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黃介正/美中峰會與強權結構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4-06 02:41聯合報 黃介正


美國總統川普即將於本周在佛羅里達州私人莊園,與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首度會晤。此一工作性質的領袖峰會,是否將為美中關係「重開機」(reset)定調,並因此重塑國際強權結構,舉世矚目。

在美國國務卿提勒森上月出訪亞洲之前,代理亞太助卿董雲裳公開在記者會上表示:歐巴馬政府時期的「轉向亞洲」或「亞太再平衡」政策,已遭川普政府揚棄,至少不再使用原有名詞。去年九月廿三日大陸央視四套節目,推出「亞太再平衡:奧巴馬的『負遺產』」專題報導,從朝鮮半島以至南海,評論歐巴馬政府亞太政策並不成功。董氏的說法,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亞太再平衡」改弦更張的必要。

川普政府的國防部長馬提斯與國務卿提勒森的首次重要出訪,均為前往亞洲地區;無論是為應付朝核危機,或為鞏固軍事同盟,或為梳理大國關係,對美國而言,亞洲的重要性並未因總統換人而改變,而美中的「新型大國關係」儼然成形。

鑒於歐巴馬與普亭兩位總統始終不睦的關係,俄羅斯干預烏克蘭及兼併克里米亞的強勢作為,以及兩國在中東問題上的針鋒相對,如何改善美俄關係確屬重要。然而,川普陣營競選與交接期間與俄羅斯的往來爭議,使得美俄關係嘎然靜默。

四十五年前,美國推動與中國大陸「關係正常化」,除了亟需抽離越戰泥沼的政治盤算外,更有利用中國與蘇聯間逐漸擴大之矛盾,在東西冷戰的國際強權大棋盤上奪取上風。目前中俄關係遠較美俄關係良好,美國「聯俄抗中」或「聯中制俄」均難以著力,未來「戰略三角」能否再現,尚難預料。

小布希政府的副國務卿佐立克,在他二○○五年呼籲中國成為「負責任的利害關係者」,並稱美國過去對蘇聯以圍堵 (fence in)政策,但對中國則是拉出 (draw out)政策。如今中國大陸不但積極融入國際社會,參與制定國際規則,更因美國民粹主義興起,順手扛起全球化領航大旗。

自尼克森總統敲開中國大門,四十五年來七位前任美國總統所奉行,將中國拉進並融入國際規範的政策,是否反而成為中國崛起的墊腳石?國際政學界已經開始反思,而即將登場的美中峰會,則將為強權結構演變,再添註腳。

朝鮮半島核危機所牽引的變局,催速了川普與習近平儘早會面的必要性,然對於經驗老到的外交家而言,此次刻意安排「順道訪美」的領導人工作峰會,明顯倉促。在川普常以推特指點外交,總統女婿主導溝通決策、國安會未及全局部署、國務院之幕僚角色不明的情況下,美國政府對於本周的川習峰會是否準備妥當,美中關係的調性原則是否就此確定,兩大強權格局是否在短暫峰會中理出脈絡,令人牽掛不已。

美國與我國政府早有常態並具互信的交往模式,對於美中關係交流均會向我事前說明並事後簡報。然此次川習首次峰會,對我國戰略安全情勢判斷、台美交往機遇拿捏、大陸政策節奏調整,影響至鉅。僅國務院簡報說明,不夠!(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

川普﹒歐巴馬﹒國務院﹒習近平﹒川習會
延伸閱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