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夏日昆蟲叮咬 過敏個案大增

2014/06/19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綜合外電報導】
每到夏季,因昆蟲叮咬導致嚴重過敏的個案大幅增加,美國急診科醫師塔吉爾表示,許多患者因此必須急診;通常如果第一次被叮咬產生如果產生明顯過敏反應,下次再被叮咬產生的過敏症狀會更嚴重;而醫師更建議從事戶外活動最好戴防護眼鏡,以免小蟲飛入眼睛。

美國過敏免疫專科醫師科登表示,有些人對某些昆蟲叮咬容易產生超乎一般人的嚴重過敏。而夏日炎熱,各種昆蟲大量繁衍,且由於天氣炎熱,缺乏防護可能造成無意間昆蟲入侵眼部。

另外,若不重視寵物清潔,蝨子、跳蚤容易從貓、狗等寵物身上轉移而來。一旦皮膚被各種昆蟲叮咬或毒毛刺激後所引起的皮膚炎或過敏反應,不要搔抓,否則破皮後常誘發細菌感染。

同時,經常接觸植物的民眾最好準備護目鏡,否則一般從事農業或園藝工作者若是眼球不小心遭刮傷或蟲子飛入,很容易造成黴菌感染角膜。農民或是園藝從業人員,工作時眼睛比較容易遭植物刺傷或蟲子入侵,比較容易感染。工作時戴上護目鏡,工作時或工作後儘量避免搓揉眼睛、經常洗手保持手部的衛生,才能保護眼睛。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毛毛蟲作祟 毀了她初次約會

2014/07/05
【聯合報╱記者余采瀅/台中報導】
天氣炎熱,民眾到戶外遊玩,要當心「蟲蟲危機」!

20歲林姓女大學生與心儀對象到公園踏青,肩背突然奇癢無比,林女狂抓、拍打肩頸背部,氣質盡失,讓男性朋友看到目瞪口呆,草草結束約會;林女到醫院就診,原來是毛毛蟲掉進衣服裡,造成「毛毛蟲皮膚炎」,毀了她的初次約會。

氣質優雅、長髮飄逸的林姓女大生告訴醫師,她接受心儀對象邀約到都會公園踏青,豈料進入公園不久,肩背突然奇癢,還冒出一顆顆水泡;她因太癢了,雙手狂抓、拍打,想用疼痛蓋過癢的感覺,「樣子宛如起乩的乩童」,卻讓男性朋友畏懼,約會草草結束。

林女到光田綜合醫院皮膚科就診,才知是「毛毛蟲皮膚炎」,聽從醫師指示吃藥、擦藥及針劑治療,改善不適。

皮膚科醫師廖利亨指出,春、夏季是毛毛蟲繁殖季節,民眾身穿清涼衣物到戶外踏青,不小心接觸到毛毛蟲、或碰到毛毛蟲身上脫落刺毛,易造成皮膚奇癢、紅疹、水泡。

如狂抓患部,更可能造成水泡破裂,引發患部潰爛發炎,甚至蜂窩性組織炎。

廖利亨表示,近兩個月來,「毛毛蟲皮膚炎」患者比平時增加4倍以上,民眾夏季到郊外踏青,最好穿長袖衣褲,預防蚊蟲叮咬,若發現皮膚出現異狀,千萬不要用手亂抓,可先冰敷或冷敷來止癢,並儘速就診治療。

【2014/07/05 聯合報】

旅遊風氣盛 小黑蚊飛往都會

2014/07/04
【聯合晚報╱記者陳宏睿╱台中報導】

防治小黑蚊,目前的消毒工作無法有效遏止。 報系資料照
小黑蚊令人恨得牙癢癢,根據中興大學昆蟲系的研究報告顯示,小黑蚊存在台灣已有80多年的歷史,近來因休閒旅遊風氣興盛,小家庭轎車的普及,讓原本較常出現在山區的小黑蚊,往人口密集的都會區擴散,以台灣多濕的環境,任何區域都變成小黑蚊孳生的場所。
中興大學昆蟲系教授杜武俊經調查推論,除氣候暖化外,人類開發腳步和自小客車移動可能是小黑蚊肆虐全台的觸媒。他指出,1994年國內學者進行小黑蚊分布密度調查時,尚有台北、苗栗、高雄、屏東、台東、基隆等地區未採集到,也侷限在山區鄉鎮;2006年調查時,除屏東、台東外,其他縣市都有,且密度激增,已有「新興害蟲」趨勢。

中興大學杜武俊、謝伯岳、唐立正和施昌良等教授也在一篇防治論文中指出,小黑蚊的危害從影響學童上課情緒、降低生活品質、亦成為發展觀光休閒旅遊產業的負面因素,解決小黑蚊問題成為學校、社區、觀光業者、政府極重要的課題。

研究顯示,民眾容易被叮咬的區域,包括大樹下、廟口、庭院、騎樓等地,另外戶外的飲食區,公園的泡茶、下棋區,也是小黑蚊出沒的區域。

消毒無法有效遏止

如何撲滅小黑蚊?台中市農業局表示,對抗小黑蚊沒有特效藥,過去環保局每年2次的消毒工作,也無法有效遏止小黑蚊出沒,目前已規劃從減少幼蟲、撲殺成蟲兩方面著手,希望能有效減少小黑蚊的數量。

中市農業局作物生產科技士楊淑如表示,每年兩次定期的消毒,仍無法有效抑制小黑蚊生長,原因是小黑蚊的生活史很短,一般常溫下為22天,因此定期消毒只能撲殺局部成蟲,但3至5天後,可能又有另批幼蟲變為成蟲。

減少幼蟲卵 才能控制

她表示,根據過去學界的研究,與其增加消毒的頻率與次數,不如減少幼蟲卵的數量,才能有效控制小黑蚊;她指出,小黑蚊的幼蟲,以青苔、藻類的潮濕環境滋養,若能有效的整理重點的潮濕環境,即能減少小黑蚊成蟲的數量。
清晨、黃昏 蚊蟲最活躍

2014/06/30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一到夏季,昆蟲、蟲子就會變得非常活躍。美國羅耀拉大學健康體系感染科醫師珍妮佛‧雷登提醒,像蚊子、蜱等昆蟲、蟲子很容易傳播傳染性疾病,因此民眾最好對其敬而遠之,以免不慎感染疾病。

雷登醫師指出,蜱會傳染萊姆病、洛磯山斑疹熱等疾病,而蚊子則可能散布西尼羅病毒。在台灣,蜱傳染的疾病以萊姆病為主,蚊子則可能會導致登革熱、日本腦炎擴散。

驅蟲劑、防蚊液可用來避免蚊蟲叮咬,避免蟲子鑽進皮膚當中,其中以待以妥(DEET,也有人稱為敵避)成分最為有效。羅耀拉大學毒物學家克里斯汀娜‧漢茲奇表示,驅蟲劑、防蚊液若含有百分之三十濃度待以妥成份,保護效果最大。待以妥濃度增加,保護效果就會延長。百分之三十濃度待以妥成份驅蟲劑、防紋液效果最多可維持五小時。若要避免長時間接觸這些驅蟲劑、防蚊液,最好可以改變衣服穿著,到室內的時候,也要記得用肥皂、清水洗去驅蟲劑、防蚊液。使用時,要遵照標籤指示使用這些產品,以達到最好保護效果。此外,使用這類產品時,要避免讓這些產品接觸到眼睛、嘴巴。

專家也提醒,要避免蚊蟲叮咬,最好穿長褲、長袖衣服,衣服顏色以淺色為佳,清晨、黃昏為蚊蟲活躍時間,最好避免在這段時間進行戶外活動。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夏日蚊蟲增多,一旦遭叮咬抓到破皮,別使用類固醇或刺激性的植物精油類藥膏。北市聯合醫院藥師陳麗如表示,破皮塗抹類固醇反而增加感染風險。

陳麗如藥師指出,家庭常備藥膏成分包括薄荷腦、樟腦油、丁香油、尤加利油、甲基水楊酸,這些成分在一般人最常使用的面速力達母、萬金油、白花油、綠油精等具有清涼感的產品中出現,擦了可以暫時止癢,但消腫效果有限,所以比較適合輕微的蚊蟲叮咬。

同時,這些成分有刺激性,要避免塗抹在有傷口的地方以及眼睛、嘴巴周圍。此外,有蠶豆症、孕婦、兩歲以下嬰幼兒也需避免使用含有薄荷腦、樟腦油、甲基水楊酸、冰片等產品。

有些人可能會對其中的成分過敏,容易皮膚過敏者碰到沒用過的產品時,最好先抹在手臂內側測試一下。

至於含類固醇成分的藥膏,藥師表示,止癢效果明顯,若出現嚴重紅腫甚至冒出小水泡時,使用這類藥膏,能讓腫脹地方較快消退,但類固醇藥膏是藉由降低皮膚免疫力來消炎,因此不可擦在已經抓破皮的傷口上,以免讓細菌更容易感染。

藥師進一步指出,含類固醇的外用藥膏因吸收量極少,不必擔心會造成全身性的副作用,但如果不當使用下,局部皮膚有可能產生萎縮、多毛症、血管擴張、瘀青、痤瘡,甚至黴菌感染。

小黑蚊叮咬 冰敷降溫止癢

2014/07/04
【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陳宏睿╱連線報導】

小黑蚊無處不在,阿嬤背孫女下田工作,腰際還要掛蚊香防蚊。 報系資料照
入夏後,不少民眾到山區、鄉間旅遊,卻慘遭蚊蟲叮咬。皮膚科醫師表示,最近門診遭蚊蟲叮咬就醫人數約比過去增加三成,尤其以小黑蚊叮咬居多。醫師提醒,被小黑蚊叮咬後會非常癢,但亂抓止癢可能抓破皮,甚至傷口引發細菌感染,造成蜂窩性組織炎。
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隨著天氣轉熱,近來收治不少遭小黑蚊叮咬後上門求診的患者,從小孩到老人家都有。小黑蚊叮咬的紅腫丘疹比蚊子、跳蚤小,但會非常癢。

抓破皮恐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台中醫院急診室主任陳大中也說,被小黑蚊叮咬的患部會「奇癢無比」,但切記不要抓破皮;控制力較差的幼童,可能會不斷搔抓患部止癢,易抓破皮引發二次感染,嚴重時甚至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趙昭明建議,到戶外旅遊最好穿長褲長袖,並使用防蚊液等用品,盡量避免被叮咬。若不慎遭叮咬,最好趕緊就醫,可使用抗組織胺等藥物止癢,或用輕微類固醇消炎,避免不斷搔抓造成患部黑色素沉澱,留下難看的色斑。

如果在戶外被小黑蚊叮咬,可暫時先用冰涼飲料冰敷降溫止癢,或用手拍打叮咬處止癢,避免抓破皮引發皮膚炎。陳大中建議民眾隨身可攜帶綠油精,或含薄荷成分的清涼藥物,被叮咬可先利用藥物止癢,再到醫院就醫

被小黑蚊叮 別抹口水、肥皂水

2014/07/02
【聯合報╱記者余佳穎/板橋報導】
天氣炎熱,民眾可能在戶外被「小黑蚊」或在家被一般蚊子叮咬,嚴重者會出現水泡,醫師建議別抹口水、肥皂水,以防感染或蜂窩性組織炎,可冰敷止癢、抹薄荷成分的藥膏、油類減緩不適。

亞東醫院皮膚科醫師徐毓聆表示,被蚊子叮咬時,老一輩喜歡教小朋友抹口水、抹肥皂水止癢,但其實口水髒、細菌多,傷口反而有感染危險,肥皂水也只是產生刺痛壓過癢的感覺,無論被哪種蚊蟲叮咬,兩者都不建議使用。

徐毓聆說,幼兒細皮嫩肉、免疫力不佳,臨床曾有小孩被叮咬後,整片皮膚像燒傷、腫漲;通常是蚊蟲分泌物觸碰皮膚產生過敏反應,家裡的蚊子比較常接觸,所以過敏反應不會太強,但郊外小黑蚊由於接觸少,容易產生較大的過敏反應,甚至起水泡。

徐毓聆說,小黑蚊並非蚊子,學名為「台灣鋏蠓」,是台灣原生種的吸血昆蟲,是與蚊子不同科的昆蟲,但也會叮咬人類,造成紅腫、起水泡,有些人會反應強烈產生巨癢,結果抓到流湯、破皮,甚至蜂窩性組織炎。

【2014/07/02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