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抽脂瘦身失敗 鬆垮如沙皮狗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2014.07.11 03:08 pm


購買醫美療程不要衝動,應該先由醫師診斷,再決定是否必要。
報系資料照大腿電波拉皮 腿麻走不動
抽脂後皮膚凹凸不平、鬆垮像「沙皮狗」,完全不敢穿短褲;還有人大腿電波拉皮,術後隔天卻發現腿麻,至今還在復健。台灣女人連線今年起提供醫美不良案件申訴服務,發現申訴民眾多半在諮詢師、美容顧問遊說下購買療程,「只摸了摸大腿、肚子,就說需要抽脂」,甚至有人手術當天才第一次見到醫師。

一名30多歲的女性大腿抽脂後,皮膚皺巴巴,還有嚴重的橘皮組織,原本期待能展露曲線,術後卻連短褲都不敢穿。

還有另一名40多歲女性,做大腿、臀部電波拉皮,術後她覺得有點腿麻,沒想到隔天單側大腿沒知覺、無法下床走路,就醫發現神經受損,至今還在復健。

諮詢師摸一摸 就說要抽脂

台灣女人連線執行秘書劉怡顯表示,今年接獲多起醫美不良案件申訴,發現求助者的經驗很「雷同」,多半是於醫療院所一進門,就接受美容顧問、諮詢師建議、報價,直接購買醫美療程,有人甚至當場約好手術時間,直到手術當天才見到醫師。

劉怡顯說,之前曾派出BMI僅20、身形苗條的工作人員訪查醫美診所,喬裝詢問抽脂療程,結果諮詢師摸了摸肚子,就說需要抽脂。諮詢師提到醫美整形,也常輕描淡寫告知「傷口小」、「術後可立即下床、晚上就可逛街」,讓消費者心動,忽略背後可能產生的副作用。



療程前先給醫師診斷
秀傳101皇家健康聯合診所醫師、台大醫院整形外科兼任醫師湯月碧表示,有些婦女覺得肚皮很鬆,但這可能是產後腹壁肌肉鬆弛,不需抽脂,只要運動就能改善。但坊間醫美競爭激烈,諮詢師被訓練來鼓吹民眾多花錢,也陸續產生不少醫療糾紛。

劉怡顯說,醫美手術沒有急迫性,建議民眾多瞭解潛在風險,不要被諮詢師牽著鼻子走。湯月碧也建議,民眾決定作醫美療程前,應該堅持先由醫師診斷,再決定是否必要。

【2014/07/11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8797923-3479821

出生3天 男嬰染腸病毒重症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2014.07.11 09:48 pm



疾病管制署今天發布最新腸病毒疫情,南部地區一名小男嬰出生第三天因發燒、呼吸喘等嚴重症狀就醫,檢驗確認感染伊科11型腸病毒,為今年度年紀最小的腸病毒重症個案,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

據統計,國內自2003年迄今,12年來總共發生三例伊科11型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個案,造成一名寶寶死亡。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指出,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個案相當罕見,但死亡率偏高,親友如探視產婦及寶寶時,務必注意個人衛生。

疫調顯示,該名產婦因發燒、身體不適選擇剖腹產,目前不排除男嬰是在產程中遭伊科11型腸病毒感染,但也可能是出生後,親友探視時未做好個人清潔,將病毒傳染給寶寶。

莊人祥指出,2003年出現兩例伊科11型腸病毒新生兒重症個案,分別為出生四天及八天的新生兒,其中一名寶寶不幸死亡。12年後台灣再度出現腸病毒新生兒重症個案,小男嬰仍住在加護病房。

莊人祥說,伊科病毒可能透過自然生產過程或產後接觸傳給新生兒,準媽媽們產前14天至分娩前後,應注意自身及其他家中幼兒健康狀況,如有發燒、上呼吸道感染、腹瀉、肋肌痛等症狀,應儘速就醫。

依據監視資料顯示,今年截至目前,國內共累計五例腸病毒重症個案,分別為克沙奇A2型、A5型、A16型及腸病毒71型、伊科11型。疾管署提醒家長與幼童,應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落實正確勤洗手,避免感染腸病毒。
毛小孩陪睡 她全身狂冒紅疹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2014.07.11 02:36 pm

一名20多歲年輕女生全身發癢,皮膚出現60多處紅疹,以為是濕疹,自行擦成藥,沒想到症狀越來越嚴重,到醫學中心就診後才確診為動物黴菌「犬小孢子菌」引起,原來是因為她喜歡抱著狗狗睡覺。

寵物三大寄生蟲:跳蚤、壁蝨、心絲蟲

台灣獸醫師公會理事長楊靜宇統計,夏季三大寵物常見寄生蟲為跳蚤、壁蝨、心絲蟲,感染機率增六成。若感染寄生蟲,也會造成寵物行為異常,飼主不可不慎。

人畜共通的皮膚疾病,第一名是疥瘡,其次為黴菌。夏日炎熱,許多飼主習慣讓寵物待在臥室一起吹冷氣,甚至讓它們上床睡,皮膚很容易出問題。

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蔡呈芳最近收治一名皮膚嚴重過敏,多處起紅疹、感染「犬小孢子菌」的個案。患者就醫時,四肢及驅幹幾乎布滿紅疹,全身有近60處病灶。

患者自訴,原以為是天熱引起濕疹,擦了成藥不見效果,至住家附近診所就醫,服用抗過敏藥物並擦了類固醇藥膏,但皮膚依然紅腫。蔡呈芳指出,檢查發現這並非一般濕疹,進一步細菌培養,發現是「犬小孢子菌」引發的癢疹,這類黴菌常存在狗貓身上,很少在人體皮膚繁殖。經詢問病人生活狀況,發現她跟狗狗睡在一起。初步研判狗狗原本就感染「犬小孢子菌」,因天氣炎熱潮濕,黴菌快速孳生,才傳給主人。

蔡呈芳說,人體感染黴菌容易造成癢疹,看似濕疹,但治療用藥完全不同。該名患者塗抹濕疹藥膏反而讓病灶越來越多、擴散開來,才會導致全身多處紅疹。

楊靜宇強調,為了減少人畜共通疾病發生,飼主除幫寵物洗澡,還需定期使用廣效驅蟲滴劑,降低跳蚤、壁蝨、芥蟲等寄生蟲對寵物及飼主的危害。

血管「通樂」 糖尿病患免截肢

【聯合報╱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
2014.07.11 09:27 pm

台灣有百萬名糖尿病人,因下肢周邊動脈易阻塞,不少面臨截肢命運。高雄榮總放射部發展出有如「通樂」的下肢周邊動脈血管內導管手術,可打通病患嚴重阻塞的血管,促進傷口癒合,免去截肢命運,6、7年來已有五、六百名患者受惠。

高榮放射線部微創介入醫療科主治醫師李明峰指出,周邊血管一旦發生嚴重阻塞,患者腳趾頭就會有疼痛、發黑情況,許多醫院都是直接轉給外科醫師「處理」,台灣每年8千名患者遭截肢喪失行動能力,甚至終生須家人照顧;有三到六成患者兩度截肢,身心受創嚴重。

2008年在高榮引進「血管內膜下成形術」的微創介入醫療科主任梁慧隆表示,針對動脈血管嚴重阻塞的患者,他以導線從血管壁上較柔軟的內膜層打通血管讓血流通過,一、兩小時完成手術,讓發黑的足部很快回復紅潤。

梁慧隆說,一名有糖尿病的75歲陳爺爺,原本活潑、愛趴趴走串門子,發病後右腳膝蓋以下遭截肢,從此性情大變,整天躺在床上不說話;三個月前左腿也加裝人工血管繞道引流,不料最近再度塞住,左腳趾發黑、冰冷,差點連左大腿以下都要切除,他透過血管內膜繞過阻塞的動脈血管,成功保住陳爺爺的左大腿。

李明峰表示,在高榮接受動脈導管及血管內膜手術成功的患者已有五、六百位,成功率在九成以上,高齡患者可獲得良好生活品質,壯年患者也可保有行動力持續工作,間接減少了社會成本的損耗。

減重手術用「清醒麻醉」 降低風險

【聯合報╱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
2014.07.11 04:33 am




義大國際減重暨糖尿病手術中心主任黃致錕。
記者王昭月/攝影很多病人需要開刀,怕全身麻醉就再也醒不來,義大醫院兩年前就以局部麻醉取代全身麻醉,用在微創減重手術上,大幅降低麻醉風險與副作用。
醫界稱這種局部麻醉術為「清醒麻醉」,讓不適用全身麻醉或害怕麻醉的病患多了醫療選項。義大國際減重暨糖尿病手術中心主任黃致錕說,清醒麻醉術首例是名重115公斤、60歲的吳先生,他有慢性肺氣腫,貿然插管「全麻」,可能會拔管困難或造成肺感染。醫療團隊為他動減重手術時使用清醒麻醉,術後隔天就出院。

黃致錕說,微創減重手術傳統都「全麻」,但很多肥胖病人本身肺功能就不好,「全麻」後肺部易坍塌或發炎,且脂溶性的麻醉藥容易蓄積脂肪,藥性不易釋放,如果麻醉過程病人呼吸不暢,更有風險。

他指出,清醒麻醉的好處是能降低「全麻」的插管風險;術後幾乎無痛,也少有有昏睡、惡心、嘔吐、呼吸中止等麻醉副作用。不過動過脊椎手術、凝血不佳的病患並不適用。

義大醫院兩年來採用清醒麻醉動減重手術的病人約15例,已漸納為醫療常規,但黃致錕強調,清醒麻醉的患者,動減重手術時因會自主呼吸,讓醫師執刀有如「船釣」,技術必須十分嫺熟,否則絕不鼓勵。
關節痛免走遠 竹山秀傳醫院有專科

【聯合報╱記者黃宏璣/竹山報導】
2014.07.11 04:19 am

「壓力大、生活不正常都可能會引發風濕性關節炎,如有家族史更要小心防治。」竹山秀傳醫院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蕭育芬,呼籲民眾平時做好保健,感覺關節有狀況立即就醫,避免惡化。

71歲陳婆婆1個月前關節痛得出門須輪椅代步,連基本的生活都無法自理,半夜痛醒就到附近診所打止痛針來緩解,經醫師診斷才知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之後半夜就不會痛了。

73歲林奶奶長期飽受兩側膝關節紅、腫、痛之苦,長期藥物累積副作用,導致胃與十二指腸出血,經蕭育芬診斷為痛風性關節炎合併腎病變,在專業照護下,免去洗腎之苦。

蕭育芬說,關節炎患者日增,保健之道建議避免吃醃製品或太油太辣食物。

蕭育芬表示,鑑別關節炎種類需詳細的病史詢問、體檢,抽血及影像檢查,飽受關節痛的病友,不必到外縣市,竹秀就有免疫風濕科做完整的評估與治療。
邊打怪邊復健 闖關電玩增動力

【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
2014.07.11 04:33 am

打電玩也可以當做復健,明道大學、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雲林科技大學共同設計互動遊戲,針對腦中風與發展遲緩兒童,讓他們在體驗有趣的遊戲時,可搭配復健動作,增加持續的動力。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復健部主任李鴻斌指出,這是國內首次將電玩與復健動作結合,預計九月開始人體實驗。他同時指出,時下流行的體感遊戲針對一般人而設計,未必適用於復健患者,若要使用,應先諮詢醫師意見。

復健是中風、兒童發展遲緩治療非常重要的一環,但過程艱辛乏味,不少病人因動機不足、缺乏協助等因素而中斷。遊戲設計團隊成員、明道大學數位設計系學生林志宏說,為了提高復健者持續復健的意願,設計富故事性的電玩遊戲,讓患者能在遊戲過程中高度專注,並完成所需的復健進度。

林志宏表示,遊戲設計將使用者當做主角,隨著故事內容情節,從新手村開始,由簡易到難,一路循序漸進挑戰,使用者只要根據關卡要求,確實完成指定的復健動作和時間,即可「打怪」,成功晉級下一關。

李鴻斌說,醫師和治療師通常會請患者回家繼續做某些復健動作,但是患者回家後,常常沒人可監督他動作是否確實,需要執行的次數是不是確實完成,這款電玩遊戲能幫助復健患者自主居家練習,執行後確實達到復健成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