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經濟興衰,態度決定一切
2015-07-12 02:29:0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政府近日陸續公布六月份及上半年的經濟數據。其中,六月出口大幅衰退十三.九%,許多官員及預測機構雖言大感意外,卻稱仍看好下半年景氣。另外,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持續負成長,官員仍是老調,說是油價所致,不足為慮。說得如此輕描淡寫,但事實果真是如此嗎?

去年底許多國際預測機構估計,今年全球貿易將會成長四.五%至五%,比起去年三.五%的成長高出一至二個百分點。我政府官員據此推論,台灣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必然受惠。財經官員又說,全球油價下跌,將促使物價下跌,並可望因此拉動消費,促進成長。但是,以目前陸續揭露的數據來看,上述樂觀的假設與推論,已完全不存在。

事實上,目前的情形是:全球貿易正在衰退,負成長幅度不超過五%已經算是客氣了。對我而言,一方面是外銷訂單減少,另一方面海外生產比重卻急遽拉升,五月份已達五十三.二%,較去年足足增加了三點一百分點。由此來看,出口衰退是受全球景氣拖累;但更令人擔心的是,出口衰退已有逐漸惡化為「結構性質變」的傾向。再看國內內需,商業營業額連續衰退,民眾儲蓄率大幅跳升;而在投資上,除了半導體外,我們已經多久沒聽到大投資了?這些現象,都可能不只是景氣問題而已。

面對這樣景氣與結構正在惡化的挑戰,包括歐洲希臘危機未解、中國大陸股災導致投資人資產大縮水,都可能進一步衝擊我國經濟。但讓人意外的是,我政府的態度卻顯得消極,似乎在盛夏已提早進入冬眠,一副沒關係、無所謂的態度。從先前地方政府聯合規定禁燒生煤、要求企業總部南遷、乃至備轉電力不足等問題,中央政府不是反應慢半拍,就是不知所措,政府運作從決策、思考、凝聚共識到執行,整個系統都出現問題。

全球貿易衰退,是整個外在環境發生了可預期或非可預期的變化,沒有人會責怪那是我政府的錯。包括景氣情勢的誤判,也是任何國家都可能發生的事。但民眾最在意的,卻是政府對於這些經濟景氣變化的因應態度是否積極,是否用心思考對策,是否設法提振民心士氣,要求大家通力合作度過難關。倘若政府態度消極,不思作為,人民只得自力救濟、自求多福,或者只能眼睜睜坐視情勢惡化,不知如何是好。目前經濟的動盪是全球問題,哪一個政府不是想破頭希望設法挽救,以免經濟繼續下墜;但反觀毛內閣,似乎只有無謂的信心喊話及口惠不實的措施,再不然,就是把既有施政內容重新包裝,或者把長期性結構政策拿來當成短期應急,這能發揮什麼功效?

領取國家公帑的人,這樣的態度對嗎?如此消極、不作為,政府還盤算著給公務人員加薪,人民會同意嗎?總統府一再宣稱,馬總統沒有跛腳問題,既然如此,就請政府拿出更積極的態度及做法吧!就出口競爭來看,全球商品超額供給的情形,可能比想像中來得嚴重許多;以目前亞洲的產能,恐怕不是短時間消化得了,因此未來產業恐怕還得歷經再次洗牌。若真要拚,依目前經濟部這種花拳繡腿的規劃,大概連安定人心都做不到。然而,倘若要用非常規的競爭策略,例如,大膽的利率及匯率政策,卻也可能因此造成資產泡沫化,以及國際匯率競貶惡性競爭。景氣下墜已是傷害,但看不到強而有力的因應政策,對民眾信心的打擊更大。

相較於出口,促進內需成長動能,雖沒有爾虞我詐的跨國競爭問題,卻有財政預算限制及投資效率等問題。在超額供給的時代,無論是民間或政府投資,倘若只是增加既有生產模式的產能,那不僅無法解決問題,更是災難。先前,為了因應金融海嘯不景氣,聯合國特別提出綠色成長、綠色投資概念,可否在這次結構調整中真正落實?具體做法是,加強公私部門合作,提供綠色科技產業發展初期獎勵和補助,並透過制度排除綠色投資障礙及風險,以提高民間投資誘因。

面臨出口及內需動能同時弱化的挑戰,對於任期還有十個月的內閣,恐怕不能用「得過且過」的態度拖下去。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已是因循苟且;若連鐘都懶得敲,那還算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