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鐵爆炸案/人際崩解 「廣義恐攻」出現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09 02:40 聯合報 趙哲聖/開南大學資訊傳播系助理教授(桃園市)



台灣台鐵1258次區間車7月7日晚10時行駛到台北市松山車站時發生爆炸起火,24名乘客遭受輕重傷。圖為當地警員進入爆炸現場。 中新社
台鐵車廂爆炸案,多人輕重傷意外,讓人擔心台灣是否出現恐怖攻擊事件。
恐攻的定義浮動而引起爭議,從美國九一一後的中東狂熱政治分子攻擊,到IS崛起製造破壞的舉動,成為近來最接近「恐攻」的單一意涵。台鐵案行政單位初步排除為恐攻,只定位為偶發性社會案件。

然而,狹隘的恐攻,雖是指施暴者為達宗教、政治或其他意識形態上目的,才會攻擊平民。但廣義的恐攻,讓大眾安危置於驚慌、受傷、死亡的「氛圍」和結果之中,這樣的暴力行為和思想,經由資訊流通,似早已出現在我們平靜的生活中。

鄭捷捷運連續殺人,內湖殺童案、小燈泡事件等,這些殺人事件的失格主角們,常孤立於人群,當失業、挫折、自卑等情境圍繞後,負面仿效式舉措即會發生,這些事件雖不等同國際間恐攻「定義」,但卻造成如恐攻一般的「負面效果」。

首先,媒介的影視氛圍,將事件過程,歹徒、爆炸、破壞場面,真實傳遞在觀眾眼前,因為細節過於逼真與頻繁,現代人似乎在互相交錯的媒體「再現」過程中,自然而然麻痺,當然也讓壞人模仿學習。

無辜人群在交通運輸過程中,易擔心而處於緊張氛圍;相反的,感官世界經由過多刺激後,卻容易累積太多暴力而麻痺。

衷心盼望恐攻不在我們平靜的樂土出現,但人際社會面臨崩解所需面對不定時危機課題,卻成為我們逃不出的恐攻氛圍中。

別急著排除恐攻 沈政男/醫(台中市)

今年三月比利時發生恐攻後,警政署曾說「台灣發生恐攻機會較低」,顯然在警方眼裡,把恐攻等同於恐怖組織的犯行;然而,國外經驗顯示,越來越多的恐攻乃「孤狼式」犯案,是「自我激進化」以後獨自犯案。

台灣遭受國際恐攻的機會確實較低,但絕對不能輕忽「孤狼式恐攻」。多年前高鐵遭放置行李炸彈,兇手動機就是想影響股市,進而造成社會動盪,其動機與手段完全符合恐攻定義,只是最後炸彈沒被引爆。

所有與台灣發展程度相當的社會,老早都有恐怖攻擊;因此無論台鐵爆炸案的本質為何,都是台灣運輸史上非常嚴重的爆炸案,政府應清查犯案動機後,再提出因應方案,而非急著排除恐攻可能。

恐攻﹒爆炸﹒台鐵﹒恐怖攻擊﹒炸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