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酷經濟/發展服務業出口 扭轉危機
2015-06-12 01:57:23 聯合報 林建甫
最近公布的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顯示五月出口又再次負成長,已連四個月衰退,雖衰退幅度已縮減,但國內經濟基本面已不樂觀。五月出口衰退與中國大陸新常態,近期經濟成長趨緩使得需求減少有關。另外,由於電子產品競爭大,宏達電手機出口下滑嚴重,造成股價持續破底。

長久以來台灣都仰賴商品貿易出口作為經濟成長動能,但全球化後,製造業獲利模式已經不同了,更低的成本、關鍵性的技術、銷行全球的品牌及創新的idea,成為企業獲利的關鍵,同時也讓台灣製造業成為「毛三到四」的產業,造成台灣經濟大瓶頸。

觀察全球經濟發展的轉變,除了製造生產,大家對於服務的要求愈來愈高,服務業成為與製造業並駕齊驅的經濟雙引擎。但可惜的是,台灣服務業沒有跟上趨勢。

事實上,服務業輸出,除了目前政策著重的「直接投資出口」模式外,觀察我們及國際的服務業出口案例,包括台灣外包迪士尼動畫、印度外包顧客諮詢、澳門賭場觀光、新加坡的高等教育輸出,都是可擴大服務業輸出的方式。

因此,建議未來服務業出口政策可朝幾個大方向調整。

第一,加強與進口國當地經濟的連結。一般服務業的直接投資,多是廠商到國外投資,但之後就地取材,對國內經濟成長的提攜相對有限。未來發展策略應以「國際化帶動對內投資與各種形式出口為主,協助廠商對外投資展店為輔。」

第二,著重打造國際化環境。國內發展重點服務業,大多習慣採取個案輔導的方式,重視廠商能力的提升,對於與國際市場的連結、法規的突破與創新著墨有限。雖然可以短期造就國際化企業,但也造成差異化的競爭,取有代原有的服務,對於整體經濟的提振不一定十分明顯。

第三,不要排斥服務業進口。從提升GDP、投資的角度來看,「服務業出口不必然是好事,服務業進口也不必然是壞事」。即便是國外服務業進口帶來了市場競爭,但不見得是全民皆輸,廿四小時的便利商店的進口就是最好例證,它讓傳統雜貨店倒閉,但確實也提升了整體經濟發展。

第四,加強服務業軟、硬體建設與配套。對照其他國家服務業國際化的發展,我國服務業缺乏指標性軟硬體的基礎建設,或是明確的政策指引,例如:南韓東大門微型聚落與「韓流」文化的國際行銷,成功推動了南韓快速時尚零售服務業的輸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