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更可怕的…溺子化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4-14 02:49聯合報 李嘉賢/國小教師(嘉義市)

為解決少子化的嚴峻狀況,衛福部成立「少子化辦公室」,預計在六至七月提出刺激生育率的短、中、長期計畫。
少子化問題固然嚴重,但如果家庭教育能有效把每個孩子培育成完整的個體,讓孩子具備全方位能力獨當一面,那麼藉由人才素質提升來彌補整體人口的損失,再加上未來機器人產業的技術升級,少子化的衝擊或許不會如此嚴重。

然而可怕的是,在新生人口數量急遽下滑的同時,台灣新一代的素質幾乎也同步呈現滑落,不少第一線老師都感慨,現在孩子幾乎被父母親寵上了天,這些媽寶、爸寶們不僅抗壓力差、以自我為中心,還視所擁有的一切為理所當然,更警覺不到自己未來要面對的挑戰;別說期望這樣的一代能肩負起台灣社會的重擔,說不定日後還成為社會的負擔,因為他們習慣有父母親替他們收拾殘局的生活模式了。

因此,拉高生育率的同時,提升家庭教育的功能,培養父母親教養的正確觀念,也是刻不容緩的議題,否則徒有生育率而無競爭力也是枉然的。

建議政府不妨透過舉辦親子講座的方式,提供願意參加講座並通過講座認證的家長及準家長們教養津貼,如此一來家長能獲得教養子女的正確觀念,同時也有津貼可以減輕教養子女的經濟負擔,我們下一代的質與量才能同步並進。

少子化﹒生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