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策略行銷/整合資源 發揮品牌傘加乘效果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12 03:24 經濟日報 林隆儀
多角化企業或經營多事業單位的公司,透過整合機制,將資源和旗下的公司或事業單位共享,這種現象在經濟學上稱為範疇經濟(Economics of Scope),在策略管理上稱為策略配適(Strategic Fit),意指不同事業單位共享同一資源或能耐,可以降低整體成本結構,發揮1+1>2的效果,創造經營綜效(Synergy)。
範疇經濟效益不限於生產領域,其他如廣告、銷售、資訊、研發、財務、顧客服務、人力資源等,都可以因而降低成本,尤其是採取相關多角化策略的公司更為明顯。
產銷多種產品的事業單位,公司所投入的廣告費用分攤到多項產品,可以有效增強競爭優勢。
企業追求範疇經濟效益,建構在一個前提上,那就是創造價值的功能必須具有明顯的「共通性」,例如生產紙尿布與溼紙巾的公司,利用這兩項產品共通的「吸水特性」,研發單位互相分享吸水特性技術,廣告單位訴求吸水特性的卓越效果,銷售單位透過同一推銷員向相同的零售店推銷,享有範疇經濟效益。
又如清涼飲料和酒類產品的銷售通路相近,推銷人員相同,銷售對象相仿,末端消費者相同,兩種產品結合行銷,有助於創造範疇經濟效益。
廠商將同一個品牌名稱應用於多種產品,不僅可以強化行銷,也有助於定位產品,減少發展新品牌的成本。
因此,產銷多種產品的廠商使用單一家族品牌策略時,企業品牌與產品品牌合而為一,形成一種品牌保護傘,在企業名稱的庇蔭之下,具有背書效果(Endorsement Effect),旗下的各種產品受到品牌傘保護,享有品牌保護傘效益。
黑松公司創立時取名為「進馨」,但因為「黑松」在飲料市場上創下一片藍天,成為高知名度的品牌,「進馨」卻鮮少為人所知,民國59年毅然將公司名稱改為「黑松」,發揮品牌傘效益的加乘效果。
品牌傘具有兩個層面的策略意義,第一、良好的品牌形象加諸於公司旗下眾多產品,使這些產品享有保護及加持效果。
第二、眾多產品共同分攤廣告費,降低單位成本,使公司的廣告成本相對低於採取多品牌策略的廠商。
良好的企業商譽與形象,是企業的重要資產,精明的廠商都會善加利用以創造競爭優勢。
形象良好而且生產眾多產品,採取單一家族品牌策略的公司,刊播廣告的效益高於採取多品牌策略的廠商。
例如統一公司旗下的產品都採用「統一」品牌名稱,當公司刊播「統一」品牌的廣告時,在公司名稱的背書下,旗下各種產品同時受惠,充分發揮品牌傘效應。
公司整體策略高度配適結果,所創造的競爭優勢遠勝過各部門分散策略的單純加總,這就是物理學所稱「合力大於各分力總和」的原理。
簡言之,企業整合各種功能,發揮協同效果,資源與能耐的配適程度愈高,所創造的綜效基礎愈穩固,效果也愈顯著。
公司刊播的廣告可大略區分為企業廣告,產品廣告,以及公共服務廣告。同一企業所刊播的廣告通常具有互補性,當公司刊播企業廣告時,有助於產品銷售,刊播產品廣告與公共服務性廣告,可增進公司知名度與企業形象。
低成本是企業競爭優勢的基本策略之一,企業各功能領域都在尋求降低成本的良方,品牌傘效應與策略配適是創造行銷優勢的利器。
(作者是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兼任副教授林隆儀)
管理一點靈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12 03:24 經濟日報 本報訊
我們最大的弱點在於放棄,再多嘗試一次,永遠是最接近成功的方法。
——湯馬士.愛迪生(美國發明家、商人)
智慧經營/張瑞敏 「人單合一」寫傳奇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12 03:24 經濟日報 李仲維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因其對管理模式不斷創新而受到市場關注和讚譽,他也被譽為中國管理教父。
南方人物周刊報導,張瑞敏所有的傳奇,都要從1984年、時年35歲的他從冰箱廠廠長的一項規定開始;這個規定是「不許隨地大小便」。
外界津津樂道的還有發生在一年後另一件事:張瑞敏怒砸自家生產的冰箱。
怒砸冰箱 拒絕瑕疵產品
一位朋友從他的廠裡買走一台冰箱,朋友走後,經檢查,張瑞敏發現庫房裡的400多台冰箱中,有76台存在各種各樣的缺陷。
在物資缺乏的年代,即便是瑕疵品依然有大量需求,但張瑞敏說:「我要是允許把這76台冰箱賣了,就等於允許你們明天再生產760台這樣的冰箱。」他宣布,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誰幹的誰來砸,並掄起大鎚親手砸了第一鎚。
事實上,海爾走到今天,很難說清最大的優點是什麼。但至少有一點從來沒有人懷疑過:張瑞敏是中國最優秀的管理大師。
在管理實踐中,張瑞敏開創海爾特色的管理模式——從「日事日畢、日清日高」的OEC管理模式,到每個人都面向市場的市場鏈管理,到「人單合一」的發展模式,再到「卓越營運」的商業模式。
卓越管理 國際列為教材
到目前為止,先後有美國的哈佛大學和南加州大學、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法國的歐洲管理學院、日本神戶大學等商學院做了16個案例,涉及海爾的企業併購、財務管理、企業文化等方面,特別是頗具權威的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為海爾做的「市場鏈」案例,已被納入歐盟的案例庫。
舉一個例子就能說明張瑞敏對自己管理的自信:紅星電器廠原是生產洗衣機的工廠,被海爾併購時,淨資產只有人民幣1億元,但虧損達2.5億元,併購後海爾只派了三個人去,員工還是原來的員工,設備還是原來的設備,併購的當月虧損700萬元,第二個月開始減少,到第五個月就有100多萬元盈利。後來,這個案例便成了哈佛大學教授研究的項目,即「海爾文化啟動休克魚」案例。
類似的案例有很多,就和張瑞敏的管理理論一樣多:休克魚療法、斜坡理論、五星級服務…。
在進軍海外市場的過程中,張瑞敏的理論依然有自己的特色。大陸企業家通常是靠先走越南、印度這樣的第三世界國家起步,走「農村包圍城市」的發展道路。張瑞敏卻直接把目光盯住美國市場。
他說,非要爭論在美國設廠好不好,沒有多大意義,因為單憑爭論本身永遠不會有結果,「不如我把它做出一個結果。就像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說的,『管理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不在於邏輯而在於結果』。你的邏輯對,我的結果對了,你的邏輯就沒有意義。」
拚轉型 飛行中換引擎
張瑞敏日前聽一場演講時,被媒體記者發現,台下觀眾紛紛舉起手機拍照,坐在第一排的張瑞敏卻始終沒有拿起手機,他一直在做筆記,身邊的兩位輪值總裁梁海山和周雲傑也一樣。桌上的紙不夠了,有人迅速遞上一疊新的。
外界都好奇,一位不大愛用手機的首席執行官,如何帶領海爾完成互聯網轉型?
張瑞敏不覺得這是個問題,他說,自己平時不用手機,手機其實就是個工具。「站在我這個位置上要做的,不是怎樣熟練的使用工具,而是怎樣讓企業徹底的互聯網化,這裡面沒有必然聯繫」。
張瑞敏認為,那些用手機拍照的人,不見得真看懂了。「你要把互聯網搞清楚,而不是出來一個噱頭就跟著跑,那你永遠不知道跑到哪兒了」。
2015年,海爾集團全球銷售額為人民幣1,887億元,比2014年的2,007億下滑,但利潤從人民幣150億元增長到180億元,年增20%。營收的下滑早在張瑞敏預料之內,他曾用「飛行中更換引擎」來比喻海爾在轉型中面臨的壓力,「你不能硬著陸,可以減慢速度,但不能減到失速,同時還要搶時間把引擎換了」。
手機﹒併購﹒互聯網﹒營收
薪火新苗/林三益…百年品牌 華麗轉身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12 03:24 經濟日報 朱永光
大稻埕曾是台北的商業貿易重心,是許多企業的發源地,也孕育不少百年老店,隨著時代演進、產業結構的轉移,有些商店榮景不再,但也可以看到一些傳統行業在新世代接班後,在傳承父執輩豐富、悠久的經驗中力求創新。以精製毛筆聞名的「林三益」便是一例。
1917年創辦於福州的「林三益」,1946年遷至台灣,當時原子筆、簽字筆等書寫工具尚未普遍,「林三益」的毛筆事業蒸蒸日上,以產業龍頭之姿跨足進口書寫毛料批發,二代、三代家族風光經營。
然而到90年代末由第四代林昌隆接手時,傳統筆墨生意很快就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除了因為大眾使用書寫工具的習慣改變,加上書法不再列入中小學課程,市場需求急遽萎縮。林昌隆努力勤跑文具店,也試著積極開發佛具製作廠商,業績仍不見好轉。
雖然毛筆這個產業注定沒落的趨勢,但林昌隆從未放棄幫祖業找到新出路的想法。
偶然的機會下,林昌隆注意到指甲彩繪用的筆刷,「家中製筆技術應該也可應用於此吧?」這個念頭,成就「林三益」的轉型的契機。
將自家產品毛筆重新定義為「有毛的筆」,顛覆毛筆寫在紙上的傳統印象,投入製造彩妝刷具的時尚業,並推出「LSY林三益」專業刷具品牌。
然而,從毛筆到彩妝刷,產品使用的訴求不同,還是要經過反覆實驗與研發,再和專業彩妝師交流意見,才能製作出適用於各種美妝產品的刷具。
比如毛筆外型、功能變化小,而彩妝刷具則必須跟著市場流行脈動,依粉狀、液狀的產品特性,不斷推陳出新。擁有豐富製筆經驗及毛料選用專業,再靠著既有的紮實工法技術以及對毛料觸感品質的要求,「LSY林三益」如破繭而出,在彩妝界迅速崛起。
在新時代中找到商機,品牌轉型、行銷通路都必須重新經營。新商標取用廣東話發音「LAMSAMYICK」縮寫LSY,篆刻字型加上臉譜的圖騰設計,並刻意保留中文名稱,兼具中國古典與國際時尚感,也代表著品牌精神的延伸。
行銷方面,包括參加美容展、設立百貨公司專櫃、社群媒體、O2O電子商務,進一步與保養達人共同開發洗臉刷、偶像劇置入行銷等,還推出取得Hello Kitty授權的彩妝刷,一次又一次的全新嘗試,讓老企業找到新活力,也為家族事業開拓一條更寬廣的道路。
在轉型的過程中,林昌隆從未捨棄毛筆本業,調整經營策略後,改朝中高階禮品市場及學習體驗推廣發展。位於重慶北路的旗艦店裡,可以看到毛筆與彩妝筆毫無違和感地擺設在一起,長者選購毛筆、年輕女孩詢問彩妝筆,構成一幅有如跨越時空的美麗畫面。
「對林三益來說,毛筆與刷具皆是一種美的載體,不論是文化上的意象美或是妝容上的具象美。」從內在美到外在美,不同的消費族群得以同時見證這個老字號企業的專業及新風貌。
台灣的傳統產業多為家族企業,其寶貴的工藝技術及背後所代表的文化意涵如何延續,並藉由新元素的加值融入現代生活,是許多新生代接班人嚴峻的挑戰。
在「傳承」與「創新」之間,林昌隆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點,導入網路世代的品牌經營概念,再次擦亮了「LSY林三益」這塊招牌。
(作者是美商中經合集團董事總經理,Start Up Taiwan 發起人,本專欄隔周二刊登)
傳統產業﹒電子商務﹒商標﹒O2O
併購DD教戰/爬梳線索 觀察入微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12 03:24 經濟日報 記者郭珈爾/台北報導
談到實地查核時常見的困難,安永圓方國際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闕光威指出,在台灣中小企業做實地查核,收集資料異常困難,文件缺漏往往最叫人頭痛,甚至會影響買方交易的意願、改變投資架構。
闕光威笑說,律師查核的工作就是要在層層疊疊的文件中爬梳線索,觀察賣方是否和其他公司簽有特殊條款。
闕光威說,但台灣許多以業務為導向的中小企業,不僅沒有法務部門,甚至連合約都未妥善保存,生意只要談成就好,重要的法律契約也沒歸檔,甚至連應發放給股東的實體股票都鎖在公司。缺乏文件的時候,律師常常只能靠經驗去判斷可能的風險。
就闕光威過去的查核經驗,有時會發現查核對象明明擁有某筆交易紀錄,卻怎麼都找不到合約。合約文件沒有印出紙本,只存在公司電腦,或是已離職的員工使用個人信箱往來公文,導致公司系統中完全找不到該筆合約,都是曾經發生過的棘手狀況。光是找尋合約相關文件的時間,可能就要耗時數月之久。闕光威表示,靜態文件外,如何和公司內部人員訪談、互動,也是實地查核「眉角」之一。股東希望賣掉公司,但公司員工往往有自己的考慮,對公司存有感情,或是不知自己是否能夠留任,常會顯露出防衛態度。
股東
併購DD教戰/檢視合約 留意祕密條款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12 03:24 經濟日報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圖/經濟日報提供
談到企業併購的專業團隊,能衡量法律風險的律師絕對是不可或缺的。
安永圓方國際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闕光威指出,賣方企業與其他公司合約中是否立有懲罰性賠償金、經營權變動等條款,或是特殊的勞動契約等細節,統統都是法律實地查核時須要仔細檢視的地方。
闕光威解釋,「併」和「購」在法律上所指的意義並不相同;「購」只是買進廠房或技術,「併」則是一併納入賣方的權利義務,一旦兩方交易成功,買方必須負責未來可能發生的任何法律風險,可見事前進行法律實地查核的重要性。
有些風險不會揭露在賣方的財報上,要從法律文件中去尋找線索。例如企業和合作廠商的契約中簽有懲罰性條款,如果供貨品質有瑕疵,就須支付高額的損害賠償金;或是過去企業曾有違反環保法規、被罰款的不良紀錄,也會是未來可能遭遇的風險。
經營權變動 影響契約
闕光威指出,除此之外,經營權變動條款也是常見的合約內容,而這類條款通常會規範如果經營權易主,和廠商的契約就會因此終止,以防企業在併購後成為市場的競爭者,或是用以避免技術輸出至特定國家。
因此,在發現這類條款之後,通常會影響到企業的併購價值,買賣雙方也因而需要事先協商,在交易前解決相關問題。
提供設備的廠商和服務供應商如果訂有上述的關鍵條款,必須經由服務供應商的同意,才能放棄這些條款。
若服務供應商是國際大企業,光是尋求同意的流程可能就要耗時甚久。
此外,在某些高度重視技術優勢的產業,併購原因可能是因為賣方擁有很強的研發團隊,法律實地查核的重點就不在於財務成本或是網絡,而是員工和智慧財產權的歸屬,要看勞動契約怎麼簽,是否有保密條款、競業條款或是技術移轉條款。
涉聯合訂價 違反法律
闕光威指出,企業併購之後的市占率是否符合「公平交易法」規定,也是衡量法律風險時需要留意的地方,觀察未來的擴廠計畫,擴廠之後是否會造成企業的寡占或獨占地位。
市占率之外,公平交易法禁止企業之間的聯合行為,具競爭關係的企業不得共同決定商品或服務的價格或數量,影響市場的自由運作。因此,和他人簽密約、私下制定價格區間的價格控制行為,此類契約本質上是違法的,買方必須在併購前檢視賣方是否存有這類契約。
闕光威笑說,「律師的工作某種程度像是偵探」,在倉庫滿滿的文件中找到蛛絲馬跡,查核時間可達數月之久。法律條約之外,從董事會記錄、股東會記錄也可看出端倪。
闕光威指出,財務、法務知識只是基本,隨著行業特性和時代變化,隨時都要充實實地查核的內容。像是在食安風暴之後,食品業的實地查核開始要看過去所有油品的來源。
併購﹒經營權﹒股東會﹒財報﹒競業條款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12 03:24 經濟日報 林隆儀
多角化企業或經營多事業單位的公司,透過整合機制,將資源和旗下的公司或事業單位共享,這種現象在經濟學上稱為範疇經濟(Economics of Scope),在策略管理上稱為策略配適(Strategic Fit),意指不同事業單位共享同一資源或能耐,可以降低整體成本結構,發揮1+1>2的效果,創造經營綜效(Synergy)。
範疇經濟效益不限於生產領域,其他如廣告、銷售、資訊、研發、財務、顧客服務、人力資源等,都可以因而降低成本,尤其是採取相關多角化策略的公司更為明顯。
產銷多種產品的事業單位,公司所投入的廣告費用分攤到多項產品,可以有效增強競爭優勢。
企業追求範疇經濟效益,建構在一個前提上,那就是創造價值的功能必須具有明顯的「共通性」,例如生產紙尿布與溼紙巾的公司,利用這兩項產品共通的「吸水特性」,研發單位互相分享吸水特性技術,廣告單位訴求吸水特性的卓越效果,銷售單位透過同一推銷員向相同的零售店推銷,享有範疇經濟效益。
又如清涼飲料和酒類產品的銷售通路相近,推銷人員相同,銷售對象相仿,末端消費者相同,兩種產品結合行銷,有助於創造範疇經濟效益。
廠商將同一個品牌名稱應用於多種產品,不僅可以強化行銷,也有助於定位產品,減少發展新品牌的成本。
因此,產銷多種產品的廠商使用單一家族品牌策略時,企業品牌與產品品牌合而為一,形成一種品牌保護傘,在企業名稱的庇蔭之下,具有背書效果(Endorsement Effect),旗下的各種產品受到品牌傘保護,享有品牌保護傘效益。
黑松公司創立時取名為「進馨」,但因為「黑松」在飲料市場上創下一片藍天,成為高知名度的品牌,「進馨」卻鮮少為人所知,民國59年毅然將公司名稱改為「黑松」,發揮品牌傘效益的加乘效果。
品牌傘具有兩個層面的策略意義,第一、良好的品牌形象加諸於公司旗下眾多產品,使這些產品享有保護及加持效果。
第二、眾多產品共同分攤廣告費,降低單位成本,使公司的廣告成本相對低於採取多品牌策略的廠商。
良好的企業商譽與形象,是企業的重要資產,精明的廠商都會善加利用以創造競爭優勢。
形象良好而且生產眾多產品,採取單一家族品牌策略的公司,刊播廣告的效益高於採取多品牌策略的廠商。
例如統一公司旗下的產品都採用「統一」品牌名稱,當公司刊播「統一」品牌的廣告時,在公司名稱的背書下,旗下各種產品同時受惠,充分發揮品牌傘效應。
公司整體策略高度配適結果,所創造的競爭優勢遠勝過各部門分散策略的單純加總,這就是物理學所稱「合力大於各分力總和」的原理。
簡言之,企業整合各種功能,發揮協同效果,資源與能耐的配適程度愈高,所創造的綜效基礎愈穩固,效果也愈顯著。
公司刊播的廣告可大略區分為企業廣告,產品廣告,以及公共服務廣告。同一企業所刊播的廣告通常具有互補性,當公司刊播企業廣告時,有助於產品銷售,刊播產品廣告與公共服務性廣告,可增進公司知名度與企業形象。
低成本是企業競爭優勢的基本策略之一,企業各功能領域都在尋求降低成本的良方,品牌傘效應與策略配適是創造行銷優勢的利器。
(作者是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兼任副教授林隆儀)
管理一點靈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12 03:24 經濟日報 本報訊
我們最大的弱點在於放棄,再多嘗試一次,永遠是最接近成功的方法。
——湯馬士.愛迪生(美國發明家、商人)
智慧經營/張瑞敏 「人單合一」寫傳奇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12 03:24 經濟日報 李仲維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因其對管理模式不斷創新而受到市場關注和讚譽,他也被譽為中國管理教父。
南方人物周刊報導,張瑞敏所有的傳奇,都要從1984年、時年35歲的他從冰箱廠廠長的一項規定開始;這個規定是「不許隨地大小便」。
外界津津樂道的還有發生在一年後另一件事:張瑞敏怒砸自家生產的冰箱。
怒砸冰箱 拒絕瑕疵產品
一位朋友從他的廠裡買走一台冰箱,朋友走後,經檢查,張瑞敏發現庫房裡的400多台冰箱中,有76台存在各種各樣的缺陷。
在物資缺乏的年代,即便是瑕疵品依然有大量需求,但張瑞敏說:「我要是允許把這76台冰箱賣了,就等於允許你們明天再生產760台這樣的冰箱。」他宣布,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誰幹的誰來砸,並掄起大鎚親手砸了第一鎚。
事實上,海爾走到今天,很難說清最大的優點是什麼。但至少有一點從來沒有人懷疑過:張瑞敏是中國最優秀的管理大師。
在管理實踐中,張瑞敏開創海爾特色的管理模式——從「日事日畢、日清日高」的OEC管理模式,到每個人都面向市場的市場鏈管理,到「人單合一」的發展模式,再到「卓越營運」的商業模式。
卓越管理 國際列為教材
到目前為止,先後有美國的哈佛大學和南加州大學、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法國的歐洲管理學院、日本神戶大學等商學院做了16個案例,涉及海爾的企業併購、財務管理、企業文化等方面,特別是頗具權威的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為海爾做的「市場鏈」案例,已被納入歐盟的案例庫。
舉一個例子就能說明張瑞敏對自己管理的自信:紅星電器廠原是生產洗衣機的工廠,被海爾併購時,淨資產只有人民幣1億元,但虧損達2.5億元,併購後海爾只派了三個人去,員工還是原來的員工,設備還是原來的設備,併購的當月虧損700萬元,第二個月開始減少,到第五個月就有100多萬元盈利。後來,這個案例便成了哈佛大學教授研究的項目,即「海爾文化啟動休克魚」案例。
類似的案例有很多,就和張瑞敏的管理理論一樣多:休克魚療法、斜坡理論、五星級服務…。
在進軍海外市場的過程中,張瑞敏的理論依然有自己的特色。大陸企業家通常是靠先走越南、印度這樣的第三世界國家起步,走「農村包圍城市」的發展道路。張瑞敏卻直接把目光盯住美國市場。
他說,非要爭論在美國設廠好不好,沒有多大意義,因為單憑爭論本身永遠不會有結果,「不如我把它做出一個結果。就像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說的,『管理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不在於邏輯而在於結果』。你的邏輯對,我的結果對了,你的邏輯就沒有意義。」
拚轉型 飛行中換引擎
張瑞敏日前聽一場演講時,被媒體記者發現,台下觀眾紛紛舉起手機拍照,坐在第一排的張瑞敏卻始終沒有拿起手機,他一直在做筆記,身邊的兩位輪值總裁梁海山和周雲傑也一樣。桌上的紙不夠了,有人迅速遞上一疊新的。
外界都好奇,一位不大愛用手機的首席執行官,如何帶領海爾完成互聯網轉型?
張瑞敏不覺得這是個問題,他說,自己平時不用手機,手機其實就是個工具。「站在我這個位置上要做的,不是怎樣熟練的使用工具,而是怎樣讓企業徹底的互聯網化,這裡面沒有必然聯繫」。
張瑞敏認為,那些用手機拍照的人,不見得真看懂了。「你要把互聯網搞清楚,而不是出來一個噱頭就跟著跑,那你永遠不知道跑到哪兒了」。
2015年,海爾集團全球銷售額為人民幣1,887億元,比2014年的2,007億下滑,但利潤從人民幣150億元增長到180億元,年增20%。營收的下滑早在張瑞敏預料之內,他曾用「飛行中更換引擎」來比喻海爾在轉型中面臨的壓力,「你不能硬著陸,可以減慢速度,但不能減到失速,同時還要搶時間把引擎換了」。
手機﹒併購﹒互聯網﹒營收
薪火新苗/林三益…百年品牌 華麗轉身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12 03:24 經濟日報 朱永光
大稻埕曾是台北的商業貿易重心,是許多企業的發源地,也孕育不少百年老店,隨著時代演進、產業結構的轉移,有些商店榮景不再,但也可以看到一些傳統行業在新世代接班後,在傳承父執輩豐富、悠久的經驗中力求創新。以精製毛筆聞名的「林三益」便是一例。
1917年創辦於福州的「林三益」,1946年遷至台灣,當時原子筆、簽字筆等書寫工具尚未普遍,「林三益」的毛筆事業蒸蒸日上,以產業龍頭之姿跨足進口書寫毛料批發,二代、三代家族風光經營。
然而到90年代末由第四代林昌隆接手時,傳統筆墨生意很快就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除了因為大眾使用書寫工具的習慣改變,加上書法不再列入中小學課程,市場需求急遽萎縮。林昌隆努力勤跑文具店,也試著積極開發佛具製作廠商,業績仍不見好轉。
雖然毛筆這個產業注定沒落的趨勢,但林昌隆從未放棄幫祖業找到新出路的想法。
偶然的機會下,林昌隆注意到指甲彩繪用的筆刷,「家中製筆技術應該也可應用於此吧?」這個念頭,成就「林三益」的轉型的契機。
將自家產品毛筆重新定義為「有毛的筆」,顛覆毛筆寫在紙上的傳統印象,投入製造彩妝刷具的時尚業,並推出「LSY林三益」專業刷具品牌。
然而,從毛筆到彩妝刷,產品使用的訴求不同,還是要經過反覆實驗與研發,再和專業彩妝師交流意見,才能製作出適用於各種美妝產品的刷具。
比如毛筆外型、功能變化小,而彩妝刷具則必須跟著市場流行脈動,依粉狀、液狀的產品特性,不斷推陳出新。擁有豐富製筆經驗及毛料選用專業,再靠著既有的紮實工法技術以及對毛料觸感品質的要求,「LSY林三益」如破繭而出,在彩妝界迅速崛起。
在新時代中找到商機,品牌轉型、行銷通路都必須重新經營。新商標取用廣東話發音「LAMSAMYICK」縮寫LSY,篆刻字型加上臉譜的圖騰設計,並刻意保留中文名稱,兼具中國古典與國際時尚感,也代表著品牌精神的延伸。
行銷方面,包括參加美容展、設立百貨公司專櫃、社群媒體、O2O電子商務,進一步與保養達人共同開發洗臉刷、偶像劇置入行銷等,還推出取得Hello Kitty授權的彩妝刷,一次又一次的全新嘗試,讓老企業找到新活力,也為家族事業開拓一條更寬廣的道路。
在轉型的過程中,林昌隆從未捨棄毛筆本業,調整經營策略後,改朝中高階禮品市場及學習體驗推廣發展。位於重慶北路的旗艦店裡,可以看到毛筆與彩妝筆毫無違和感地擺設在一起,長者選購毛筆、年輕女孩詢問彩妝筆,構成一幅有如跨越時空的美麗畫面。
「對林三益來說,毛筆與刷具皆是一種美的載體,不論是文化上的意象美或是妝容上的具象美。」從內在美到外在美,不同的消費族群得以同時見證這個老字號企業的專業及新風貌。
台灣的傳統產業多為家族企業,其寶貴的工藝技術及背後所代表的文化意涵如何延續,並藉由新元素的加值融入現代生活,是許多新生代接班人嚴峻的挑戰。
在「傳承」與「創新」之間,林昌隆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點,導入網路世代的品牌經營概念,再次擦亮了「LSY林三益」這塊招牌。
(作者是美商中經合集團董事總經理,Start Up Taiwan 發起人,本專欄隔周二刊登)
傳統產業﹒電子商務﹒商標﹒O2O
併購DD教戰/爬梳線索 觀察入微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12 03:24 經濟日報 記者郭珈爾/台北報導
談到實地查核時常見的困難,安永圓方國際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闕光威指出,在台灣中小企業做實地查核,收集資料異常困難,文件缺漏往往最叫人頭痛,甚至會影響買方交易的意願、改變投資架構。
闕光威笑說,律師查核的工作就是要在層層疊疊的文件中爬梳線索,觀察賣方是否和其他公司簽有特殊條款。
闕光威說,但台灣許多以業務為導向的中小企業,不僅沒有法務部門,甚至連合約都未妥善保存,生意只要談成就好,重要的法律契約也沒歸檔,甚至連應發放給股東的實體股票都鎖在公司。缺乏文件的時候,律師常常只能靠經驗去判斷可能的風險。
就闕光威過去的查核經驗,有時會發現查核對象明明擁有某筆交易紀錄,卻怎麼都找不到合約。合約文件沒有印出紙本,只存在公司電腦,或是已離職的員工使用個人信箱往來公文,導致公司系統中完全找不到該筆合約,都是曾經發生過的棘手狀況。光是找尋合約相關文件的時間,可能就要耗時數月之久。闕光威表示,靜態文件外,如何和公司內部人員訪談、互動,也是實地查核「眉角」之一。股東希望賣掉公司,但公司員工往往有自己的考慮,對公司存有感情,或是不知自己是否能夠留任,常會顯露出防衛態度。
股東
併購DD教戰/檢視合約 留意祕密條款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12 03:24 經濟日報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圖/經濟日報提供
談到企業併購的專業團隊,能衡量法律風險的律師絕對是不可或缺的。
安永圓方國際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闕光威指出,賣方企業與其他公司合約中是否立有懲罰性賠償金、經營權變動等條款,或是特殊的勞動契約等細節,統統都是法律實地查核時須要仔細檢視的地方。
闕光威解釋,「併」和「購」在法律上所指的意義並不相同;「購」只是買進廠房或技術,「併」則是一併納入賣方的權利義務,一旦兩方交易成功,買方必須負責未來可能發生的任何法律風險,可見事前進行法律實地查核的重要性。
有些風險不會揭露在賣方的財報上,要從法律文件中去尋找線索。例如企業和合作廠商的契約中簽有懲罰性條款,如果供貨品質有瑕疵,就須支付高額的損害賠償金;或是過去企業曾有違反環保法規、被罰款的不良紀錄,也會是未來可能遭遇的風險。
經營權變動 影響契約
闕光威指出,除此之外,經營權變動條款也是常見的合約內容,而這類條款通常會規範如果經營權易主,和廠商的契約就會因此終止,以防企業在併購後成為市場的競爭者,或是用以避免技術輸出至特定國家。
因此,在發現這類條款之後,通常會影響到企業的併購價值,買賣雙方也因而需要事先協商,在交易前解決相關問題。
提供設備的廠商和服務供應商如果訂有上述的關鍵條款,必須經由服務供應商的同意,才能放棄這些條款。
若服務供應商是國際大企業,光是尋求同意的流程可能就要耗時甚久。
此外,在某些高度重視技術優勢的產業,併購原因可能是因為賣方擁有很強的研發團隊,法律實地查核的重點就不在於財務成本或是網絡,而是員工和智慧財產權的歸屬,要看勞動契約怎麼簽,是否有保密條款、競業條款或是技術移轉條款。
涉聯合訂價 違反法律
闕光威指出,企業併購之後的市占率是否符合「公平交易法」規定,也是衡量法律風險時需要留意的地方,觀察未來的擴廠計畫,擴廠之後是否會造成企業的寡占或獨占地位。
市占率之外,公平交易法禁止企業之間的聯合行為,具競爭關係的企業不得共同決定商品或服務的價格或數量,影響市場的自由運作。因此,和他人簽密約、私下制定價格區間的價格控制行為,此類契約本質上是違法的,買方必須在併購前檢視賣方是否存有這類契約。
闕光威笑說,「律師的工作某種程度像是偵探」,在倉庫滿滿的文件中找到蛛絲馬跡,查核時間可達數月之久。法律條約之外,從董事會記錄、股東會記錄也可看出端倪。
闕光威指出,財務、法務知識只是基本,隨著行業特性和時代變化,隨時都要充實實地查核的內容。像是在食安風暴之後,食品業的實地查核開始要看過去所有油品的來源。
併購﹒經營權﹒股東會﹒財報﹒競業條款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