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希均:白吃心態 台灣恐希臘化
2015-07-13 04:28:21 聯合報 記者段鴻裕/花蓮報導

高希均認為政府須提高稅收、薪資,全面改革,人民應揚棄「白吃午餐」心態。 記者段鴻裕/攝影
分享台灣財政負擔沈重,天下遠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表示,台灣不會走向希臘化,但政府如果不提高稅率、薪資及全面改革,人民不改掉「白吃午餐」的心態,「台灣真的有可能希臘化」。
高希均昨天應花蓮縣長傅崐萁邀約,為「海峽兩岸青年菁英領袖營」八百餘名兩岸青年學生、政要及地方人士以《新世代面對新世界》為題演說,提及兩岸自1949年後的個別發展,也回應台灣學生對台灣可能走向希臘化的憂慮。

高希均說,台灣經濟發展的最大關鍵就是以「全球化」來強化「競爭力」,並以「開放社會」促進「永續發展」,追求和平;但台灣現行平均稅率不到13%,許多人卻要求享有北美、西歐等繳交35%至一半以上稅率的福利,更別說包括美國、日本、歐洲各國的物價水準遠比台灣還高;可是,台灣人卻不斷要求,且不論任何政黨、任何人執政,都要加碼。

「健全財政必須要有非常合理的稅賦調升。」高希均說,從陳水扁至馬英九兩任總統超過16年,「民意壓力非常大」,水電費、學費不能漲,當然造成中央政府財政赤字,而財政赤字不斷上升,就讓台灣慢慢走向希臘化。

他說,希臘化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退休金太高、太早退休,而政府稅率低、每年有許多財政赤字,「如政府每年有鉅額財政赤字,是不可能永續發展的」。

「台灣教育水準這麼高,為什麼仍有這麼多人還有白吃午餐的習慣?」高希均感慨「白吃午餐」的心態比30年前更嚴重,如果不改,台灣真的可會希臘化。

雖然年輕人都為台灣是否走向希臘化而感到憂心,但高希均仍勉勵並相信,「以台灣人的智慧、世界觀、良心」,應該會在希臘化前做出因應的改革。他希望台灣人能勇敢地選出有遠見的政治領袖、立委,告訴大家要避免台灣的危機,就要提高稅賦、薪資、教育預算、學費等,要全面進行改革。

明年科技預算縮水 部會跳腳
2015-07-13 04:28:21 經濟日報 記者林安妮/台北報導
明年度科技預算意外縮水,科技政委顏鴻森、科技部長徐爵民明(14)日將向行政院長毛治國請命,確保明年度科技預算可以維持3%正成長。

政院官員昨天表示,原本主計總處給予明年科技預算總額度是1,071億元,不料,因明年政府預算難編,最後大砍了60多億元,讓明年科技預算一下子縮水到964億元左右,讓科技、經濟部等科技預算大宗部會跳腳。

毛治國本周五將召開科技會報,會議重點有三,一是敲定明年度科技預算與部署,二是拍板生產力4.0方案,三是明年起,政院將向歐美等國家延攬多位外籍「科技諮詢專家」,增強台灣中長期科技發展方向「準確度」。

官員表示,在周五定案前,顏鴻森與徐爵民將連袂向毛揆陳述科技預算穩定成長的必要性,「如果政府預算撥補有困難,看能否向科發基金勻支一、二十億元,讓明年度科技預算,可以勉強保住2%或3%正成長」。

毛揆周五還將拍板有關台灣產業結構轉型的生產力4.0方案,顏鴻森昨天表示,生產力4.0方案正式啟動年度是2017年,不過,下半年各部會將陸續提報執行方案,明年度的科技預算也會有兩大先期計畫。

直言集/產業升級 不能再「空喊」
2015-07-13 04:28:18 聯合報 本報記者余佳穎
今年上半年過去,國內出口連五黑,經濟成長率甚至從原本「望四」變成「保三」;經濟警訊引發政府高度關注,大動作邀產官學界在周日召開「救經濟」會議,會後卻只高呼「兩星期會有解方」,如同正被討論的經濟現狀,讓人大嘆不如預期。

面對出口不振、經濟表現不好,大家一致認同「產業要轉型」,才能救台灣經濟。但產業轉型、提升附加價值早已講上千遍,相關藍圖也畫了上百遍。產業升級轉型早已有多項方案,包含三業四化、傳產維新、育成新興產業、發展高值化產業等項目。

既然早知方向該怎麼走,也曾規劃多項方案,為何當經濟問題再現,不回頭反思過往方案的落實成效,實施不如預期該如何修正?為什麼多年過去,現況還是產業轉型瓶頸、勞工薪資停滯?

台灣不缺會畫藍圖、寫方案的官員,卻很少討論執行面、評估成效與落實狀況如何。如果開會救經濟淪為「大拜拜」,把討論多時的問題冷飯重炒,國發會兩星期內「交功課」畫藍圖,或許能給人「政府有在認真做事」的印象,但無助解決大家對現狀的無力感。

比起要各部會不斷出救經濟的花招,不如回頭檢討過去產業升級計畫情況、為何沒起色,再來想方法,才是當今首要任務,否則產業升級恐在各部會作文比賽中不斷「換湯不換藥」,終究是一場空。

企業界:政府不缺方案 缺執行力
2015-07-13 04:28:18 聯合報 記者余佳穎、陳景淵/台北報導
針對行政院長毛治國拋出台灣對大陸市場依附程度是否過高,並指示參考韓國作法,相關內容也將納入長期對策;官員表示,面對中國大陸轉型,台灣勢必要轉變,不過如何調整、因應之道仍要再多做討論。

官員指出,韓國最近也針對出口表現不好,提出振興方案;毛治國認為韓國是台灣主要對手國,如果政府提出提振措施,台灣也該參考如何幫助業者,給予某種程度資源支持。

不過,官員也說,台灣、韓國的狀況不同,毛揆的指示應該只是「參考」,面對此波台灣出口問題,還是以盤點整理本國政策為主,希望聚焦出方案。

官員說,今年一至五月我對中國大陸出口衰退,透露出警訊。由於台灣出口中國大陸佔整體將近四成,隨中國大陸轉型、扶植紅色供應鏈、勞工薪水增加,讓台商生存出現挑戰,相關產業一定要有所改變,否則受到影響將會擴大。

不過,官員表示,昨天會中沒有得到結論,僅提出幾個方向,包含需調整台灣產業結構、防範硬著陸風險,並且可能要將產業移往東南亞、印度等地,但大家一致認為,大陸依存度過高一定要解決。

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林慧瑛則表示,國內經濟問題出在「不知如何救起」,沒著力點。主因有二,一是政府忙著處理災難,感覺疲於奔命,面對外銷等問題分身乏術;二是總統大選在即,不確定因素大,選前難有真正作為。否則,過去救經濟方案一籮筐,並不缺方案,癥結點是政府缺乏執行力。

工商團體:台幣貶 才能救出口
2015-07-13 04:28:17 經濟日報 記者詹惠珠、林政鋒/台北、高雄報導
三大工商團體昨(12)日齊聲呼籲:「新台幣貶值,是救出口最直接的方法。」

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表示,新台幣應該要適度貶值,才能提升出口競爭力,同時要加速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等區域整合。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昨天剛下飛機的商總理事長賴正鎰表示,新台幣貶值是救出口最立竿見影的方式。台灣經濟以出口為導向,國內生產毛額逾七成依賴電子產業,新台幣如果貶值2%至3%,產品競爭力就可大幅提升3%至5%,但新台幣近期與其他貨幣相比,呈現相對強勢,不利出口。

年出口值200億元、全球最大鍍面鋼廠燁輝總經理吳林茂說,政府若真心救出口,最重要是新台幣匯率貶至32元,其次是與大陸的貨貿協議及對外自由貿易協定(FTA)要快點簽署,並且請官員動作要快一點,老是慢吞吞,出口商急死了。

吳林茂指出,台灣出口商最大的競爭對手是日本與南韓,看他們的匯率已經貶到什麼地步了?但是央行總裁彭淮南一句「出口競爭力不要靠匯率」,讓台廠處於不公平競爭的位置。

以燁輝為例,95%的原料向中鋼拿,80%的鋼材出口幫台灣賺外匯,這種產銷結構,是真正落實根留台灣的企業,但政府卻長期漠視匯率政策失當的傷害,等於幫日、韓打擊台灣出口商。

請益學界 毛揆提三問
2015-07-13 04:28:16 經濟日報 記者林安妮/台北報導
搶救出口、經濟「保三」,行政院長毛治國昨(12)日提出三道大哉問,台灣產業結構是否過度集中在資通訊、台灣對大陸的依附程度是否過高、及投資衰退到底怎麼解。

行政院昨天邀集多位財經首長與民間學者一同討論台灣出口怎麼救。儘管討論的是出口,但據了解,國發會在兩周後提出的新方案將擴及激勵投資與加速產業結構調整。

行政院發言人孫立群表示,毛治國聽說國發會要邀學者找出口藥方,主動表達出席意願,毛揆雖是抱持學習態度而來,會中卻提出不少「經濟問題」。

據轉述,針對毛揆提出的出口是否過度集中在資通訊產業、以及大陸市場兩問題,多數學者認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也非短期調整就可見效,台灣能做的,就是在中長期,慢慢扶植其他的新興產業,及分散投資與出口地。

不過,昨天台經院院長林建甫建議,可以善用陸資、打「大陸牌」,也在會中引發不同看法。國發會官員坦言,現在談到大陸,很敏感,更何況台灣還長期存在倚賴大陸過深問題,這張牌不好打,現在也不大可能打。

毛揆急召財經會議 找官學把脈
2015-07-13 04:28:15 經濟日報 記者林安妮/台北報導
台灣出口現警訊、經濟成長率恐難保三,行政院長毛治國昨(12)日緊急召開財經會議,指示國發會在兩周內提出擴大版出口振興方案,據了解,新方案除了聚焦出口振興措施外,還將擴及中長期產業結構調整、服務業高值化,及激勵投資措施。

南韓出口同樣面臨衰退窘境,南韓政府最近宣布,為了提振出口,未來三年將結合民間企業資金,投入18個新進產品和技術研發,投資總額估逼近100兆韓元(880億美元)。台、韓都要提救出口解方,誰能對症下藥,關係到未來競爭力。

毛治國昨天要求,台灣應多參考南韓等國家作法,提出短期作法及長期扎根政策,此舉一度引發外界聯想,政府打算擴大編列預算、啟動貨幣戰爭或是減稅。尤其不少企業界對於新台幣匯率獨強感到不認同,希望貶值救出口,但會中對此問題卻未討論。

國發會主委杜紫軍表示,擴大編列預算、貨幣戰或是減稅這三方法在台灣都行不通,值得參考的是,如何結合民間資金擴大投資。

昨天毛治國邀集杜紫軍、財政部長張盛和、金管會主委曾銘宗、經濟部次長卓士昭、央行副總裁嚴宗大及六位民間學者,一同為台灣出口把脈、找藥方。

杜紫軍會後轉述,台灣上半年出口不振,主要是受到國際油價下跌,大陸、美國等經濟復甦不如預期,及希臘債務危機震盪所致,多數學者專家認為,短期經濟波動問題不必太憂慮,此刻應著眼的,反而是中長期的產業結構調整。

他透露,兩周後的新方案將專攻出口、投資與產業轉型。他說,最近有預測機構看衰台灣,認為經濟成長率難以保三,但只要大陸經濟不要硬著陸、留心美國提前升息,保三還是很有機會的。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救出口 毛揆下令:2星期找解方
2015-07-13 04:28:14 聯合報 記者余佳穎、李昭安/台北報導

行政院長毛治國(左)出席創櫃家族創新育成博覽會,參觀鮮米販賣機廠商攤位。 記者黃威彬/攝影
分享出口連五黑、各大機構調降今年經濟成長率等警訊不斷,行政院長毛治國昨赴國發會參加「未來經濟情勢發展及改善出口措施」座談會,指示國發會兩星期內提出短中長期改善方案,要對症下藥為台灣經濟找解方。
國發會昨大動作邀集財經部會首長、學者緊急召開閉門會議,由國發會主委杜紫軍主持,邀請毛治國、財政部長張盛和、經濟部次長卓士昭、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央行副總裁嚴宗大等官員,及金融、總經學者出席討論。

行政院發言人孫立群表示,近期台灣出口數字不佳,毛揆持續關注經濟發展,昨天在會中還主動拋出兩問題:台灣個別產業比率是否過重、台灣對大陸市場依附程度是否過高;由於現場學者意見多元,毛揆要求國發會兩周內消化建議、參考鄰近如韓國作法,提出短期作法、長期扎根對策。

雖然今年國內經濟狀況比預期差,不過杜紫軍認為,今年經濟成長率「保三」應該沒有問題。他說,「危機就是轉機」,此刻正是產業轉型機會,包含舊產業如何升級、服務業如何創新,都是下一步的重點。

針對近期出口衰退,與會人士認為是短期波動,更重要應注重長期結構調整。

官員表示,出口短期很難有替代產業,長期發展來看,要如何鞏固既有主力產業,讓這些產業轉型升級是重點項目;而又該如何讓新興產業起來,如服務業高值化發展、服務輸出,都是很重要的一環。

杜紫軍補充,包含開放市場、引進外資,強化有競爭力產業持續投資都是討論重點,也會將相關結論與相關部會協商;而製造業與服務業如何進行系統整合,法規鬆綁、開放也要討論。

與會學者指出,產業轉型還是要有政策工具,要再重新配置,如果沒有相關人才、工具配套的調整,「其實企業界還是會做同樣的事」,因此勢必要有新方向的調整,尤其更應把景氣較不好時機調整。

參加座談會學者專家包括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董事長吳壽山、金融研訓院董事長洪茂蔚、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林建甫、工研院競爭中心主任杜紫宸、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

彭作奎:重修農發條例 才能止亂
2015-07-13 14:59:30 聯合晚報 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前農委會主委彭作奎表示,「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修法跨出一大步,可為農舍亂象止血,「真的不容易」;但為了一勞永逸解決問題,未來仍應重修農業發展條例,讓新購農地不得興建農宅,才能徹底解決民眾搶蓋農舍的問題,真正落實農地農用。

彭作奎表示,這次修法僅是修正行政命令,限縮興建農宅的條件和資格,降低市場上投機性的需求,但仍有人會想盡辦法取得農民資格興建農宅,「假農民」的亂象還是會出現;因此,要真正保護優良農地,長期看來須有法律基礎,「修法是必要的」,同時要落實區域計畫法,做國家整體的土地規畫,才能落實農地農用。

他認為,依照農發條例的精神,農地可以自由買賣,但買來就一定要做農業使用;農發條例第18條必須修正成「新購農地不得興建農宅」,但修法前的農宅、繼承則不受到影響,否則未來還是會產生糾紛。

彭作奎說,台灣農舍的危害已經太嚴重,不僅是宜蘭的問題,亂象遍布全台灣;十幾年來,農地被破壞、和產生的惡果已經非常明顯,若政府仍持續鴕鳥心態,台灣未來將沒有農地和農業。

彭作奎也建議,稽核違規農舍的工作,應由中央用科學的方法來做,未來組織再造將會成立農村發展農田水利署,就可利用空拍、航照圖舉發違規使用、興建的農舍,再由地方執行裁罰。

他表示,地方縣市首長因為肩負選票壓力,現階段不見得可以落實稽核違規農舍;若由中央舉發、地方執行,地方縣市首長就不會為難,中央也可給地方壓力,讓稽核農舍違規可以更徹底。

救出口 走出去找利基產品
2015-07-13 15:00:12 聯合晚報 記者盧沛樺/台北報導
將考察雙印市場

為搶救台灣出口,經濟部投資業務處下半年將組印度、印尼商機考察團,帶廠商考察雙印市場,目標是帶動汽車零組件、冷凍設備與紡織機械設備出口表現。

近期台灣出口連五個月衰退,行政院在上周末緊急召開財經會議討論應對方案,據出席者轉述,行政院長毛治國在會上提問,若要移轉市場,是部分移轉嗎?那是要比照大陸模式,把新興市場當作代工基地,還是發展品牌通路?

官員舉汽車業為例,印度市場大,不但吸引日本本田汽車落腳投資,也讓在地品牌塔塔汽車壯大;官員說,台灣強項是汽車零組件,就要善用當地產業特性,帶領廠商打進供應鏈。

與會學者表示,越南、泰國、菲律賓都是我國理想的出口市場。學者指出,台灣要發展品牌通路,不應再放資源在主流產品,而是去找出利基產品,透過政策資源重新配置,鼓勵廠商做品牌。

著眼於印尼島國特性,共有2萬多座島嶼,經濟部官員說,當地通訊不可能靠拉電纜,成為我國通訊基礎設備廠商的利基;另外,印尼日照時間長,也為我國太陽能產業帶來機會。

投資業務處上周剛結束「2015緬甸投資考察團」,此行達成雙方加強投資合作的共識,有可能簽署投資保障協定與投資促進及合作備忘錄。

經濟部官員表示,東協各國經濟發展階段差異大,緬甸、柬埔寨因基礎工業尚未健全,適合中小企業布局;像印度與印尼兩國,人工便宜、人口多、內需市場大,適合模仿中國大陸模式鼓勵廠商投資,打進關鍵產業供應鏈,帶動台灣產品出口。

陸出口驚險守住增長

【記者黃國樑/台北報導】大陸國家海關總署上午公布上半年中國大陸的外貿數據。經歷了1月暴跌和2月暴漲,大陸出口數據雖在驚險中保住增長,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0.9%,但進出口的總值仍下降了6.9%。

大陸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說,全球經濟依舊處於深度調整之中,整體復甦乏力、需求不振,前景仍不明朗;因此大陸的進出口總值下降,但總體穩中趨好,發展進入新常態。

天橋底下來play 談政府如何救出口找解藥?
2015-07-13 20:52:36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台灣出口呈現衰退連五黑,今年GDP保三恐怕無望。為了救出口,12日行政院長毛治國趕緊召集財經部會首長與學者,商討對策,要在兩周內提出藥方; 究竟我們該如何振興經濟?國發會打算從增加公共建設帶動國內民間投資,效益會有多大?台灣又該如何增加誘因,讓外資來台灣投資呢?

今天​​【天橋底下來play】​​​​​節目邀請​​​​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與大家​一同討論​​。​歡迎網友踴躍提問。​​​udntv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udntv?fref=​​ts​​

農舍限建修法 最快下月上路
2015-07-13 14:59:51 聯合晚報 記者彭宣雅、許依晨/台北報導
農舍亂象可望止血,新版「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內政部最快今天預告,未來只有農民才能興建農舍及承購、轉移農舍,預告期結束後若各界沒有其他意見,最快一個月後正式實施。


新版「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最快一個月後正式實施。 報系資料照
分享
內政部長陳威仁證實,上周已經把公文簽出去了,但遇到颱風放假,因此作業暫緩,由於公報處作業需要些時間,「本周一定會預告」。他表示,原則上按照農委會提出的版本預告,方向並沒有更動、改變,「農地農用本來就是對的」。

台灣的農舍亂象,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因此,今年內政部和農委會聯手修正「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未來農舍的起造人和購買農舍的承受人,都必須是農民;不具備農民資格,不可興建及買農舍,但「繼承」不在此限。

農發條例定義農民是「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自然人」,但這次修法讓農民資格更為明確,進一步明訂「農民」資格,縮限為投保農保,或者投保健保第三類(畜牧、漁業業者),或實際從事農業經營者。

台灣農村陣線研究員陳平軒表示,新版農舍法「早該預告了」,雖然遲了,仍樂見其成,好的政策農團一定會支持,但這次修法僅處理蓋農舍的資格管理,對於農舍起造和買賣資格給予限制。對於究竟有沒有必要蓋農舍、土地如何利用、如何分割,都是未來要努力的方向,但至少政府跨出了一大步。

內政部次長陳純敬表示,內政部最快於本周內預告,預告期間,由營建署和農委會兩方分頭蒐集意見,若外界有意見,可在預告期間提出,而農委會最近也會照行政院指示開公聽會,廣納建言,「所以後續要怎麼修也要先等這兩件事都做完再繼續」。

相關辦法在構想階段就引發朝野立委反彈,營建署官員表示,若立委有意見,也會配合農委會單獨和個別立委進行溝通,一個月的預告時間後新法將正式實施。

點內需霹靂火 救經濟
2015-07-13 15:01:25 聯合晚報 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
行政院要求財經部會提出振興經濟方案,國發會委員會議下午審議明年政府公共建設預算,各部會提報的公共建設預算核列率預估增加6個百分點,從92%提高至98%,國發會希望藉此替內需點火,維持台灣經濟成長動能。


圖/聯合晚報提供
分享
國發會主委杜紫軍上午出席台大打造青年國際論壇,針對各機構近期紛紛下修我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他表示雖然主計總處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至3.28%,但仍未低於國發會設定的3.1%至3.8%的目標。

他表示,從目前國際發布的經濟數據,以及我國機器設備進口金額已經回溫等情況看來,到今年底以前,我國經濟成長率都可以維持在3%以上。

杜紫軍說,針對近幾個月國內出口減緩以及國內投資不足的部分,國發會將在兩周內提出具體想法,希望能結合政府和民間力量,一起改善經濟走緩的情況。

國發會委員會議下午審議2016年政府公共建設預算,據了解,國發會審議的預算規模較今年增加,明年公務預算規模約3160億元,較今年增加逾百億,另外關係公共建設投資金額高低的計畫核列率,也從今年的92%,提高至明年的98%。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增加公共建設預算,可透過政府的投資帶動民間投資,目的是希望增加內需火力,彌補因出口衰退對台灣經濟動能的影響。

受限於舉債上限與政府財政,近年我國政府部門投資金額大幅減少,對我國整體經濟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雖然政府投資占固定資本形成的比重不大,但是政府擴大公共建設預算可以發揮槓桿作用,順利帶動民間投資。im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