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舊縣議會拉皮 議員批「面目全非」
2015-07-13 07:52:11 聯合報 記者王燕華/宜蘭報導

舊議會動工整修,最近打掉外牆磁磚。 圖/黃定和提供
分享宜蘭市公所整修被列為歷史建築的舊縣議會,打掉立面外牆磁磚,縣議員黃定和認為已「面目全非」,批文化局審核機制不嚴謹;縣文化局表示,工程單位會依原貌復舊,歷史建築可配合活化再利用計畫適度調整,整修原本就比古蹟有彈性。
舊宜蘭縣議會閒置多年,市公所爭取3千萬元,從4月起修復,第一期工程包括整修門面、更換水電管線、內裝、綠美化等,預計明年5月完成,整修後不排除委外經營,1樓規畫為鄉土教育中心,2樓是原本的議事廳,計畫作為國民戲院。

包商最近打掉外牆磁磚,要恢復成早年的洗石子模樣,縣議員、前市長黃定和批評歷史建築外觀全遭破壞,「面目全非」,已非「原汁原味」。

黃定和強調,他在市長任內時,希望打掉重建,但文化局表示是歷史建築,堅持要市公所花1年、上百萬元經費調查,才能撰寫計畫,既然事前卡得這麼緊,審查為何如此寬鬆?像這樣打掉外牆磁磚,已失去歷史文物保存的意義了。

「全部都是黃市長任內設計」,市長江聰淵強調,黃定和在市長任內預算未獲市代會通過,包商不敢來標,造成流標,他上任後努力向市代會說明經營理念和使用規畫,爭取支持,在臨時會通過追加預算,全案才能執行,也都是依照前朝設計施工,並沒有變更,「若黃議員要自己罵自己,我也沒有辦法」。

縣文化局副局長宋隆全說,舊議會的修復計畫送文化局文資審議委員會審核通過,會打掉外牆磁磚,是因表面層已劣化,必須重新拉皮整理,否則會滲水,未來也會依原樣復舊;歷史建築本來就可以配合活化再利用的計畫,作適度調整,且作法比較具彈性,不一定要採用原材料、原工法,不像古蹟那麼嚴格。

舊縣議會 閒置14年

舊宜蘭縣議會主體建築初落成於1959年,基地面積2369平方公尺,為鋼筋混凝土加強磚造的二層樓建築,有中庭和水池。1975年曾增建4間小型會議室,1985年整修主會議廳及正立面,後來因建築老舊、空間狹窄,縣議會於2001年8月遷入縣政中心內,舊議會自此閒置。舊縣議會造型質樸典雅,見證民主政治與地方自治發展,2002年底由文化局登錄為歷史建築。im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