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摘燈救星光 高山交安不須犧牲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12 02:36 聯合報 王為豪/中研院天文所副研究員(台北市)


42

合歡山被譽為東亞地區最高海拔的觀星地點,因無光害,常有天文愛好者前往觀星、拍星軌圖。 圖/南投縣清境觀光協會提供
合歡山昆陽與武嶺的路燈與監視器一事,近日在觀星族的抗議與媒體報導之下得到立委與行政單位的重視後圓滿落幕。然而,此事除了路燈的去留,也引起許多有意義的討論。
除了觀星族反對路燈以外,近日顏聖紘教授亦在聯合新聞網撰文說明光害可導致的生態災難。不論是從生態保育還是觀星的角度來看,控制光害、維持山林在夜間的原貌都有正面價值。但交通與安全呢?顏教授文中提到國際暗天組織,該組織超過十年前的報告即指出,不必要的照明,並不會增進交通安全及夜間人身安全。

舉例來說,路燈照明角度過大或設置位置不當,大量溢光會在駕駛視線中產生眩光,反而減少駕駛的動態視覺範圍。另一方面,我們也常陷夜間照明越多越犯罪越少的迷思。畢竟路燈再怎麼增設都無法像白天一樣亮(也不該這麼做),對「重點」區域過度照明,也使無照明的死角成為罪犯絕佳藏身點,身處強光中的路人反而無法警覺到暗處的危機。

筆者因工作所需,常在美國本土、夏威夷島,以及澳洲等地夜間駕車。這些地區對山區用路安全的處置方式並不是廣設路燈,而是設法健全道路標線、在急彎處設置反光板與警告標誌、在路面設置貓眼或反光片,並提高路面品質。相較之下,路燈雖有提示路況的作用,卻會阻止人眼適應黑暗,使駕駛視覺侷限在有路燈照明處,其實不是聰明的作法。

在崎嶇狹窄的山路駕駛,還有對向來車及濃霧兩項挑戰。無路燈,駕駛可以很早就透過車燈察覺對向來車。有路燈時,看到對向車燈的距離大幅縮減,減少了預警時間。而在台灣山區常見的濃霧中,路燈甚至會造成前方視野的大片迷光,對路況照明效果其實不如車輛本身的霧燈。考量到台灣山區容易起霧與下雨,山路其實可以使用紅外線型監視器。如此非但不影響夜間視覺與環境,紅外線的穿透力較高,在雨或霧中也有較大的監視範圍。

最後或可從天文的角度談這件事。維護良好的高山觀星環境,不只有助生態保育,更讓學生及民眾可透過觀星印證書本中的科學,使科學向下紮根。若國人無法在自己家園親眼看到宇宙的浩瀚,我們便失去了一條能連繫起民眾生活與國家的科技發展的線。

在此呼籲政府各部會,在高山區增闢各種設施時,應該同時考慮環境生態與用路安全,以維持山林原貌的方式建設。我們也邀請所有愛山的國民朋友,一起關心夜間生態與行車安全,漸漸修正燈越亮、越多越好的迷思。只要我們願意一起討論,並持續監督政府,相信黑暗的夜空與幽靜的高山會成為另一個優質休憩選項。

43
合歡山因無光害,可欣賞到美麗銀河。 圖/南投縣清境觀光協會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