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川習會後 我應擬對美貿易策略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4-09 03:14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舉世注目的首次川習會昨天落幕。在看似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成果的背後,其實有許多突破。這些突破降低了中美經貿衝突的風險,但對台灣的影響卻尚難預測,有待觀察。
美國務卿提勒森在會後指出,本次峰會氛圍正面積極且開誠布公,中美雙方同意共同努力以擴大合作領域,並將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控管歧異,這將成為中美後續對話的基調。這段四平八穩的描述,其實對中美雙方互動而言,已可歸納出幾點重大成就。

首先,川普絕非友善之輩,也不受傳統外交禮節的拘束。過去澳洲、德國領導人都領教過他的排頭;這次接待其選舉時被界定成頭號經濟敵人的中國領導人,若在川習會上輕則藐視說教、重則暴走打臉,並非不可想像之事。然而,這次川普搖身一變成暖男,好話說盡,給足習近平面子,必然有助降低中美經貿衝突的程度。

第二,這個結果反映出中美雙方高層在事前溝通的充分及到位;特別是在川普政府相對不強調地緣政治、圍堵主義的立場下,中方似也較有意願與其對話,並成為雙方對話的互信基礎。

第三,習近平在峰會中所闡明中國「不奉行你輸我贏的理念,不走國強必霸的老路」的基調,展現以合作降低衝突的意願,也可進一步化解緊張情勢。

總而言之,本次川習會解除了部分中美貿易戰的引信,雖然局部衝突仍難避免,但全面開打的風險獲得了控制,對中美雙方,以及台灣與日韓等卡在大象之間的小草,無疑是具有正面意義的發展。

然而大戲落幕,好戲才要登場。本次峰會對於貿易問題的主要結論,就是雙方將展開一個百日貿易談判計畫,以處理對中國高額貿易逆差的問題。美國要調整貿易逆差,不外乎擴大出口及減少進口二者;前者是加法,後者為減法。目前看來,加法要比減法容易許多,工具也多,例如在創造就業的思考下,增加對美國投資與中美合作開拓第三市場的方式等也是加法。反觀減法,涉及中國打產能過剩等供給面結構改革,不但與地方政府經濟表現有關,還有失業勞工安置、產業結構調整等複雜問題,工程浩大且調整成本很高,所需時間較長且在中共十九大之前不易有重大進展。

在加法的思維下,中國可以在短時間內端出的大菜包含提高對美國智財權及農產品的採購(中國是美國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市場)、擴大對服務業之開放(中國也是美國最大的服務業順差來源),以及增加赴美投資案件。事實上,習近平本次峰會邀請美國參與一帶一路及亞投行,也是加法的思維。這些加法不盡然是中方的片面恩惠;透過合作降低對抗,短期內可確保中共十九大之前的經濟維穩,長期可提升中國的整體競爭力,對中國發展也有助益。但最終美國是否買單,仍取決於大陸是口惠還是實至。

美國不是沒有回禮。除了川普的熱情外,美國商務部先前低調的公告將啟動中國是否仍屬「非市場經濟」之檢討。最終是否真會解除「非市場經濟」地位不得而知,也或許只是針對在WTO被中國提告的因應,但對於這個中方一直耿耿於懷的問題,美國此舉無疑會被解讀為是個善意的舉動。

當然,川習會無法化解所有的爭執與壓力。例如對中國大陸藉由補貼、傾銷、竊取科技甚至網站封鎖等所謂不公平貿易取得的優勢,仍將會是潛在衝突點,而美國並未放棄以所得稅扣抵等方式增加所有進口品成本的想法,因此未來在中、美、台三角貿易關係中仍有變數。

對台灣而言,大象打架固然小草遭殃,大象親熱也一樣,因而這次川習會完全沒提到台灣,是憂是喜還需要評估。最後我們也需要及早構思面對美國,台灣有什麼加法及減法可運用,因為很快的我們就是下一個目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