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市汽機車霸占人行道 行人無路走
2015-07-11 07:41:57 聯合報 記者洪敬浤/台中報導

台中車站前的人行道停滿機車,行人只好走上馬路。 記者洪敬浤/攝影
分享
人行道常被霸占,行人走上馬路險象環生,市府昨宣示強力執法,維護行人權益,但記者沿著台灣大道直擊,從台中車站到市府沿線仍隨處可見人行道被機車、汽車霸占,簡直就像「停車場」。

台中車站前的台灣大道兩側人行道常停滿機車,等公車民眾被迫站上馬路,得小心呼嘯而過的車輛和準備停靠的公車;對向人行道被機車停滿,行人根本無法行走,只能走上馬路。

不只如此,台灣大道茄苳腳站附近的慢車道僅一線車道,不少汽車直接開上人行道,甚至大剌剌地停在上面,無視法令,彷彿免費的停車場;台灣大道靠近忠明南路地下道口,同樣有車輛臨停在人行道上。

台灣大道與東興路附近人行道,也常有機車停在人行道;西屯區有里長抱怨,機車還亂停iBike停放站,甚至擋住iBike出路。

台中市建設局長黃玉霖說,已全面盤點人行道與公園園道,將設置禁止停車立牌,提醒機車族不要隨意停車,還將不定期稽查,尤其針對熱鬧商圈嚴格取締,盼嚇阻違停;若違規停在公園園道上,依法可罰1200-6000元。

台中市警察局表示,人行道違規臨時停車,將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開罰300-600元,若違規停車者,可開罰600-1200元。


台灣大道茄苳腳站附近的人行道,汽車直接開上去,彷彿免費停車場。 記者洪敬浤/攝影
分享
看問題/人行道還給行人 市府應硬起來大

【記者洪敬浤】「人行道」顧名思義就是行人專屬,但現實中卻常被機車、汽車霸占,讓原是主體的行人反要在車陣中穿梭,這都非文明城市該有的風景;此亂象非一朝一夕,市府早該嚴加取締,不只喊口號更要落實在行動,引導機汽車族停到周邊停車格,才能治標治本。

目前人行道違停仍以機車居多,市府在台灣大道沿線新設禁止停車標誌提醒,但成效欠佳,恐該有更嚴格強力措施,才能發生嚇阻功效;否則以現階段3天打魚、2天曬網的取締方式,恐難改變違停惡習。

人行道被汽車霸占不算少見,也有長期霸占當成停車場,違規車輛敢長期停放,代表公權力姑息,市府應「硬起來」。

除了取締,也應有配套,如提供足夠停車位,及方便鮮明的動線標示;以台中車站為例,騎機車沿著台灣大道往車站前進,看不見任何停車場的動線指示,難怪大家都停在人行道上;提供清楚的引導,搭配取締執法,才能把人行道還給市民。imageimage

不蓋圓樓 東勢客家園區明年動工
2015-07-11 07:41:56 聯合報 記者程遠述/東勢報導

東勢客家多功能文化園區明年動工,原本的舊東勢高工校園屆時都會拆除改建。 記者程遠述/攝影
分享
延宕許久的東勢客家多功能文化園區,今年4月陸續通過都更和環評,市府宣布今年底發包規劃設計,順利明年可動工,園區將以客家文化體驗、綠能環保為主軸,初估經費3到5億元。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在舊東勢高工校地,占地8公頃多,921地震後廢棄至今,前市長胡志強開始喊建,原要蓋圓樓卻有爭議,昨終露興建曙光。副市長林陵三、客委會主委劉宏基到園區預定地勘查,林陵三說,將協調市府各局處合作,讓園區保存客家文化,也兼顧觀光發展。

劉宏基指出,園內不會蓋圓樓建物,但會有5樓高的客家亮點建築,另包含文創基地、運動場、營舍展館等,分3期興建,若逐年編列預算順利,到108年可以完工。

園區前道路3年前從東崎街更名為「圓樓街」,當地泰昌里長徐振富、福隆里長吳振嘉表示,既然沒有圓樓,就該把路名改掉,兩人也批評市府要蓋什麼樣的客家文化園區,卻沒徵詢當地人意見,「連會勘都不知」。

民政局副局長唐益滄回應,道路改名未定案,但會尊重民意積極處理。image

益生菌除稻草 增稻株抗病蟲力
2015-07-11 07:42:01 聯合報 記者紀文禮/南投報導
「用益生菌有機肥取代焚燒稻草,真的好處多多!」南投縣草屯鎮復興里水稻班長林祈漠連續兩期水稻插秧前,使用農改場推薦的益生菌有機肥,不僅有效讓稻草稻頭腐化,還增加肥力及益菌,不必用基肥也沒噴藥,還維持高收穫量。

南投縣府環保局昨天與台中農改場共同在林祈漠的稻田舉辦「稻草現地處理技術觀摩會」,局長黃靜如指出,焚燒稻草不僅製造空氣汙染,還曾造成鄰園或車輛燒毀及人員傷亡,現在有更好的替代方法,希望農友能多加利用。

農改場副場長高德錚及台大教援陳世銘到場說明,指出生物性益生菌有機肥,每包20公斤約300元,1分地稻田在整地前先淹水10公分一夜後,平均撒布益生菌1包,約10天就能有效讓稻草、稻頭腐化,不論二期接一期作或現在的一期轉二期作都適用。

高德錚說,焚燒稻草是農友習慣方便處理稻草的方法,但是燒過的稻田好壞菌都破壞,連鉀肥等地利也受損,會讓水稻稻株變矮反更易受鳥害,若直接將稻草及稻頭埋入田土,也會因發酵冒泡讓田土變臭影響地利。

他說,益生菌除稻草,可讓每公頃產生的1.1萬斤稻草變成良好的基肥,還能改善土壤益茵平衡,不僅省下插秧前的基肥費用,還能讓稻株自然抗病蟲力大增,連農藥用量都可降到最低。


轟電廠油汙減少漁獲 漁民電廠抗議
2015-07-11 07:41:57 聯合報 記者蘇木春/龍井報導
超過百位漁民昨天聚集台中發電廠前,高舉白布條喊口號,認為電廠灰塘沉澱池失效,油汙直接外洩汙染近海,加上熱水排放,讓漁獲量一年不如一年,要求台電盡快處理,不排除再度上街頭抗爭。

台中發電廠副廠長黃健民說,電廠不敢講沒有汙染,但會盡最大努力減到最低,漁民舉證的油汙汙染是否由電廠外洩還要查證,若屬實會妥善處理,給漁民一個交代。

黃健民表示,每年電廠回饋金都撥給地方政府,社區提出的回饋案也都撥款,希望市府妥善運用照顧居民。

幫哥哥代班 美國女孩教英文
2015-07-11 07:41:59 聯合報 記者凌筠婷/溪湖報導

凱侖(中)今年代替哥哥凱文,到彰化縣湖西國小教小朋友英文,認為台灣小朋友活潑又可愛。 記者凌筠婷/攝影
分享
美國高中生凱文龐德(Gavin Bond)連續兩年暑假到彰化縣溪湖鎮湖西國小夏令營教小朋友英文,今年無法赴約,由15歲妹妹凱侖(Kaylen Bond)接棒服務,今年第一次教小朋友,卻因此愛上教學,立下志向:「未來想回台灣教英文」。

營隊前兩天大家都很害羞,不太敢交談,甚至有小二的小朋友第一次看到「長得不一樣」的外國人凱侖嚇得哭了,但是經過兩天互動,已和凱侖打成一片。

凱侖認為,台灣的小朋友很兩極,「要不然很吵,要不然很害羞,沒有中間的,卻很有禮貌也很守規矩,不像美國的小朋友自主性高,服從性相對較低,也比較難管理」。image

他種出口碑葡萄 她嫁原鄉助夫
2015-07-11 07:41:59 聯合報 記者黃宏璣/信義報導

信義鄉葡萄果農林明亮(左)與妻子陳美杏(右)合作無間,葡萄產業做得有聲有色。 記者黃宏璣/攝影
分享
南投縣信義鄉果農林明亮高職畢業闖蕩多年後,返鄉接下父親葡萄園,用心經營做出口碑,進而贏得成功大學會計系畢業的陳美杏芳心,下嫁原鄉助夫成家立業,以土地共生概念種出高品質的「巨峰葡萄」,成為地方美談。

信義鄉農會總幹事黃志輝逢人都說:「阿亮用葡萄把太太騙進信義。」陳美杏笑稱:「栽種葡萄雖很辛苦,但丈夫實在很可靠,從不後悔嫁到原鄉。」

48歲的林明亮高職學的是電工,但從小耳濡目染對農務並不陌生,回到原鄉跟著爸爸林益利學習栽培葡萄的功夫,再參加農會開辦的研習班,充實栽培知識,很快上手。

葡萄愈種愈有心得,他覺得好水果也要讓消費者吃得安心,接下父親0.5公頃葡萄園改採草生管理,施用有機肥,種出來的葡萄碩大好吃,經友人介紹,認識小他4歲的陳美杏,交往期間坦承務農,但種的是高經濟葡萄。

阿亮用一身葡萄經打動了陳美杏的心,兩人於87年攜手走上紅毯,隨著葡萄園一路擴充至3.5公頃,她辭職協助阿亮管理葡萄園。

從補教化身葡萄農婦,陳美杏不諱言初期有點不適應,務農很辛苦,但收穫卻總是那麼甜美,她說嫁雞隨雞,兩人堅持與土地共生觀念,把葡萄園照顧得充滿生機,取名「亮の葡萄」,夫妻待員工如家人,班長王秋菊一待就是15年。

「亮の葡萄」昨起採收,果實碩大顆顆果粉均勻,品質優,今年宅配5台斤分級包裝,價格有400、500至600元3款,訂購可電洽(049)2791530或0937748032。
image

打造綠廊 283年神岡浮圳不拆了
2015-07-11 07:41:55 聯合報 記者程遠述/神岡報導

市長林佳龍(右二)到神岡浮圳勘查,宣布老圳「不拆了」,將保留圳體,打造成休閒觀光廊道。 圖/台中市政府提供
分享
有283年歷史的神岡浮圳,因道路拓寬引起遷圳爭議,台中市長林佳龍昨勘查,宣布老圳「不拆了」,將保留圳體,在一旁設自行車道,打造成休閒觀光綠廊;至於原本交通紓解,將擴建另一條堤南路解決。

中市建設局副局長顏煥義表示,圳前路拓寬計畫確定擱置,改拓寬堤南路,計畫把徵收好的5公尺浮圳南側土地改造為人行道、自行車道及植栽護圳坡,人車可分流,美觀且安全。

台中教育大學文化資產教師黃慶聲指出,神岡浮圳是日治時期前台中第一條水圳,除了高於農田數公尺,水圳底部看見紅土,是古人以人力「夯土」方式建造,文史價值極高,樂見市府改變作法,幫後代留下這條老圳。

92歲老農民林本源昨也舉牌向林佳龍陳情,指自己在圳邊長大,農耕生活離不開它,希望市府盡力保留浮圳。文化局則表示,已將浮圳以文化景觀類別提送文化資產審議,近期召開審議委員會,「通過機會滿大的」。

交通局長王義川說明除拓寬堤南路,也配合規劃「國道4號神岡系統交流道跨大甲溪月眉溪西側南向聯絡道路」,工程預計107年完工,可紓解當地塞車問題。im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