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大陸股災檢測「專制紅利」虛實
2015-07-11 02:03:5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上海證券交易指數近日狂跌,連帶也殃及深圳。如果從上證六月中的高點五一七八點起算,至七月九日止跌於三千七百點左右,跌幅達卅%。至於深圳股市更慘,跌幅深達四十%。中國大陸有逾九千萬股民,多數都沒有高中畢業,因此投資進場股市當然有相當的盲動與不理性。當「比共產黨員人數還多」的股民財富大幅縮水時,當然需要政府的介入「處理」。
凡有股票交易市場的國家,都曾面對過崩盤危機。例如,上世紀末的「黑色星期一」事件,全球股市在紐約股市帶領下恐慌下殺、二○○○年初的網路泡沫、二○○八年的金融海嘯等,原因各不相同。越是成熟的市場經濟,越不會因為股市下跌而要求政府護盤;但像台灣這樣民粹的社會,每次股市大跌,民意代表都要求財金官員指揮四大基金、國安基金進場護盤。中國大陸這次是首次面臨上億人民捲入的股災,當局下令進場護盤並不足奇;真正令人驚訝的是,中央高官毫不遮掩的喊話,以及「大股東不准賣股票」、「公安入市抓空頭」這種霸道專橫的干預手段。
這次由上證帶頭上演的中國股市大驚奇,可能始自去年十一月的「滬港通」。滬港通的設立,使得香港資金得以毫無限制地操作滬股,理論上只是財務資金操作面的便捷,卻也讓上海股市首次接觸香港這個完全自由市場的投機與浮動。從實質面看,中國大陸除了「亞投行」即將上路之外,經濟成長放緩至七%並不算太大的變動;因此,「反映經濟櫥窗」的陸股,其實不應有什麼大好大壞的起落。但所謂金融「泡沫」,本來就不需要太多實質的理由。在滬港通點火之後,經過幾個月的醞釀,再加上政府高官沒頭沒腦的精神喊話,造就了泡沫的成形。最後,與所有股市泡沫一樣,泡沫吹得越大必破得更快,而一切終將回歸平淡。
這次上海與深圳的股市泡沫危機,其實也給台灣少數迷信「專制紅利」的人好好上了一課。說「人口紅利」,是說得通的,因為能夠投入生產的實體勞動力會增加;「和平紅利」也說得通,因為企業經營的不確定性與風險都會因之降低。但是,「集權」與「市場」是相對的概念;若要說「專制」也有紅利,那不僅在概念上否定市場機制,在實證上更需要解釋歷史上極權推動的「大躍進」、「土法煉鋼」、「人民公社」、「超英趕美」等,為什麼一個個都以慘烈挫敗收場?又為什麼集權的北韓七十年來經濟如此凋蔽?迷信集權紅利的人,確實應該趁著這次滬深股災,思考一下其中的謬誤邏輯。
中國大陸一九七九年後改革開放的政策,確實與蘇聯、東歐等國家不同;而事實證明,它的發展模式確實比較「能夠控制」。中國大陸在走向自由市場的同時,始終沒有放棄專制統治。用鄧小平的話來描述,「摸著石頭過河」的好處就是:一旦遇到急流,總是可以抓住石頭,不會一下子被沖走,較能度過難關。因此,集權的好處,不在於集權能增加什麼效率,而在集權統治更便於危機處理。
以這次大陸股市大跌為例,即便有先前國家領導人胡亂說話、即便中南海也不了解市場泡沫的形成與破滅的原因,即便九千萬股民氣憤難平,但是極權統治就是能定出「大股東半年內不准賣股票」這種霸道規定。因為股市已然跌了三成,此時中央強力介入,形勢應該已然底定。再加上誰不准賣、誰必須融資等強勢操作,這個股市泡沫應該是即將消沈了。
總之,大陸股災應該只是短期的風暴,但這場混亂,也帶給台灣以下幾點啟示:一、專制不等同於效率,市場中不存在「專制紅利」;二、中國大陸市場固然生猛有力,但是也有其暴衝的脆弱性;三、集權統治的危機處理邏輯與市場經濟大不相同,比較不容易產生巨大災難。國人以後在對岸經商折衝,也值得參考這些觀察。
2015-07-11 02:03:5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上海證券交易指數近日狂跌,連帶也殃及深圳。如果從上證六月中的高點五一七八點起算,至七月九日止跌於三千七百點左右,跌幅達卅%。至於深圳股市更慘,跌幅深達四十%。中國大陸有逾九千萬股民,多數都沒有高中畢業,因此投資進場股市當然有相當的盲動與不理性。當「比共產黨員人數還多」的股民財富大幅縮水時,當然需要政府的介入「處理」。
凡有股票交易市場的國家,都曾面對過崩盤危機。例如,上世紀末的「黑色星期一」事件,全球股市在紐約股市帶領下恐慌下殺、二○○○年初的網路泡沫、二○○八年的金融海嘯等,原因各不相同。越是成熟的市場經濟,越不會因為股市下跌而要求政府護盤;但像台灣這樣民粹的社會,每次股市大跌,民意代表都要求財金官員指揮四大基金、國安基金進場護盤。中國大陸這次是首次面臨上億人民捲入的股災,當局下令進場護盤並不足奇;真正令人驚訝的是,中央高官毫不遮掩的喊話,以及「大股東不准賣股票」、「公安入市抓空頭」這種霸道專橫的干預手段。
這次由上證帶頭上演的中國股市大驚奇,可能始自去年十一月的「滬港通」。滬港通的設立,使得香港資金得以毫無限制地操作滬股,理論上只是財務資金操作面的便捷,卻也讓上海股市首次接觸香港這個完全自由市場的投機與浮動。從實質面看,中國大陸除了「亞投行」即將上路之外,經濟成長放緩至七%並不算太大的變動;因此,「反映經濟櫥窗」的陸股,其實不應有什麼大好大壞的起落。但所謂金融「泡沫」,本來就不需要太多實質的理由。在滬港通點火之後,經過幾個月的醞釀,再加上政府高官沒頭沒腦的精神喊話,造就了泡沫的成形。最後,與所有股市泡沫一樣,泡沫吹得越大必破得更快,而一切終將回歸平淡。
這次上海與深圳的股市泡沫危機,其實也給台灣少數迷信「專制紅利」的人好好上了一課。說「人口紅利」,是說得通的,因為能夠投入生產的實體勞動力會增加;「和平紅利」也說得通,因為企業經營的不確定性與風險都會因之降低。但是,「集權」與「市場」是相對的概念;若要說「專制」也有紅利,那不僅在概念上否定市場機制,在實證上更需要解釋歷史上極權推動的「大躍進」、「土法煉鋼」、「人民公社」、「超英趕美」等,為什麼一個個都以慘烈挫敗收場?又為什麼集權的北韓七十年來經濟如此凋蔽?迷信集權紅利的人,確實應該趁著這次滬深股災,思考一下其中的謬誤邏輯。
中國大陸一九七九年後改革開放的政策,確實與蘇聯、東歐等國家不同;而事實證明,它的發展模式確實比較「能夠控制」。中國大陸在走向自由市場的同時,始終沒有放棄專制統治。用鄧小平的話來描述,「摸著石頭過河」的好處就是:一旦遇到急流,總是可以抓住石頭,不會一下子被沖走,較能度過難關。因此,集權的好處,不在於集權能增加什麼效率,而在集權統治更便於危機處理。
以這次大陸股市大跌為例,即便有先前國家領導人胡亂說話、即便中南海也不了解市場泡沫的形成與破滅的原因,即便九千萬股民氣憤難平,但是極權統治就是能定出「大股東半年內不准賣股票」這種霸道規定。因為股市已然跌了三成,此時中央強力介入,形勢應該已然底定。再加上誰不准賣、誰必須融資等強勢操作,這個股市泡沫應該是即將消沈了。
總之,大陸股災應該只是短期的風暴,但這場混亂,也帶給台灣以下幾點啟示:一、專制不等同於效率,市場中不存在「專制紅利」;二、中國大陸市場固然生猛有力,但是也有其暴衝的脆弱性;三、集權統治的危機處理邏輯與市場經濟大不相同,比較不容易產生巨大災難。國人以後在對岸經商折衝,也值得參考這些觀察。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