育方式都不同,試想冬山的孩子在教室上課,華德福的孩子們在戶外唱跳自然教學,小孩很快「有樣學樣」,無法專心學習,造成觀念錯亂與崩壞,犧牲在地子弟受教權,絕不接受這種蠻橫無理的作法。

「孩子不是工具,不宜帶他們抗爭」,縣教師工會理事長朱堯麟不同意家長會帶著師生抗爭,而且不同的教育方式有不同的價值,應該互相尊重;教育處可以先了解冬山國小專科教室的使用情況,以保障孩子的學習權益為前提,雙方再多溝通。

看問題/減班後教室善用 有協商的空間

【記者戴永華】冬山國小家長會反對出借校舍愈演愈烈,姑且不論家長會與縣政府對於閒置教室、專科教室的認知差異,在雙方缺乏理性溝通的情況下,家長就揚言要帶著孩子到縣府抗議,作法有待商榷。

少子化浪潮下,閒置教室活化是不可避免的趨勢,近年來有些國小把多餘教室拿出來當成托嬰、幼兒園或托老中心等,頗具成效,以順安國小為例,學生數減少,但自從設零到二歲的托嬰中心、附設幼兒園後,進入小學的學生數反而變得穩定,可見空間運用得宜,具有相輔相成效果。

但有部分學校為避免減班空出來的教室,被說成「閒置」教室,於是付予多出來的教室一些「空間名稱」,包括自然、社會專科教室、綜合教室,甚至是家長會辦公室,表面上這些教室都有在使用,卻未達到充分運用;冬山國小下學期24班學生有14間專科教室,遠比規定的6間專科教室基準多出二倍以上,並非沒有協商調整的空間。

家長擔心不同學制同處一校,會干擾教學,其實華德福高中部也是借用蘇澳國中10間教室上課,幾年來並無干擾問題,再說華德福的開放式教學受到很多家長肯定,該校孩子活潑但不是沒規矩,不同特質的孩童同處一校,不也是成長過程中迎接不同環境的多元教育?何況暫借5班教室,僅提供華德福小一新生使用,又如何談得上「有樣學樣」?

縣府興建的公家校舍不是單獨一所學校或家長的個別資產,彈性調度借用都是可以好好討論,但家長溝通不成,就要帶著師生抗議,口口聲聲要保障孩子的受教權,卻是做了不好的示範。

阿美族工藝師 植物製衣縫包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15 10:36 聯合報 記者王思慧/吉安報導


image

陳晏甄做的原住民「酒袋」,送禮自用都合宜。 記者王思慧/攝影
分享
吉安鄉阿美族部落手藝品聯展昨天開幕,展出徐香蘭、陳美玉、林詠梅、陳晏甄等4位阿美族工藝師的包包、手環、服飾等作品,充滿原民風味,也傳遞原住民的工藝文化精神。

徐香蘭表示,祖先使用構樹皮製作衣服,由此發想製作各式包包,配色大眾化,各年齡層都適宜;她也保留造型奇特的漂流木,搭配百合花,成為裝置藝術。

image
林詠梅(右)利用苧麻編織禮服。 記者王思慧/攝影
分享
陳美玉以原住民陶瓷珠做成首飾和小提袋。陳晏甄因喜愛大自然,以檳榔、無患子、椰子等植物為作品,保留原民色彩。

林詠梅以苧麻編織服飾,她說,阿美族以苧麻線記錄家族人口數量,先打1個頭結,代表最年長的長輩,再將線分開,1人打1個結,彷彿開枝散葉,1束繩子就可知曉後代子孫多少人。

吉安鄉所原住民事務所長張小明說,鄉公所積極推動部落基礎產業,舉辦部落婦女研習,提升部落產業手工藝文創商品的時代性及市場性,歡迎交流分享;展期至7月16日。


原民射箭賽 各縣市300人較勁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15 10:36 聯合報 記者段鴻裕/花蓮報導


花蓮市公所舉行原住民傳統射箭賽,以彩色的山豬靶計分,選手搭弓射箭,英氣十足;總召集人曾銀生說,射中山豬靶的眼睛得10分滿分,但其實要害是心臟,以眼睛為滿分是太魯閣族設計,主要是為推廣射箭技藝。

花蓮市公所「市長盃原住民傳統射箭暨槌球比賽」,昨天在美崙球崙運動公園登場,來自桃園、屏東、台東、宜蘭和花蓮縣各鄉鎮市好手300多人參加。縣長傅崐萁、立委徐榛蔚與鄭天財、陳瑩及縣議員魏嘉賢、笛布斯.顗賚等都參與。

台東縣籍立委陳瑩遠道而來,族人熱情邀她在弓、山刀鞘、衣服上簽名,還有人堅持餵她吃一口飯;她笑說,除吃白飯,還要她吃雞腿、冰淇淋,非常可愛。

「我射箭可是很準的喔!」陳瀅行程多,無法一展身手,但她把以前參加射箭賽受邀射箭的影片、相片貼在臉書上與大家分享,笑說,「我實力很不錯的。」

箭靶雖以山豬眼睛為滿分10分,但花蓮縣原住民傳統射箭隊聯合總召集人曾銀生說,依據國外研究,山豬的要害是心臟,但標示心臟的圖型不好畫,因此以太魯閣族使用的靶型為依據,以「標的最小」的眼睛為靶心,射中得滿分,「就是為了趣味與推廣射箭技藝啦」。

市公所主秘陳志強表示,狩獵是原住民重要的生活技能,要鍛鍊體力及精準的技術,才能射中獵物,因此,射箭技術是原住民族非常重要的技藝與文化;市公所連辦多年比賽,就是要傳承傳統與技藝。

七星潭淨灘 保麗龍杯垃圾好多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15 10:36 聯合報 記者段鴻裕/花蓮報導


image
花蓮縣政府昨在七星潭健行淨灘,上千人參與,撿拾後垃圾與廢棄物都將進行分析。 圖/花蓮縣政府提供
分享
花蓮縣愛惜海洋,昨天縣府在七星潭健走淨灘,上千民眾參與。特別的是,縣環保局自昨天的淨灘開始進行海洋廢棄物記錄及分析,未來將加強宣導,引領縣民共同愛護花蓮美麗的海岸。

另外,中油在北濱海岸淨灘,許多民眾「趕場」淨灘,愛護海洋的熱情十足、活力滿點。

花蓮縣政府昨天清晨7時許,在七星潭賞星廣場舉辦「2016愛戀七星潭健走淨灘」活動,縣長傅崐萁、立委徐榛蔚、新城鄉長錢自立等人與上千民眾做暖身操後,沿著七星潭自行車步道健走,至海巡安檢所下沙灘撿拾垃圾、廢棄物,全程約5公里。

為避免以往淨灘過度使用塑膠袋的後遺症,環保局發給民眾「麻布袋」,民眾三五成群撿拾垃圾,淨灘後,將垃圾、廢棄物直接倒入垃圾子車,麻布袋回收留著下次淨灘時再用,落實環保。

縣環保局環境稽查科科長劉嘉德說,淨灘撿拾的垃圾一上岸就由十多名志工初步分類,分批暫放至新城鄉清潔隊垃圾集中處。

「七星潭淨灘健行,是花蓮縣海洋廢棄物分析的開始。」環保局水汙染防治科科長林蔡毓說,七星潭淨灘共清出910公斤垃圾,環保局初步分析,以漂流木細木、玻璃瓶、保麗龍飲料杯等數量最多,未來大型淨灘都會進行海洋廢棄物分類、分析,掌握海洋環境變化,加強宣導,與鄉親共同愛護花蓮美麗太平洋左岸。


東華「藝饗」 手作鋪陳幸福家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15 10:36 聯合報 記者王思慧/花蓮報導

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昨天在花蓮文化意產業園區舉辦成果發表會「藝饗」,以「家」為主題,有市集、學生手作產品、表演等,有學生自創品牌、產業品牌及在地產業,展現「美好生活,幸福家居」的想像。

藝創系指出,成果發表會有學生手作的陶器與木餐具,還有草木染工坊、金工坊、琉璃工坊、編織工坊與插畫工坊攤位。策畫人藝創系教授陳怡方表示,藝饗成果發表會由學生們規畫執行,讓學生結合學習成果、地方文創與藝文產業,串起東台灣的共構平台,為文創產業扎根。

花蓮文創園區副總經理傅廷暐說,生活及文化、服務與創新,是藝創系所畢業生與學生要共同努力的事,文創園區與學生合作,將生活、文化與在地結合,還有長遠的路要走,鼓勵學生努力圓夢。

藝創系主任林淑雅說,展區裡必經一條走道,走道連結藝術家、學生、文創園區,藉由藝饗產品發表會,帶入「美好生活,幸福家居」的概念,讓工藝家、不同族群及社區產業感到一個友善的家。

台東「國際地標」白天燈沒熄 挨轟浪費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15 10:36 聯合報 記者尤聰光/台東報導


image
「國際地標」燈光,白天還持續亮著。 記者尤聰光/攝影
分享
台東海濱公園「國際地標」是不少民眾必遊的觀光景點,不過,民眾發現國際地標的燈飾大白天都還開著,且已連續好幾天,非常浪費電。

縣府觀光旅遊處表示,國際地標燈光採用自動定時照明,每天晚上6點開啟至10點關閉,可能原來的設定已跳掉,才會導致白天也在照明,會派員查看維修。

夜間照明是國際地標一大賣點,尤其五彩燈光的變化,讓地標呈現不同的景象,吸引不少民眾和攝影愛好者來取景,但每個月電費近1萬元,台東縣長期財政困窘,民眾卻發現國際地標白天也開燈,且連續3天未熄,有人忍不住罵:「公部門喊窮繳不出電費,卻這麼浪費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