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亞洲矽谷要有突圍策略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13 04:0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當新政府視為悶經濟救援投手的亞洲矽谷計畫,遭受外界質疑僅會圈地蓋樓之後,行政院長林全不得不坦言要「重新定義」及「與新創圈溝通」。但在新政府邁出下一步之前,或許應先看看曾與台灣一樣飽嘗結構性問題之苦的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是如何透過「園區」策略成為翻轉經濟困境的經典案例。

1950年代,北卡賴以生存的菸草、紡織及家具業三大產業皆面臨嚴重的瓶頸,致使當地頂尖大學的優秀人才嚴重外流,經濟陷入惡性循環,但經過多年的努力,北卡的經濟狀況已截然不同。

這樣的翻轉自非偶然,主要是以北卡的羅里(Raleigh)、德罕(Durham)和教堂山(Chapel Hill)三座城市為界的三角研究園區(RTP)運作有成,才能竟功。如今,RTP已是美國最負盛名的高科技研究與開發中心之一,在IBM、葛蘭素史克、思科、拜耳等大型跨國企業進駐的指標效用下,目前有超過200家公司、逾4.6萬名研究人員在此進行高科技研究,孕育出當代許多重要的應用發明,亦促使美國環境衛生科學研究院、人文科學園區、生物技術中心在此落腳。

回顧RTP的發展可知,其成功有賴五大要件相輔相成。首先,必須務實盤點當地的發展資源與潛力,即依循北卡大學教授奧德姆(H. W. Odum)於1936年的研究,以境內的杜克大學、北卡大學及北卡州立大學三所頂尖研究型大學為北卡經濟轉型的智力及人力基礎。同時,組建學界代表訪問團與多家廠商和政府單位進行密集性訪談,探討廠商到RTP設廠的可能性,既建立了學界和產業界的溝通管道,也讓該園區在籌備階段就兼顧學理與實務的規劃與研究,成功機率自然較大。

第二、產官學界通力合作,而非某方勢力的一言堂。1950年代初期,出身產業界的州長霍奇斯(L. Hodges)帶動民間力量參與RTP計畫,且相當尊重學界的專業建議,使園區各種組織都有學界代表,成就了產官學齊心協力,共同推動該園區發展的佳績。

第三、經濟轉型的願景獲得跨黨派的支持。從1954年至今,北卡雖經歷過五次政黨輪替,但每任州長都認同北卡需要現代化產業來翻轉經濟。按理來說,許多地理位置距離RTP較遠的地區,難免會因州政府較多行政資源投入RTP中而間接受害,令反對陣營有機可乘。然而,北卡卻成功地避免民主體制的必然之惡,顯見該園區在推動過程中,即有深植人心的願景,並獲得跨黨派支持。無論誰執政,其政策大方向都具有可預測性。

第四,具備能實現願景的領導人。計畫能成功,不只需要強化現有行政體系效率,更要建立一個新的目標、決策與執行架構,並形成社會共識。換言之,領導人必須擁有心繫家園的熱忱及優秀的執行力,向各界傳達政策理念,才能在阻力最小的情況下做出改變。

第五,提供高品質的教育體系。雖然三所研究型大學能提供頂尖勞動力,但先進產業的發展還需要許多支援型的技術人才。所以,霍奇斯在1950年代著手推動社區大學法的改革,更建立產業訓練中心,在提供新興產業知識的訓練外,也打造職前訓練、在職進修、失業轉業訓練等計畫,厚植各類型人才,讓園區可以順利運作。

誠然,當全世界都可從RTP發展至今的經驗,體認到「園區」策略已非傳統的圈地招商,而是努力提供一個有利於發想及推演各種構想的實驗室與育成平台,讓優秀人才及資源可以在此激盪出各種新的可能性,進而提供跨科技的解方。台灣未來的產業發展策略亦該如此,且執行上應秉持前述五項要件的精神,進行完整規劃及促使相關政策方向具有可預測性。如此一來,台灣經濟才有機會再度因成功打造「園區」,而讓世界驚嘆。

IB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