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癲癇種類多 不一定抽搐、流涎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
2014.07.13 07:18 pm

「癲癇患者比例約千分之5至10,但大多數都不會出現全身抽搐、口吐白沫的症狀。」關懷癲癇聯盟理事長曾幼玲12日出席社團活動時表示,由於腦部神經「亂放電」的部位不同,癲癇症狀也有「百百種」。北榮神經醫學中心主任施養性指出,常見的顳葉癲癇患者發作時,會突然停止手邊工作、兩眼呆滯、不由自主地手抖或咀嚼,但可能幾秒後或睡一覺就沒事了。

施養性分析,若是大腦額葉部位異常放電,患者發病時可能會有雙足亂踢等較劇烈動作出現;枕葉異常放電的患者則好似看到閃光,眼中所見的物體會異常放大、扭曲。曾幼玲強調,許多疾病瀕死前都會引發昏厥及抽搐,但真正的癲癇發作致死率極低,遠低於嚴重外傷或癌症。只要穩定服藥,多數患者都能控制得宜、減少發作。

「若患者突然倒地抽搐、四肢痙攣或僵直,旁人切記以保護患者頭部為優先。」曾幼玲說明,可用手或衣物支撐患者頭部,移開周圍的桌椅等硬物,並拿掉患者眼鏡、鬆開領帶。不需強行撬開患者嘴巴,或塞進任何物體讓患者含咬,也不必壓制患者四肢,讓患者保持側躺,任口鼻分泌物自然流出、避免嗆到即可。

曾幼玲表示,患者在癲癇發作後數秒至數分鐘內,通常就會自然甦醒,毋須急送醫院。但若癲癇發作逾5分鐘,可能會造成「重積型」癲癇,患者腦部可能因此缺氧而嚴重受損,此時才需盡快就醫。

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許正典對治療兒童癲癇患者經驗豐富,他說偶有癲癇病童會合併注意力不集中問題,但未必是因服用抗癲癇藥物,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切勿自行停藥,應找醫師釐清病因。

「把癲癇視為高血壓之類的慢性病處理就好。」許正典指出,部分癲癇兒家長容易出現「過度保護」的教養方式;其實,只要充分讓病童認識緊急狀況的處理方法,以及如何避開可能引起發作的刺激即可,毋須忌諱搬重物、做家事、參與體能及團體活動。

癲癇療法多 仍有2萬人治不好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
2014.07.13 07:21 pm

目前全台仍有約2萬名癲癇患者,無法獲得有效藥物或手術治療。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任施養性受訪時分析,癲癇治療以藥物為主,但約有4、5萬服藥效果不佳的「頑性癲癇」患者,其中有半數可接受手術或以電擊刺激腦部的輔助治療,近5成患者症狀可獲改善,但仍有約2萬人因病源不明等原因,僅能暫時緩和症狀。

超越巔峰關懷癲癇聯盟理事長曾幼玲表示,遺傳性癲癇僅占患者3至4成,多數是後天因素造成。施養性解釋,癲癇病因種類龐雜,部分患者是因頭部受傷,造成神經受損;另有患者是因腦部良性腫瘤或血管病變,壓迫神經引起發作。

也有患者因發燒或熱急症,導致「海馬迴」部位出現組織膠質化及硬化情形,少數則因發育過程中大腦皮質發育不全所致,因此治療方式也各不相同。

「癲癇患者不能因為病情獲控制,就滿足於習慣用藥,應隨時詢問醫師『還有沒有新藥物、新療法?』」施養性指出,目前僅有不到5%的患者經過治療後,從此不再發作,但抗癲癇藥物及手術方法不斷推陳出新,因此他鼓勵患者要以追求「完全不復發」要目標。

近27年來,由施養性主導的北榮團隊已為逾500位成人、300位兒童癲癇患者進行手術。他說明,顳葉腦區切除患者近8成,在術後2年內都沒有發作,枕葉、頂葉切除患者則約6成不再發作。

包括異常放電位置的大腦皮質具「切不得」的重要功能、多處病灶同時存在,或診斷技術無法找出病灶等患者,都無法接受手術,則需改採迷走神經電刺激術、腦深部電擊刺激術等方式治療。

現階段健保僅給付癲癇手術費用,而未提供輔助性電刺激療法補助;施養性透露,電擊板要價新台幣5、6萬元,深部電擊1根約2萬元,有時需放置7、8根,迷走神經刺激術雖已降價,但仍要7、80萬元,對患者仍屬沉重負擔。他建議,治療癲癇相關醫材可採部分負擔,但為避免申請浮濫,造成醫療資源浪費,必須嚴格限制深部電擊等方法,僅能作為藥物失效的第2線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