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好書導讀/解讀公司治理──台灣經驗 vs. 全球觀點
2015-05-15 04:13:49 經濟日報 劉于甄
交通大學財金所教授葉銀華以公司治理為主軸,推出全新學術著作,分別為《公司治理:全球觀點、台灣體驗》,適合大學高年級、碩士班用書;另一本是《公司治理:個案與分析模式》,適合碩士專班、EMBA等以個案教學的課程。

葉銀華在自序中指出,自撰寫博士論文開始即投入於公司治理研究,長達20餘年。因此,書中有關台灣公司策略的論述,是植基於作者的長期研究成果。

再者,自從1997年後,公司治理在台灣逐漸成為熱門議題,隨後再深入探討美、德、日、韓、香港等國公司治理制度,對台灣公司治理提出更具體的建議。

葉銀華指出,每一國家必須有被驗證存在的公司治理機制,透過這些機制之相互協調與運作,使得公司得以發展、價值得以發揮,這本書討論公司治理架構與機制包括內、外部,以及上下模式與3G架構。

在介紹公司治理架構與機制後,第2篇選擇內部治理機制之股權結構、董事會與委員會功能,以及公司併購決策與家族企業特性,進行探討。就全球股權結構類型,分為股權結構集中、股權分散與金融機構持股三類。

而就全球董事會制度來區分則分為單軌制、雙軌制、並列制,並分析亞洲與台灣的獨立董事會制度。接下來,以台灣法規與現狀為基礎,參考國際作法,提出八個原則,藉以強化董事會功能與有效運作。

再者,綜合相關文獻提出四種內部治理體系與類型:市場、銀行、家族、政府控股,並介紹國際上代表性的個案,包含蘋果、德意志銀行、德國電信、豐田、台塑、三星、現代、招商銀行。

另外,書中進一步將公司治理運作與管理決策進行連結,介紹兩項重大的管理決策──併購與傳承,並且論述這兩項決策的風險管理。

接下來,書中也探討公司治理之外部機制,第3篇選擇投資人保護與股東行動主義兩項重要議題。公司治理之外部機制首重法規對投資人保護程度與執行力,再者,介紹股東行動主義的意涵:以機構投資人為主、以熱情推廣股東權益的非營利事業為主、以立法成立投資人保護機構為主。

第4篇基於第2篇的論述,參考利益輸送與力霸集團危機個案,形成台灣公司治理評等系統。這一篇介紹主軸為利益輸送、重大爭議案例,讓讀者一次了解重大危機事件的前因後果。

再者,融合多年的研究結果,葉銀華提出台灣第一套公司治理評等系統。葉銀華在金管會任職期間,建議以集團為分析單位,針對上市櫃公司定期進行分析,並指導建立相關集團監理指標,亦用於一些問題保險公司與金融機構的併購案,因此這本書的內容是經過實際應用的。

最後一篇,基於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與銀行業務的特殊性,介紹其迥異於一般產業的公司治理議題。最後,以未來公司治理的大趨勢與企業社會責任做為全書的結論。

此書一大特點為專欄式寫作,包括:全球觀點、台灣體驗、葉銀華談治理。這三個類型的專欄,皆是作者親筆撰寫,專注於重要事件、著名個案、制度介紹、調查結果,因此是課文內容的延伸,可強化學習效果、提高閱讀興趣與加深對公司治理的印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