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竹飛機欺敵 宜蘭思源機堡說神風戰記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06 01:04 聯合報 記者廖雅欣/宜蘭報導


「宜蘭市思源機堡故事館」多年來是當地思源社區的營造重點,屋頂竹飛機訴說二次世界大戰時,日軍以竹飛機欺敵的歷史,市公所與思源社區訂於9日帶著民眾回到思源機堡,透過「神風之家、風起的故鄉」巡禮,重述當年神風特攻隊在宜蘭的故事。

日治時期保留下來的軍事設施以飛機掩體居多,其中兩座位於宜蘭市思源社區,荒廢多年,一度差點遭軍方拆除,經宜蘭縣文化局爭取保留,在2008年時重建成為社區據點。

「思源機堡故事館」展示耆老們製作的仿真竹飛機,一架放置在機堡頂上,另一架在館內展示,從宜蘭河畔望向機堡方向,十分醒目,周邊也整理成綠色公園,歷史空間重新活化,成為特殊文化景點。

宜蘭市思源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羅輝忠說,太平洋戰爭時,日本神風特攻隊在宜蘭,為了保護戰機,興建了不少飛機掩體藏飛機,又為了省油,日軍徵用當地的民眾從飛機降落的南機場,把飛機推到思源機堡,一共要走4公里,曾經美軍突然來轟炸,推飛機的民眾全都散開逃命,戰機被炸壞。

後來日軍想了個辦法,要民眾製作竹飛機,上面覆蓋竹葉來誘敵,讓美軍飛機以為是真的戰機,投擲炸彈銷耗彈藥,轟炸過後,還要有人負責放火燒掉竹飛機,不過這招後來還是被識破。

市長江聰淵指出,為讓更多民眾了解戰爭背後的歷史,認識宜蘭思源社區營造的過程,9日宜蘭市公所舉辦的「神風之家、風起的故鄉」古蹟文化巡禮,帶民眾來到思源機堡,重述當年神風特攻隊在宜蘭的故事,報名洽(03)9325164轉812。


老照片 帶你回憶東線舊鐵道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06 01:05 聯合報 記者徐庭揚/花蓮報導


image
花蓮市公所推出「舊鐵憶洄瀾」影像展,透過老照片重現舊鐵道風情。 記者徐庭揚/攝影
分享穿越花蓮市中心的東線舊鐵道,曾是花蓮人心中共同美好的記憶;為重現美好回憶,花蓮市公所在花蓮市政館推出「舊鐵憶洄瀾」影像展,透過老照片及近百年市政歷程,展現花蓮市的變化與發展,展期至4月底止。
已停駛的舊鐵道路線穿過花蓮市中心的商業區、住商混合區、學校機關用地、住宅區等。數十年前,當時的花蓮火車鐵道周邊,人聲鼎沸,相當繁華。在1980年北迴線通車後,花蓮市街重心北移,昔日的東線鐵道,繁華不再。

為讓花蓮市民再看見舊鐵道風貌,花蓮市公所在花蓮市政館推出「舊鐵憶洄瀾」影像展;展出1911年花蓮港火車站竣工,自花蓮火車站開出的列車,經過大禹街後方、中華路、中正路平交道、博愛街涵洞口、到明義國小前,再穿越仁愛街、林森路、中華路、抵達田埔車站等相關照片。

花蓮市區內的鐵道徒步區,就是當年東線鐵路穿過市中心的路段,如今已成為鐵道文化公園和帶狀的生態廊道。

陳姓市民說,不知道東線鐵路竟然曾經經過花蓮市區,現在變成鐵道徒步區,感覺非常新奇。


台南下營上帝廟3月扛大轎 熱鬧滾滾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06 01:05 聯合報 記者周宗禎/下營報導


image

下營上帝廟沈姓頭旗有光復初期配合政令宣導,繡上反攻大陸字樣。 記者周宗禎/攝影
分享下營上帝廟慶祝創建355年,結合三年一科「下營香」(俗三月扛大轎)傳統,明天系列活動登場,上百頂神轎、兩百多陣頭9日起遶境兩天,陳姓七鶴仙女、沈姓孩童才可扮演的百年八仙等罕見藝閣都將出陣。
上帝廟及六姓角頭廟宇昨天都忙著打理神轎及藝閣,邀請各地民眾到下營來看熱鬧。上帝廟副主委沈欽憲說,看下營的抬轎文化,最能感受下營人的熱情,除熱鬧場景,沿路信徒排隊跪迎、鑽玄天上帝爺神轎,象徵經濟不景氣年代百姓仰望上帝爺賜福。

上帝廟由六姓代表主事,陳姓主席陳金能說,陳姓「七仙女傳統藝閣」白鶴陣已15年未出陣,這次參與遶境宗族都很興奮。沈姓主席沈龍吉則將帶領百年歷史八仙藝閣、保持僅沈姓孩童才可扮演八仙傳統。

沈姓宗親日前整理庄內武德宮頭旗時,發現暗處繡了「反攻大陸」字樣,覺得特別卻又不解。主委沈隆吉指出,百年歷史頭旗請唐山師傅製作,不知何時何故增繡,有人推測是為配合光復初期的政令宣導。

上帝廟是下營大廟,由在地六姓庄頭共同治理,香火始終鼎盛,主委洪和全表示,原廟鄭成功部將劉國軒建茅屋奉祀玄天上帝,因地勢低窪,曾文溪水改道後不斷氾濫,經4次增建加高,才有今日廟觀,神威顯赫香客終年絡繹不絕。

image
下營上帝廟陳姓白鶴陣時隔15年再度登場。 記者周宗禎/攝影
分享



台南關廟新光里嗊哩百竹園 賞竹好去處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06 01:05 聯合報 記者綦守鈺/關廟報導


image
關廟新光里年初打造的「嗊哩百竹園」已完工,種植30多種竹種的百竹園,盼能讓更多人知道這裡是「竹子的故鄉」。 記者綦守鈺/攝影
分享「我們不僅有彩繪村還有生態公園!」台南市關廟區新光里年初打造的「嗊哩百竹園」已經完工,種植30多種竹,提供鄉親休憩、賞竹好去處,更期盼能讓更多人知道這裡是「竹子的故鄉」。
「嗊哩百竹園」位於龍崎區公所斜對面山坡地上,隸屬關廟新光社區內的九芎林聚落,附近有完整的竹林生態與月世界地形,因人煙稀少,荒廢多年,最近在市府都發局與新光社區發展協會合力打造為生態公園。

新光社區發展協會顧問吳宗寶表示,嗊哩百竹園用地是台南市竹會理事長張永旺家族所有,占地8000平方公尺,經溝通後湯姓地主無償提供運用,協會工作人員從年初開始,在此種植30多種中、低海拔的竹子,2、3年後,就會長高成美麗的竹林,每一種竹子前面也都有解說牌。

吳宗寶說,「嗊哩百竹園」入口處有竹製的入口意象,還有特殊造型的竹筒屋,屋內擺設竹椅讓來往遊客在此小憩,目前第一期計畫,共打造1000多坪的空間,未來2、3期計畫,則盼運用當地丘陵地形與原生相思林,建構環境教育園區,連接龍崎老街與新光聚落,讓外界經由這條休閒景觀路線,瞭解當地的竹業,進而帶動社區產業發展。

阿嬤基隆河畔「河洗」30年…想要脫水機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06 01:05 聯合報 記者盧禮賓/基隆報導


image
基隆河畔婆婆媽媽用搗衣杵捶打衣服的傳統「手感」洗衣方式,已經難得一見。 記者盧禮賓/攝影
分享「資深」洗衣婦78歲的周阿嬤,在基隆河畔洗衣已經將近30年,雖然雙腳走路不太方便,蹣跚提著髒衣服來,只能站著洗衣服,再提著增加了好幾倍重量的濕衣服回家,她還是每天報到。
周阿嬤說,年輕時跟著丈夫從彰化北上「收歹鐵仔」,每天風吹日曬工作,到了50多歲體力不行了,工作由兒子接手,兒子外出工作,就只有她一個人在家。

「到河邊洗衣較有聊啦,大家有說有笑,加減運動,不然一個人在家像『憨人』,周阿嬤走路不方便,就站著在石頭上洗,她還是每天報到,覺得和大家「開講」聊天,日子過得比較快,更有意思。

事實上,不僅年長「婆婆」不改手洗習慣,也有年輕「媽媽」加入行列。有8年洗衣「資歷」的陳姓婦人,女兒、女婿都是生化、生物學博士,她說,女兒常叫她不要到河邊洗衣服,但在這裡一起洗衣建立的情感,不是冰冷的家電能取代的。

不過,令她們感到不便的是,提著乾衣服來,洗完重量增加了好幾倍,以前大夥自掏腰包合買脫水機,接用附近民宅的電,把脫水機裝在河邊,方便脫水減輕重量,水利單位說有危險,只好移除,「如果有人可以幫忙,把脫水機裝回來,婆婆媽媽們會很感激的」,陳婦說。


基隆河畔洗衣 搗啊搗…煩憂放水流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06 01:05 聯合報 記者盧禮賓/基隆報導


image
地下泉水流入基隆河畔水池,水質清澈,冬暖夏涼,幾十年來婆婆媽媽都喜歡在這裡洗衣。 記者盧禮賓/攝影
分享洗衣機、烘衣機方便得很,卻有一群婆婆媽媽,就愛到基隆市基隆河畔洗衣,潺潺流水聲、搗衣聲、談笑聲不斷,洗好衣服也洗去煩悶,蔚為奇觀。
清晨天未亮到下午3、4點,一批接一批的婆婆媽媽,像接力般到七堵區七賢橋旁的基隆河畔洗衣,有的從附近住家提著洗衣籃前來,有的從幾公里外的百福社區騎機車過來,人家是喝咖啡聊是非,他們是洗衣、運動、聊媽媽經。

十多年前基隆河整治前,就有地下泉水源源不絕流入基隆河,泉水清澈無比,冬暖夏涼,看在婆婆媽媽眼裡,簡直就是天上掉來的禮物,不用等於暴殄天物,幾十年來一直有婆婆媽媽來洗衣服,固定「咖」至少30人,有時還要排隊。

不僅手洗搓揉,還有人亮出搗衣杵,一下下捶擊衣物,彷彿回到四、五O年代,成為難得一見的河畔一景。「這裡的水多清澈,看起來就很舒服」,陳姓婦人說,女兒一直反對她到河邊洗衣,覺得很丟臉,她還是忍不住偷偷出來洗。

但最令這群婆婆媽媽放不下手感洗衣的原因,還是彼此志同道合,就像好朋友一般,在一起洗衣服的同時,你一言、我一語,聊天氣、聊心情、聊子女、聊老伴、聊時事,什麼都可以聊,洗好衣服,心情筋骨也跟著一身輕。


遷村一甲子 茂林魯凱族尋根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06 01:05 聯合報 記者徐白櫻/茂林報導


image
茂林族人舉辦舊部落尋根活動,年輕人清除雜草,合力讓石板屋重現原貌。 記者徐白櫻/翻攝
分享舊茂林部落遷村一甲子以上,部落居民早在新部落建立溫暖家園,為讓年輕族人認識祖居地,茂林社區舉辦「舊部落巡禮」,大人帶著小孩返回舊部落除草、打掃與巡視家屋,藉由尋根活動串起不同世代的生活記憶。
茂林魯凱族人分布在茂林、萬山與多納3個部落,除多納外,茂林與萬山都曾在日本政府或國民政府主政時代被迫遷村,傳統石板屋留在舊部落帶不走,新部落只能改用木頭或磚塊來建造,「家」的感覺很不一樣。

茂林舊部落位於美雅谷山上,在網子山與真我山之間,六龜警備古道從舊部落上方稜線經過,舊茂林部落走至平地需要一整天時間,現在開車走林道約需半小時。

趁著清明節假期,茂林社區舉辦「舊部落巡禮」,老、中、青三代族人一起返回舊部落,各自找到自己的家屋,合力拔除老家雜草,並豎立家屋名。

「好幾年沒回去了,這次我帶著兒子一起回去看看」茂林陳姓族人說,部落每隔幾年會舉辦尋根活動,今年小兒子第一次回去,親近外祖父母故居,活動非常有意義。

通霄鎮白沙屯拱天宮 凌晨開爐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06 01:05 聯合報 記者張弘昌/通霄報導


image
白沙屯拱天宮媽祖廟今天凌晨舉行開爐儀式,象徵進香圓滿落幕,圖為開爐取出火缸儀式。 圖/駱調彬提供
分享通霄鎮白沙屯拱天宮今天凌晨舉行開爐儀式,昨天信眾絡繹不絕,傍晚香丁腳陸續持進香旗膜拜,在宮前等候開爐,廟方派出義工維持開爐秩序,開爐也象徵今年北港進香活動圓滿結束。
拱天宮媽祖信徒11天10夜徒步北港進香,鑾轎回鑾媽祖神尊入宮安座後,與刈火取得香火的火缸送進正殿神房內拉上紅布幔,今天凌晨零點45分舉行開爐儀式,供信眾分取刈火香火,返家放置保平安。

開爐儀式前正逢清明節連續假期,拱天宮湧現人潮,香丁腳昨天紛持進香旗,到廟內焚香稟明完整參加進香,凌晨參與開爐儀式,請領回進香旗及香火,拱天宮管理委員會主委洪文華表示,廟方準備3000多人份平安湯圓,供參與開爐盛會信眾品嘗。

開爐時廟方執事人員,在鐘鼓聲中打開神房紅布幔,媽祖神尊容顏再度展現眾人眼前,參與信眾祭拜後從神房裡取出火缸,把進香取回的香火,分別加入拱天宮內各殿大香爐裡,再供信徒依序分取香火,儀式結束後分享廟方提供的湯圓,意謂進香圓圓滿滿落幕。

去年開爐時有信徒爭搶香灰破壞秩序,廟方已增維持秩序義工提醒信徒勿爭搶,白沙屯媽祖婆網站站長駱調彬表示,拱天宮進香火缸是清朝時期古文物,在眾人推擠爭搶下,很擔心陶質火缸被破壞,他呼籲大家不要碰觸火缸,且爭搶撈取大香爐內香灰舉止是很不得當的行為。


雲林林內木棉樹爺爺 火紅迎客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06 01:05 聯合報 記者陳雅玲/林內報導


image
林內鄉烏塗村百年木棉花樹,這幾日花盛開,不少民眾都跑來取景照相。 記者陳雅玲/攝影
分享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現在正值木棉花盛開季節,有別於一整排的木棉道,雲林縣林內鄉烏塗村獨有一棵逾百年歷史的木棉花樹,連日來木棉花盛開,壯碩的樹形彷彿張開火紅雙臂迎賓,不少民眾都跑來取景拍照。
林內鄉長張維崢表示,據當地耆老說法,位於台154線上近鹽讚路段的這棵木棉花樹,應該已有超過百年歷史,粗壯的樹幹需要2、3人才得以環抱,樹高約5層樓高,這幾天木棉花盛開,遠遠地就能看到老樹張開它火紅的雙臂歡迎民眾。

烏塗村長曾勝棋表示,這棵爺爺級的木棉花樹,幾乎看著村裡每個孩子長大,雖然只有單一棵樹,卻相當壯碩、罕見,加上緊鄰烏塗農產展示中心,兩旁又有美麗景致,這幾天吸引不少遊客造訪拍照,一點都不輸給整排的木棉花道。

張維崢表示,爺爺級木棉花樹最近正值盛開,一旁還有芋頭水田倒映,旁邊還有小型波斯菊花田,民眾有空不妨來走走看看,烏塗農產展示中心就在一旁,有芋頭做的各種小吃,還有消暑的芋頭冰,別忘了品嘗在地美味。

台南學甲174線綠隧 小葉欖仁抽新綠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06 01:05 聯合報 記者周宗禎/台南報導


image
174線公路學甲段小葉欖仁茂密形成天然綠色隧道,不時有路過外地人停車拍照。 記者周宗禎/攝影
分享台南學甲174線公路行道樹小葉欖仁陸續長出新葉,形成翠綠隧道,許多人路過暫停拍照、觀賞美景,尤其沿途極少住家工廠,隨處蟲鳴鳥叫,常有人樹蔭下小憩。港澳背包客列為「自由行私房休息站」、在地人則推薦結合美食半日遊。
174線學甲段小葉欖仁在連接中山高、南二高的台84線東西向快速公路往南500多公尺長這段最密集,栽種20年來較少人為破壞,排列整齊生長筆直,現正值抽換新葉一片翠綠,平時人車不多,值得一遊。

香港僑生劉越生說,漫步174縣道、感受穿過綠隧道的涼風,讓人只想停下腳步、張開雙臂擁抱這一片迷人的綠;他說,已來過2次,台灣人更該常來,邊走邊聽「凱文柯恩」的鋼琴演奏曲,體會慢活的快樂。

在地學甲人則提供一套半日單車遊程,建議這2周要來的外地人,可先到台84北側的宅港大橋下大片黃金麥田邊自拍,然後轉往174線公路綠色隧道乘涼;接著再往南直達市區參觀供奉保生大帝的名剎學甲慈濟宮,品嘗各種廟口美食。

糶米古道 遠眺101煙火秘境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06 01:05 聯合報 記者劉宛琳

image
信義區泰和里的糶米古道,是過去農民往返南港、深坑、木柵、景美等處賣米所走的道路。 圖/信義區公所提供
分享位於信義區泰和里吳興街600巷100弄底的溪流旁,有條早年通往文山地區賣米的捷徑步道-「糶米古道」(糶,音同跳),面向信義商圈,視野極佳,是眺望觀賞101跨年煙火的私房景點,此外,糶米古道也連結德興煤礦景點,被稱為都會區裡的桃花源。
「糶米」源自於途中經過的一間糶米公廟,早期農民為節省運送時間,開闢這條小徑,給予南港、木柵、深坑、景美等地米糧運送及貿易之用,糶米古道共500個石階,全長約400公尺。

信義區長游竹萍表示,糶米古道早年是農民往返賣米的道路,向上而行途經糶米公廟,山路不長但空氣清新、景色宜人,是北市都會區裡的桃花源。

北市工務局大地工程處4年前整治信義區泰和里土石流潛勢溪流,分2年2期工程完成,原本危險的土石流潛勢溪流,如今結合鄰近糶米古道,已成為居民登山健行及親水休憩空間。

大地處表示,溪溝治理採用近自然工法,儘可能維持地形地貌,減免地表挖填,也提供多孔隙生態棲息空間,沿溪栽種波斯菊、野薑花、柳樹等植物,已成為信義區的後花園,上到古道高處更可眺望台北101大樓及商圈。

泰和里長林正義說,溪旁德興煤礦入口意象整修後,連結吳興街600巷口生態綠廊與糶米古道生態溪流,目前是里民喜愛的登山健身場所。


黑蝙蝠中隊的最後任務 竹市即日起展出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06 01:05 聯合報 記者王敏旭/新竹報導


image
「RB-17G機之最後任務」於黑蝙蝠中隊文物陳列館展出。 圖/文化局提供
分享黑蝙蝠中隊RB-17G機因深入大陸地區執行電子偵察任務,遭受猛烈砲火攻擊,最後發出「我機墜毀」電訊密碼。新竹市文化局即日起至10月30日,在黑蝙蝠中隊文物陳列館展出「RB-17G機之最後任務」,讓民眾見證空軍史上犧牲壯烈的一頁。
黑蝙蝠中隊RB-17G機在1959年5月29日,由上校隊長徐銀桂率14名組員,進入大陸地區執勤任務,期間遭受猛烈炮火攻擊,儘管有跳傘求生的機會,仍抱持「誓不作俘虜、與戰機共存亡」,最後墜毀在大陸地區。

新竹市長林智堅指出,黑蝙蝠中隊1952年成立,至1973年終止任務,21年來以執行電子偵測、情報蒐集等任務,共出勤838架次,任務期間也犧牲多達147位組員。

黑蝙蝠中隊的險峻任務,讓當時台灣在政治、軍事、經濟上穩定發展根基。新竹市文化局指出,為紀念這忠勇精神,黑蝙蝠中隊文物陳列館分別展出大事記、時代背景、中隊歷史沿革、隊員日常生活照片,此外,還有隊員提供的相關文物。

「RB-17G機之最後任務」於黑蝙蝠中隊文物陳列館展出,每周二至周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周一、民俗節慶休館,相關資訊請上文化局網站查詢。

千株苦楝紫花 開滿新埔單車道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06 01:04 聯合報 記者林麒瑋/新埔報導


image
新埔鎮上寮里燒炭窩溪,自行車道沿岸八公里有上千棵的苦楝樹,正值開花期。 記者林麒瑋/攝影
分享新埔鎮打造浪漫紫色單車道十年有成,一千多棵苦楝樹筆直挺立在枋寮燒炭窩溪兩岸共8公里。目前正值苦楝樹花期,一朵朵淺紫色小花開滿枝頭,隨風飄著花香,邊騎車邊賞花,好不愜意。
燒炭窩溪沿岸步道全長約8公里,新埔鎮長林保祿10年前擔任縣議員時栽種一千多棵苦楝樹,他說,關西鎮的羅馬公路是很多單車族愛好的挑戰路線,枋寮的紫色苦楝單車道剛好位於山線和海線的中繼站,可以在此悠閒調整好體力和腳步再向前進。

林保祿說,單車運動夯,從關西到竹北海濱或是逆向進攻山區,途中可以來這裡悠閒踩踏,調整好體力和腳步再向前進。

「這是新埔的紫色大道」附近居民認為有這樣的步道非常幸福,李姓婦人說,傍晚都會來騎腳踏車,道路筆直、車又少,很適合騎單車;許姓男子說,這條單車道不僅寬敞,在花期來時還有花香味,真的超浪漫。

「苦楝樹不僅美麗,還能除蟲害」新埔鎮農民呂瑞燈說,他的稻田以前為象鼻蟲害所苦,苦楝鹼性的果實泡水7到10天後,就可用來噴灑除蟲。

林保祿表示,推動以樹造鎮是他的目標,目前在重劃區田心路段,將設立森林公園,把新埔鎮打造成全縣最美的城鎮。

走進慈湖雕塑公園 窺見歷史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06 01:04 聯合報 記者張雅婷/桃園報導


image
每尊蔣公銅像表情、服飾、姿勢不盡相同。 記者張雅婷/攝影
分享清明連假最後一天,適逢先總統蔣公逝世41周年紀念,天氣舒適,不少民眾抓緊時間出外踏青,包含大溪陵寢、慈湖陵寢、兩蔣文化園區都吸引不少民眾前往,停車場滿滿的車,就連台七線周邊特色主題館都湧現不少人潮。
台七線昨天一早就出現大量車潮,通往復興區車潮不斷,慈湖停車場更是滿滿的車。國防部後備指揮部陵寢管理組統計,昨天到大溪陵寢、慈湖陵寢謁陵的民眾約有5300人,不少民眾也順道遊覽附近慈湖紀念雕塑公園。

慈湖紀念雕塑公園占地面積達4公頃的園區,存放先總統蔣公銅像、蔣經國銅像與國父孫中山銅像,其中蔣公銅像占最大數,走過一遭雕塑公園,也能從中窺見歷史交錯下,1970至1980年代台灣雕塑的縮影。

目前園區內最大的蔣公銅像取名為「傷痕與再生」,來自高雄文化中心,過去被拆解成117塊的蔣公坐像,以解構手法重新組合,刻意以不完整的方式呈現,提醒民眾歷史傷痕與教訓。

園區內還有1979年設立於新竹光華國中的蔣公立像,堪稱園區內最笑容可掬的銅像,而這座銅像也擺出園區內蔣公最常見的標準姿勢,右手撐者拐杖、左手叉腰,少數站像或坐像則有拿著「三民主義」或是帽子等模樣。

蔣公銅像顏色多樣,有暗紅色、天空色、卡其色、灰色、黑色、金色等色彩,服裝上也有軍服、中山裝、馬褂等不同樣貌;園區內還有少數的孫中山銅像,其中一尊還是唯一著西裝的銅像,相當有特色。

厲害!宜蘭刺青師 國際3冠王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06 15:00 聯合晚報 記者林縉明/宜蘭報導


image
李昶璿以關公為主題參加美國舊金山國際紋身大賽奪得3項冠軍。 記者林縉明/攝影
分享宜蘭市刺青師傅李昶璿上個月參加美國舊金山國際紋身大賽,以關公結合西遊記圖騰,一舉拿下亞洲圖、黑白大圖、背部圖等3個項目冠軍,聞名國際,他謙虛地認為是「自己運氣好」,下周將以原班人馬再戰台灣國際紋身藝術展暨世界頂尖刺青大賽,誓言要把冠軍留在台灣。
34歲李昶璿從事刺青已有6年,過去曾經參加台灣、菲律賓舉辦的國際刺青大賽,始終與冠軍擦肩而過,上月15日他遠赴美國舊金山參加國際紋身大賽,與逾200名好手同場較勁,他同時報名亞洲圖、黑白大圖、背部圖3個項目,精湛的手藝畫出栩栩如生的關公及孫悟空等人物,獲得評審青睞,囊括3項冠軍。

李昶璿說,這次作品以關公主題,因模特兒腿上已經刺上西遊記中的角色,經過討論後決定混合2個故事中的角色,像是關公、孫悟空、董卓、豬八戒等圖案,過程非常耗時,花費100多小時才完成,對於一次拿3個冠軍感到驚訝與興奮,他認為自己運氣好。

擔任模特兒的潘姓男子是李昶璿的朋友,背部、雙腿都被刺滿圖案,他說,本來就很喜歡身上有刺青,覺得很酷,由於其他部位還有「空間」,若有機會還是願意再當人體畫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