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筆記/那些抗戰的故事 說給誰聽
2015-07-09 02:12:54 聯合報 張立
這是個紀念抗戰勝利的熱季,七十年了,還有人辦活動、出書,不知道十年後是什麼樣的光景,還有人記得抗戰嗎?

今年五月,歐洲許多國家都辦了紀念二戰的活動,柏林的蘇聯戰爭紀念碑前,幾千名民眾獻花悼念;英國各地教堂在五月九日周末早上十一時敲鐘喚醒民眾記憶;荷蘭舉行遊行,有高齡九十多的加拿大老兵重回舊地,獲得熱烈歡迎。

時值盛夏,當年是亞洲戰場的決戰時刻;相對於歐洲,台灣社會紀念抗戰一事,氣氛顯得詭異。與對岸爭奪抗戰話語權,卻聲量太低;想高調慶祝得來不易的勝利,卻處處顧忌日本。

央行在上周發行「紀念抗戰勝利」套幣,限量兩萬套,是史上數量最少的套幣組合。許多網友回應,太冷,沒啥興趣;錢幣業者說,主題嚴肅,增值空間不大。還好不到一個上午套幣即銷售一空,近代歷史上這件大事,總歸還是有人記得。

行政院前院長郝柏村和四位退役將領,前些天出了一本「郝柏村重返抗日戰場」的著作。郝柏村在書裡說,中共刻意扭曲歷史真相,台灣也因為「去中國化」教育,讓年輕人對這段光榮歷史冷漠與無感。

郝柏村說得沒錯,台灣對抗戰確實解讀混亂,甚至連是戰勝國或戰敗國都有不同主張。每個人史觀不同還可以接受,但有更多人談抗戰,只是基於意識型態,卻不曾真正認識這段歷史。

同樣當過行政院長的劉兆玄,以「上官鼎」筆名撰寫抗戰小說「雁城諜影」,故事裡創造了五位高中女生,協助搭救衡陽保衛戰的指揮官方先覺脫險。聯合報也出了一本「被遺忘的戰士」,讓一群默默無聞的幕後功臣發聲。這幾本書都在描述歷史洪流中的選擇與命運,希望讀者對於抗戰的歷史更有所感。

出書代表一種態度,更重要的是要有人看,劉兆玄母親談兒子的書,直接下評語:「這本書賣不掉!」她說:「描寫打日本,在台灣賣不掉,描寫國民黨打日本,在大陸賣不掉!」直接點出台灣社會對於抗戰態度的矛盾。

四年前過世的晚清耆老毓鋆,曾在課堂上講述資治通鑑,談到西漢初年就不再教下去了,原因是「後來都一樣」。不是人或事,而是同樣的錯誤一再重演。

世界愈花俏,能辨別黑白的人愈少;科技愈進化,基礎知識反而更貧乏。不必像個學者研讀歷史,至少也該聽聽那個時代的故事;司馬遷著史記在《太史公自序》說,「原始察終,見盛觀衰」,希望從各朝更替,追尋歷史興替的法則。可惜台灣讀史的人少了,沒了「見盛觀衰」,倒是「見盛『唱』衰」的多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