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從日韓沒有颱風假談「牧民」的界線
2015-07-13 01:28:2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昌鴻颱風來襲,台北地區昨天放颱風假,很多民眾風雨中逛街,強風豪雨陣陣頗為驚險。 報系資料照
分享
昌鴻颱風來襲,北北基桃宣布放假一天,唯獨宜蘭未放,縣長林聰賢被罵翻。昌鴻輕掃遠去後,北部民眾白賺一天颱風假,隨即有人封林聰賢為「賢神」誇他英明。天上風雲難測,有時不是人類所能預知;但颱風假放得投不投機,相關首長心裡有數。事實上,從日本、韓國都沒有「颱風假」這回事看,我國政府的「牧民」心態恐怕已超過界線甚遠。

依規定,平均風力七級以上或陣風十級以上,即達停班停課標準。這次北北基桃宣布十日放假,根據中央氣象局的預測,當然是沒有爭議的。問題在,這些縣市都是在前一天晚上十時即作出決定,如果改在次日清晨再作決定,根據更新的氣象預測資料,情況即可能有所不同。事實是,北部民眾當天清晨起床,就知道自己「賺到」了一天颱風假,許多人都跑去逛街、看電影。在通訊比較不發達的年代,當天清晨四點宣布是否放假可能造成民眾接收訊息的困擾;但以今天通訊之便捷,為政者還不知利用時間差改善誤判的機會,只因為這一類誤判是一門無本生意,根本沒有責任要負。

相對而言,以宜蘭位於台灣東北角的迎風位置,林聰賢大可打「安全牌」宣布放假,絕不會有人覺得不妥,但林聰賢卻選擇了不討好的決定。對此,林聰賢提出一項科學化說明:因為颱風在北半球是逆時針方向轉進,昌鴻登陸後宜蘭處於背風面,降雨影響較小;決策前,他也和銘傳大學防災系就不同颱風路徑進行過電腦預測分析。在可以討好的時候而不討好,顯示他認真而有原則。

除了負責和原則問題,更值得探討的,是政府對人民生活的介入可以深到什麼地步。對台灣民眾而言,由政府決定颱風要不要上班上課,是個淵源已久的制度,幾乎沒有人質疑其正當性。但是,反觀同樣易受颱風侵害的日本和韓國,卻從來沒有「颱風假」的設計,人們在颱風天照常上班上課,只在特殊地區由相關機關發布臨時命令或權宜措施;那麼,可以說日韓政府根本不關心其民眾安危嗎?

「管」等於「關心」,即使放在家庭治理都未必適用,而放在國家或地方的治理則更是如此。日本和韓國處於較高緯度,受到颱風侵襲的嚴重程度或許不如台灣,但是綜析兩國不放颱風假的原因包括:一,各校校長可自行決定颱風日是否放假;二,企業是否放假由業者決定,不必政府代勞;三,周休二日已有足夠假日。簡言之,日韓對於颱風上班上課不採統一規定,學校有絕對的裁量權,企業部門或公家機關則視需要自行決定,許多僱員會冒著風雨上班。

台灣的颱風假演變成今天的模式,一是多年經驗堆疊的結果,二是政治朝民粹傾斜的結果,三是政府「牧民心態」不可收拾所致。政府覺得對人民有無盡的責任,凡事都要插手,其結果除扼殺民間的自主空間,也招致「凡事怪政府」的惡果,甚至培養出不想負責的人民。舉例而言,未成年學生在颱風天上學比較容易發生危險,那麼上課問題大可交由學校或鄉鎮決定,為什麼縣市政府要插手「上班」的問題?需知,每放一次颱風假,企業就要歷經一次生產的延滯及成本的增加;這當然不是地方政府在乎的事,但草率宣布放假讓上班族去逛街、出遊、睡大覺,對國家競爭力有幫助嗎?

颱風帶來的安全威脅,當然不可輕忽。政府的責任,是要盡力做到公共設施的安全維護及防災準備之無虞,減輕未成年學生在上下學途中的意外,同時設法保持社會運作的正常與順暢,而不是將轄下居民均圈養在家中為已足。不曾冒著風雨去上班的人,就沒有機會學習因應環境變化並學習抗壓,就無法體會負責的意義。這次,許多年輕人趁颱風假跑到海邊衝浪戲水,出事獲救後,還向救難人員嗆聲,家屬並責怪政府未拉封鎖線。想想看,這類社會「集體幼稚化」的傾向,難道不是政府養出來的?

高明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培養出負責、守法、肯冒險又知進退的公民,而不是讓他們變成只會伸手吵鬧的「媽寶」,一出事都怪到別人頭上。從這次的颱風假看,幾個重要的工商縣市都在打安全牌,這不僅暴露了台灣失落的政治承擔,也顯示政府「牧民心態」已到某種麻痺的狀態。台灣競爭力下墜的祕密,應該也可以在其中窺見端倪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