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永萍推文創 訪穗台青創中心
2015-07-13 02:29:57 聯合報 苗君平/廣州報導

李永萍等人參訪「穗台青年創業中心」的青年創業孵化基地。 苗君平/攝影
分享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協會榮譽理事長李永萍等人,日前到廣州參訪「海峽兩岸(匯龍)信息產業科技」的「穗台青年創業中心」;李永萍希望廣州市能提供更優惠的條件,給有意到當地創業的台灣青年。
李永萍曾任台北市議員、立法委員等職,去年台北市副市長卸任後,改任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協會榮譽理事長,致力推動台灣文創產業的發展。

李永萍等人前天在廣州市台辦副主任鄺偉斐等人陪同下,到海峽兩岸(匯龍)信息產業科技園區」參訪;時代聯信廣東分公司總經理李江偉表示,園區內三樓規劃有「穗台青年創業中心」,規劃面積為1,500平方米,主要是面對初次來穗從事跨境電商、科技研發、文創設計、新媒體、策劃項目等信息產業、科技產業及文創服務業的台灣青年。

他表示,台灣青創入駐園內,將提供一年免租金,免水電費,約10平方米的辦公配套設施的創業工作區域,並以最優惠的價格,享受園區配套的青年公寓和餐飲服務。

他強調,該項目總體致力於融合創意文化類資源,結合商業配套、高端公寓的成熟運作模式,逐步形成一個完整的兩岸e+信息科技文創設計產業鏈,可長期持續發展。

李永萍說,台灣青創融合文化創意,在歐美各國很受重視,在許多競賽中屢獲大獎,現在互聯網這麼發達,基本上成熟的業態,較少考慮到大陸發展,直接放眼歐美市場,會到大陸落地都是在正孵化期的萌芽階段。

她認為,台灣政府很重視青創,物業也很重視,租金非常便宜,就是著重未來發展的潛力,現在大陸許多城市也相對提出,包括稅、租金減免等優惠條件,吸引大批台灣青年前往創業,所以希望廣州市也能參酌辦理。

廣州狀元坊 百年商業街沒落
2015-07-13 02:29:58 聯合報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廣州狀元坊曾被廣州青年視為緊追潮流象徵的百年商業街,因自身改造和電商衝擊等原因,昔日熙熙攘攘的熱鬧場面已成追憶。廣州老街日漸衰落,令人唏噓之餘,也引發當地對傳統地塊保護的討論。

中新社報導,狀元坊,因宋代狀元張鎮孫故居於此而得名。清末年間,曾是廣州商貿的黃金地段,以加工銷售「朱義盛」(一種仿金飾品)、舞台戲服等聞名,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享有盛名。

10年前,狀元坊被戲稱為「撞人坊」,260米長的街道,兩邊設立很多門面窄且深長的「竹筒鋪」。這些店鋪是當時潮流單品的集散地,因為價格便宜,尤其被貼上香港流行標籤的貨品,更吸引大量學生和上班族目光,成為當時廣州最炙手可熱的商鋪旺地。

然而,2007年後,很多店鋪倒閉,人流也變少,再也找不回當年的感覺。

依然在狀元坊堅守的店主陳先生表示,2000年初的時候,這裡生意火爆,曾有「一鋪養三代」的說法,租金與黃金旺地北京路齊頭。現在生意慘澹,店鋪已長年空置。

狀元坊只是廣州日漸衰落老街的其中之一。當年的西關寶華路「大笪地」(粵語,即平民集市)、「文具批發一條街」革新路、「商業歷史重地」北京路商圈和中國對外貿易的開山之地的十三行等,在面臨廣州其他商圈的迅速崛起、電商的衝擊後,加之年輕人消費習慣改變,或倒閉搬遷,或等待升級改造,漸漸成為廣州一代人的記憶。

為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廣州越秀區在去年9月曾對狀元坊及周邊傳統建築做過實地考察,計畫對狀元坊街區更新改造,但目前仍無具體的時間表和方案。

部分民眾表示,狀元坊等老街的衰落不是必然,既有外在衝擊,但更大部分的原因是自身轉型不當,希望能走出困局,捉住城市在崛起發展中僅存的記憶。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內外不少城市都有老街煥新的案例。傳統老街要突破傳統業態,利用已有的文化底蘊,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在低端商鋪的經營內容裡,適當加入科技等現代元素,同時利用網路優勢,製造民眾互動,吸引目標人群回來購物。

機器換人、創品牌… 東莞探索轉型
2015-07-13 02:29:58 聯合報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世界工廠東莞,正經歷一場艱難轉型。面對成本攀升、人口紅利消散引發的調整陣痛,東莞企業以「機器換人」、創立品牌和「走出去」等方式,探索轉型,找尋發展之路。

新華社報導,外貿企業普遍遭遇人力成本大幅攀升及歐美貿易優惠政策向東南亞、非洲國家傾斜的「雙重擠壓」,出口競爭力被嚴重削弱。以代工鞋廠為例,現在淨利潤僅1%左右,企業大多面臨「不做量不行,做量會很累」的尷尬。

在厚街已經17年的綠洲鞋業經理許文交深有感觸,過去廠裡黑壓壓站一片全是20歲出頭的女孩,現在是男女各半、平均年齡已到30歲左右,40歲以上工人占比逐年提升。相比之下,越南、柬埔寨等地年輕女工充足且工資僅為東莞三分之一多,部分產業向外轉移很正常。

面對內外壓力,一些外貿企業出現轉行、轉業或轉地。厚街鎮副鎮長陳錦勝表示,有LED出口企業改做休閒農業;有的關門不幹了;有的搬到勞動力價格和關稅都更低的地方。厚街傳統優勢產業製鞋和家具製造廠家數量均在減少,家具製造出口企業已由400多家減少到現在的200家左右。

「變身」絕非易事,特別是對東莞這樣對外依存度極高的製造業城市,轉型升級不可能一蹴而就。東莞一些較大規模的出口企業多年前就開始通過「機器換人」、創立品牌和「走出去」探索轉型。

東莞「變身」的效果開始顯現,一個典型的跡象是,走了一批低端製造企業,也來了一批高端製造和科技型企業。

陳錦勝表示,今年上半年,全球最大電動工具製造商德國創科集團在厚街設立大型研發中心。下一步隨著承光五金公司、三星公司增資及巨岡機器、東一電商產業園等大型項目落地,厚街還將增強外貿增長後勁。

東莞全市加工貿易企業擁有自主品牌數量已由2008年的2,308個增至2014年的9,111個,增長近2倍。「這與東莞加強自主創新、研發投入息息相關。」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肖鷂飛認為,東莞近年來組建一大批新型研發機構,提升科技成果轉化和市場開發能力。儘管與東南亞國家相比,東莞人力成本優勢不再,完備的產業鏈仍是東莞最大的優勢所在。

跨湖橋獨木舟 試製試航成功
2015-07-13 02:29:59 聯合報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航海日」來臨之際,擁有8,000年歷史的「跨湖橋獨木舟」,在福建東山完成首次復原試製,並下海成功試航。

中新社報導,「跨湖橋獨木舟」因2002年出土於大陸杭州蕭山跨湖橋遺址而命名,它是中國乃至亞洲考古發現現存最古老的獨木舟,故有「中華第一舟」、「亞洲第一舟」之美譽。

據中國遠古航海研究者、逆旅海洋文化記錄研究工作室發起人周海斌表示,此次下海試航的「跨湖橋獨木舟」分為單體式和單邊架式兩種舟體形制,它們的復原試製、試航成功,從實驗考古學的角度,驗證了中國航海文明史至少可上溯至距今8,000年的新石器時代,同時也為「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航海民族之一」的學術觀點,提供了最早的關鍵證據。

此次「跨湖橋獨木舟」的復原,在形制結構設計等學術研究工作以及下海試航方面,由該項目發起人周海斌主導進行,而復原製造則由「東山海船釘造技術」保護項目省級非遺傳承人吳添才主理。整個復原調研、試製過程歷時超過1年半的時間。

該獨木舟的復原形制結構設計,參考了跨湖橋獨木舟的出土狀況,並結合此次學術研究過程中,最新發現的一塊跨湖橋遺址陶器上的疑似船形紋飾圖案進行的。在復原材料方面,未使用任何金屬材料,全部使用木、竹、蘆葦、蒲草等原始的天然材料;在學術研究方面,將實驗單體獨木舟、單邊架式獨木舟、雙邊架式獨木舟等多種可能形制,同時結合不同舟體形制實驗不同的風帆形制。

周海斌表示,2002年跨湖橋獨木舟出土後,有多位專家學者認為,「跨湖橋獨木舟」很可能是一艘具有邊架結構的複合型獨木舟,而具有邊架結構的複合型獨木舟,是廣泛分布太平洋和印度洋南島人獨特的航海工具。

因此,此次邊架式跨湖橋獨木舟的復原試製,開啟了「邊架式複合型獨木舟起源於中國」的學術研究及探討,同時也為「南島人起源於中國」之學術觀點,在航海工具方面提供了新的可能證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