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策略經營/旭隼不做品牌 客戶源源而來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07 03:17 經濟日報 張義宮
旭隼董事長謝卓明樂於與員工分享公司的企業文化,願意花上很多時間與兩岸的幹部暢談經營理念、企業願景。 本報系資料庫
旭隼是全球中小型不斷電系統(UPS )委外設計代工(ODM)龍頭,也是台灣UPS產業上市公司中的股王。旭隼董事長謝卓明分享旭隼營運成功要素為:「追求效率,專注細節」。
謝卓明說,UPS產品主要提供保護而非應用,因此,產品的「可靠度」非常重要,公司的可靠度也是客戶考慮重點。旭隼的營運作業要達到國際標準,生產出來的產品才能被信任。長年以來,旭隼投入很多資源在營運效率及穩定度的提升;要求UPS產品小到一顆零件的設計,都不能不對。
價值服務 贏得客戶信賴
「經營模式讓客戶信任是取得訂單的關鍵要素」,謝卓明認為,作為設計及製造的夥伴,成本一定要優於客戶本身自製,提供大廠服務的價值,並且產品資料庫規模要夠大,協助客戶拓展市場。
旭隼有9,000個UPS成品料號,每月生產約3,000個,UPS產業有少量多樣化的特性,工單轉換頻繁,平均生產幾十台就要轉換工單,ODM廠要做到不停線變更工單並維持效率,是相當重視細節的產業。
重視細節的產業特別需要在管理上下功夫。謝卓明的經營哲學是先建立企業文化,員工需認同公司的文化,雙方才能長期結合,待得長久。他重視守法、不賺快錢,成為長期價值觀。談起公司文化則強調「首重誠信」,因為做人誠信,表裡如一,才能建立共同的企業理念。
首重誠信 激發團隊戰力
謝卓明說,旭隼的管理很扁平,經營團隊依功能區分,約有30位經理人,他要求所有經理人包括他在內,都必須要親力親為,在各自的職位上發揮戰力。
面對旭隼的營運規模年年擴大,謝卓明認為,在他的領導統御中,對待員工不分地區,都採同一標準,一視同仁,這樣員工才會信任公司,對公司有向心力。
謝卓明樂於與員工分享公司的企業文化,願意花上很多時間與兩岸的幹部暢談經營理念、企業願景。
向來身著畢挺西裝,戴著金框眼鏡的謝卓明,談起話來溫文儒雅,頗具說服力,因此,員工封他「傳教士」、「學校老師」等雅號。
他觀察,大陸短年資的基層員工流動率大,這是社會現象,無法改變,但幹部穩定度則可以經由較好的福利來提升,降低流動率。
謝卓明投入UPS產業逾30年,2008年成立旭隼時遭逢金融風暴,造成第4季大虧,他說還好前半年有部分貿易料買賣的獲利,全年結算小虧。
這也是旭隼唯一虧損的一年,之後,年年獲利成長,入榜MSCI全球小型股指數成分股,躍為UPS股王。
坐穩龍頭 營收獲利創高
旭隼去年合併營收80.39億元,稅後純益14.17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19.05元,營收、獲利、EPS均創下新高。
謝卓明堅持不做品牌,強調DMS(設計生產製造服務)的營運模式,不會跟品牌業者形成對立、競爭,在產品、品質上每年都有進步,符合客戶的需求。
旭隼今年可望新增兩家全球前十大UPS品牌成為客戶,在中小型UPS ODM出貨量達400萬台,坐穩全球中小型UPS ODM龍頭。
面對紅色供應鏈的崛起,謝卓明認為,大陸既是市場也是對手,絕大部分的中國UPS業者都是品牌公司,未來應該是合作大於競爭;對於同時有品牌及OEM的大陸廠商,他相信公司的經驗及能力不會輸給對手,對應要訣是「做精、做細」,從設計端到採購、製造,把所有細節做好,價值自然顯現。
旭隼﹒營收﹒股王﹒紅色供應鏈
藝術治富/藝術品的價格鐘擺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07 03:17 經濟日報 劉家蓁
廖堉安《踱步者之歌2》 作者劉家蓁/提供
2016年6月24日英國公投脫離歐盟的結論,讓全球股匯市用力跳彈。歐盟中的強者聯盟也火速發表感言:「英國要走快走」。這齣劇碼超有梗:公投前留歐派女議員被暗殺、投票前全球一面倒認為留歐派將險勝、結果不是、脫歐結果竟然是英國人自己最驚嚇、還有歐盟的「趕人聲明」。
歐洲政治的分合習題,也跟我們藝術市場的價格鐘擺,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國演義》名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好像是我們華人觀望政經局勢的基本素養。這句話人人會講,但在藝術市場上有吹過冷氣、住過套房的履歷較為完備的收藏家,心得就會益趨冷靜成熟,有別匹夫庸見。
「漲久必跌、跌深必漲」;首先這句話就深藏危機:哪一種畫或骨董會一直漲、漲多久。每個人都希望漲的是自己收的藝術家或作品,但會一直漲的品項真的不是隨機隨便的。我常常扮演收藏家的剎車系統,一句話澆熄收藏家在藝博現場的熊熊烈火。熄火建議的基礎判斷並沒有什麼高深學問:藝術家過去五年的展覽資歷、藝術評論家對她或他的論調和定位、畫廊代理情形、畫作的取得成本等等。
換言之,用這幾個指標去檢視,人們買到的到底是藝術品還是文創商品,答案立馬辨曉。從開始買畫,到成為收藏家,這中間的距離真的很大很長。所以,當看到飯店藝博、新興的城市藝博參展攤商所銷售的作品時,只要喜歡,一次狂掃十張回家,花錢當然爽,送禮也很好,但要列入藝術投資的進貨品項,那就差遠了。
歐美聲望較高的藝術博覽會,為什麼參展不易且租金不斐,他們篩檢的就是參展攤商的開價信用:今天你對全球藝術市場的買方開出這個價錢,你的承諾在哪裡,你能為這位藝術家提供前瞻的展覽規劃與推廣策略嗎?好的畫廊不能只想說賣得掉就好了,捧出一位經典大師,勝過賣掉100位曇花一現的畫家,代價與成本結構也完全不一樣。
藝術真的不是無本生意,我發現藝術市場趨於文創化、淺碟化,也跟一些類時尚雅仕很有關係。他們總喜歡說:「這件作品我在日本(巴黎、倫敦…地點任意填入)看到的時候,一眼就被它吸引了。心想折合台幣才3,000塊,毫不猶豫就把它買回家了。現在這位藝術家一號已經漲到3萬元。」聽得大家無限陶醉、神往不已。 然而,真正的行家會在20年前低價時購入國際大師作品、20年後在紐約拍場以數十倍價格漂亮拍出。
(作者是資深藝評策展人、著述散見出版媒體。本專欄隔周四刊登
創新平台/管線清道夫 有套煉金術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07 03:17 經濟日報 李珣瑛
台灣地底蘊藏著豐富的熱能,不但可以用來發電、成為溫泉,竟然還可以淘金?!工研院在地熱水中發現一種台灣獨有的菌株,歷經多年研究,發現用微生物來煉黃金的祕密。
工研院研發團隊最開始做地熱研究時,出發點並不是要以微生物來煉黃金,而是為了解決地熱井容易遇到的碳酸鈣結垢問題。地熱水因成分特殊,容易讓井管內緣結出一圈圈的碳酸鈣,長期下來,會導致地熱水出水量減少,影響發電效率,且因地熱井深入地下數千公尺,清潔結垢是一大難題。
因此,三年前,研發團隊發想,如果能從地熱水中找到可以分解碳酸鹽結構的微生物,就可以讓微生物當管線的清道夫,解決地熱井結垢問題。
不過,地熱環境極端嚴苛,地層溫度高,鮮少有微生物能夠存活,要在地熱水裡找到可以執行清潔任務的微生物,更是不容易。
當時,為了找到適合的菌種,研發人員帶著採樣器材,跑遍台灣大大小小地熱源頭,前前後後耗時一年,終於找到一種過去沒發現的新菌種。
一開始,面對這種全新的菌株,讓研發人員著實傷腦筋,因為這是過去沒有發表過的菌種,包括它的特性、它喜歡的食物,國際上都沒有相關文獻可供參考,只能從零開始摸索。
研發人員回憶,微生物繁殖過程中,就跟養寵物一樣,需要定時餵食,而且要餵養微生物喜歡吃的食物,才能長得快長得好,後續才有足夠的微生物培養液來做實驗。為了找到微生物喜歡的「飼料」,研發團隊著實下了一番苦功,一種一種培養基慢慢試,才試出最佳配方。
接下來,則是要研究微生物的特性,看它能不能吸附鈣離子,執行地熱井清潔工作。沒想到,在實驗過程中,卻意外發現這種特殊菌株對金離子吸附效果更好,可以吸附金、銦等金屬離子,即使是低濃度的工業廢水,這種特別的菌株還是有辦法從中吸附貴重金屬,「吸金能力」優於現行的工業廢水回收技術,堪稱是具有「吸金大法」的微生物。
因此,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下,工研院利用這種特殊菌株的特性,開發出「生物蛋白煉金術」,能夠吸附水中的金離子,並進一步回收應用,未來可使用在工業廢水中回收有價金屬,並再提供給其他的製程或用途。
這種製程相對環保,也將資源利用最大化,讓工業廢水不再是廢水,而是具有含金量的重要資源,符合循環經濟的世界潮流。
運用「生物蛋白煉金術」提煉出的工業金屬,可以用來製造含金電極或觸媒,回收的高濃度離子液可以當作原料販賣,或是製成化妝品用的金奈米顆粒等。
這項技術5、6月在高雄駁二特區展出時,外界無不對微生物竟然能煉黃金感到稱奇,也封給研發團隊「現代煉金術師」的稱號。這項技術自7月18至28日將在台北三創生活園區「解密科技寶藏」展出。
工研院﹒台灣大
業務最前線/建構超業養成系統 強化競爭力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07 03:17 經濟日報 吳育宏
在過度競爭、需求疲軟的市場環境中,能夠把產品成功銷售出去的超級業務員炙手可熱,這是大家都渴望獲得的人才。然而產、學界對業務人才的觀點,恕我有一些淺見和主流看法不同。
有人說「學校無法教導業務技能」,我認為這是把業務技能的定義看得太狹窄了。一般人認知的銷售技巧,是如何熟練的展示產品、回答顧客問題等應對進退。
但是廣義而言,業務技能是商場上「做人處事」的道理。
學校當然無法就各行各業的銷售技能,做出完整的實務訓練。但是學校的品格教育、社團活動,以及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幾乎涵蓋了所有業務人員需要的本職學能。
如果一名學生在學校有好人緣,將來和主管、客戶的應對自然不會太差。
而在學校對新知識的學習能力強、學習速度快,面對不同產業、不同產品、不同客戶,當然也比較能夠快速進入狀況,所以我從來不認為「學校教育與業務工作無關」。重點是我們不要把業務人員這個角色看得太「小」,也不要把學校的功能看得太「窄」。
另一方面,企業界不應該期待找到「即戰力」的業務人才,或只是單方面抱怨學校體制給不出好人才。
若是企業只要承接學校培養好的人才,稍做職前訓練就能投入市場開疆闢土,那麼也未免把人力資源管理想得太過容易、不切實際。
就是因為企業有人才育成的任務,才能在這樣的過程中區分出不同企業的優劣。而即使是那些已經有頂尖表現的業務人員,也需要不斷自我提升與再教育,更何況是初入社會的新鮮人呢?
所以,打算在人力市場上挖角「超級業務員」的企業,若單純認定這就是營業管理的解答,恐怕也是緣木求魚。
選進好人才只是開頭,如何訓練、分派、留任他們,才是關鍵。
一流的企業不必苦心尋找「超級業務員」,而是建構「能孕育超級業務員的系統」。前者可以用金錢在短期內解決,後者需要長期的布局與組織調整;前者是營業部門內部的課題,後者是擴及到人力資源、組織文化的議題;前者可遇不可求,後者是一種企業的DNA與長遠競爭力。
(作者是LAICA萊卡公司營運協理,本專欄每周四刊登)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07 03:17 經濟日報 張義宮
旭隼董事長謝卓明樂於與員工分享公司的企業文化,願意花上很多時間與兩岸的幹部暢談經營理念、企業願景。 本報系資料庫
旭隼是全球中小型不斷電系統(UPS )委外設計代工(ODM)龍頭,也是台灣UPS產業上市公司中的股王。旭隼董事長謝卓明分享旭隼營運成功要素為:「追求效率,專注細節」。
謝卓明說,UPS產品主要提供保護而非應用,因此,產品的「可靠度」非常重要,公司的可靠度也是客戶考慮重點。旭隼的營運作業要達到國際標準,生產出來的產品才能被信任。長年以來,旭隼投入很多資源在營運效率及穩定度的提升;要求UPS產品小到一顆零件的設計,都不能不對。
價值服務 贏得客戶信賴
「經營模式讓客戶信任是取得訂單的關鍵要素」,謝卓明認為,作為設計及製造的夥伴,成本一定要優於客戶本身自製,提供大廠服務的價值,並且產品資料庫規模要夠大,協助客戶拓展市場。
旭隼有9,000個UPS成品料號,每月生產約3,000個,UPS產業有少量多樣化的特性,工單轉換頻繁,平均生產幾十台就要轉換工單,ODM廠要做到不停線變更工單並維持效率,是相當重視細節的產業。
重視細節的產業特別需要在管理上下功夫。謝卓明的經營哲學是先建立企業文化,員工需認同公司的文化,雙方才能長期結合,待得長久。他重視守法、不賺快錢,成為長期價值觀。談起公司文化則強調「首重誠信」,因為做人誠信,表裡如一,才能建立共同的企業理念。
首重誠信 激發團隊戰力
謝卓明說,旭隼的管理很扁平,經營團隊依功能區分,約有30位經理人,他要求所有經理人包括他在內,都必須要親力親為,在各自的職位上發揮戰力。
面對旭隼的營運規模年年擴大,謝卓明認為,在他的領導統御中,對待員工不分地區,都採同一標準,一視同仁,這樣員工才會信任公司,對公司有向心力。
謝卓明樂於與員工分享公司的企業文化,願意花上很多時間與兩岸的幹部暢談經營理念、企業願景。
向來身著畢挺西裝,戴著金框眼鏡的謝卓明,談起話來溫文儒雅,頗具說服力,因此,員工封他「傳教士」、「學校老師」等雅號。
他觀察,大陸短年資的基層員工流動率大,這是社會現象,無法改變,但幹部穩定度則可以經由較好的福利來提升,降低流動率。
謝卓明投入UPS產業逾30年,2008年成立旭隼時遭逢金融風暴,造成第4季大虧,他說還好前半年有部分貿易料買賣的獲利,全年結算小虧。
這也是旭隼唯一虧損的一年,之後,年年獲利成長,入榜MSCI全球小型股指數成分股,躍為UPS股王。
坐穩龍頭 營收獲利創高
旭隼去年合併營收80.39億元,稅後純益14.17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19.05元,營收、獲利、EPS均創下新高。
謝卓明堅持不做品牌,強調DMS(設計生產製造服務)的營運模式,不會跟品牌業者形成對立、競爭,在產品、品質上每年都有進步,符合客戶的需求。
旭隼今年可望新增兩家全球前十大UPS品牌成為客戶,在中小型UPS ODM出貨量達400萬台,坐穩全球中小型UPS ODM龍頭。
面對紅色供應鏈的崛起,謝卓明認為,大陸既是市場也是對手,絕大部分的中國UPS業者都是品牌公司,未來應該是合作大於競爭;對於同時有品牌及OEM的大陸廠商,他相信公司的經驗及能力不會輸給對手,對應要訣是「做精、做細」,從設計端到採購、製造,把所有細節做好,價值自然顯現。
旭隼﹒營收﹒股王﹒紅色供應鏈
藝術治富/藝術品的價格鐘擺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07 03:17 經濟日報 劉家蓁
廖堉安《踱步者之歌2》 作者劉家蓁/提供
2016年6月24日英國公投脫離歐盟的結論,讓全球股匯市用力跳彈。歐盟中的強者聯盟也火速發表感言:「英國要走快走」。這齣劇碼超有梗:公投前留歐派女議員被暗殺、投票前全球一面倒認為留歐派將險勝、結果不是、脫歐結果竟然是英國人自己最驚嚇、還有歐盟的「趕人聲明」。
歐洲政治的分合習題,也跟我們藝術市場的價格鐘擺,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國演義》名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好像是我們華人觀望政經局勢的基本素養。這句話人人會講,但在藝術市場上有吹過冷氣、住過套房的履歷較為完備的收藏家,心得就會益趨冷靜成熟,有別匹夫庸見。
「漲久必跌、跌深必漲」;首先這句話就深藏危機:哪一種畫或骨董會一直漲、漲多久。每個人都希望漲的是自己收的藝術家或作品,但會一直漲的品項真的不是隨機隨便的。我常常扮演收藏家的剎車系統,一句話澆熄收藏家在藝博現場的熊熊烈火。熄火建議的基礎判斷並沒有什麼高深學問:藝術家過去五年的展覽資歷、藝術評論家對她或他的論調和定位、畫廊代理情形、畫作的取得成本等等。
換言之,用這幾個指標去檢視,人們買到的到底是藝術品還是文創商品,答案立馬辨曉。從開始買畫,到成為收藏家,這中間的距離真的很大很長。所以,當看到飯店藝博、新興的城市藝博參展攤商所銷售的作品時,只要喜歡,一次狂掃十張回家,花錢當然爽,送禮也很好,但要列入藝術投資的進貨品項,那就差遠了。
歐美聲望較高的藝術博覽會,為什麼參展不易且租金不斐,他們篩檢的就是參展攤商的開價信用:今天你對全球藝術市場的買方開出這個價錢,你的承諾在哪裡,你能為這位藝術家提供前瞻的展覽規劃與推廣策略嗎?好的畫廊不能只想說賣得掉就好了,捧出一位經典大師,勝過賣掉100位曇花一現的畫家,代價與成本結構也完全不一樣。
藝術真的不是無本生意,我發現藝術市場趨於文創化、淺碟化,也跟一些類時尚雅仕很有關係。他們總喜歡說:「這件作品我在日本(巴黎、倫敦…地點任意填入)看到的時候,一眼就被它吸引了。心想折合台幣才3,000塊,毫不猶豫就把它買回家了。現在這位藝術家一號已經漲到3萬元。」聽得大家無限陶醉、神往不已。 然而,真正的行家會在20年前低價時購入國際大師作品、20年後在紐約拍場以數十倍價格漂亮拍出。
(作者是資深藝評策展人、著述散見出版媒體。本專欄隔周四刊登
創新平台/管線清道夫 有套煉金術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07 03:17 經濟日報 李珣瑛
台灣地底蘊藏著豐富的熱能,不但可以用來發電、成為溫泉,竟然還可以淘金?!工研院在地熱水中發現一種台灣獨有的菌株,歷經多年研究,發現用微生物來煉黃金的祕密。
工研院研發團隊最開始做地熱研究時,出發點並不是要以微生物來煉黃金,而是為了解決地熱井容易遇到的碳酸鈣結垢問題。地熱水因成分特殊,容易讓井管內緣結出一圈圈的碳酸鈣,長期下來,會導致地熱水出水量減少,影響發電效率,且因地熱井深入地下數千公尺,清潔結垢是一大難題。
因此,三年前,研發團隊發想,如果能從地熱水中找到可以分解碳酸鹽結構的微生物,就可以讓微生物當管線的清道夫,解決地熱井結垢問題。
不過,地熱環境極端嚴苛,地層溫度高,鮮少有微生物能夠存活,要在地熱水裡找到可以執行清潔任務的微生物,更是不容易。
當時,為了找到適合的菌種,研發人員帶著採樣器材,跑遍台灣大大小小地熱源頭,前前後後耗時一年,終於找到一種過去沒發現的新菌種。
一開始,面對這種全新的菌株,讓研發人員著實傷腦筋,因為這是過去沒有發表過的菌種,包括它的特性、它喜歡的食物,國際上都沒有相關文獻可供參考,只能從零開始摸索。
研發人員回憶,微生物繁殖過程中,就跟養寵物一樣,需要定時餵食,而且要餵養微生物喜歡吃的食物,才能長得快長得好,後續才有足夠的微生物培養液來做實驗。為了找到微生物喜歡的「飼料」,研發團隊著實下了一番苦功,一種一種培養基慢慢試,才試出最佳配方。
接下來,則是要研究微生物的特性,看它能不能吸附鈣離子,執行地熱井清潔工作。沒想到,在實驗過程中,卻意外發現這種特殊菌株對金離子吸附效果更好,可以吸附金、銦等金屬離子,即使是低濃度的工業廢水,這種特別的菌株還是有辦法從中吸附貴重金屬,「吸金能力」優於現行的工業廢水回收技術,堪稱是具有「吸金大法」的微生物。
因此,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下,工研院利用這種特殊菌株的特性,開發出「生物蛋白煉金術」,能夠吸附水中的金離子,並進一步回收應用,未來可使用在工業廢水中回收有價金屬,並再提供給其他的製程或用途。
這種製程相對環保,也將資源利用最大化,讓工業廢水不再是廢水,而是具有含金量的重要資源,符合循環經濟的世界潮流。
運用「生物蛋白煉金術」提煉出的工業金屬,可以用來製造含金電極或觸媒,回收的高濃度離子液可以當作原料販賣,或是製成化妝品用的金奈米顆粒等。
這項技術5、6月在高雄駁二特區展出時,外界無不對微生物竟然能煉黃金感到稱奇,也封給研發團隊「現代煉金術師」的稱號。這項技術自7月18至28日將在台北三創生活園區「解密科技寶藏」展出。
工研院﹒台灣大
業務最前線/建構超業養成系統 強化競爭力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07 03:17 經濟日報 吳育宏
在過度競爭、需求疲軟的市場環境中,能夠把產品成功銷售出去的超級業務員炙手可熱,這是大家都渴望獲得的人才。然而產、學界對業務人才的觀點,恕我有一些淺見和主流看法不同。
有人說「學校無法教導業務技能」,我認為這是把業務技能的定義看得太狹窄了。一般人認知的銷售技巧,是如何熟練的展示產品、回答顧客問題等應對進退。
但是廣義而言,業務技能是商場上「做人處事」的道理。
學校當然無法就各行各業的銷售技能,做出完整的實務訓練。但是學校的品格教育、社團活動,以及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幾乎涵蓋了所有業務人員需要的本職學能。
如果一名學生在學校有好人緣,將來和主管、客戶的應對自然不會太差。
而在學校對新知識的學習能力強、學習速度快,面對不同產業、不同產品、不同客戶,當然也比較能夠快速進入狀況,所以我從來不認為「學校教育與業務工作無關」。重點是我們不要把業務人員這個角色看得太「小」,也不要把學校的功能看得太「窄」。
另一方面,企業界不應該期待找到「即戰力」的業務人才,或只是單方面抱怨學校體制給不出好人才。
若是企業只要承接學校培養好的人才,稍做職前訓練就能投入市場開疆闢土,那麼也未免把人力資源管理想得太過容易、不切實際。
就是因為企業有人才育成的任務,才能在這樣的過程中區分出不同企業的優劣。而即使是那些已經有頂尖表現的業務人員,也需要不斷自我提升與再教育,更何況是初入社會的新鮮人呢?
所以,打算在人力市場上挖角「超級業務員」的企業,若單純認定這就是營業管理的解答,恐怕也是緣木求魚。
選進好人才只是開頭,如何訓練、分派、留任他們,才是關鍵。
一流的企業不必苦心尋找「超級業務員」,而是建構「能孕育超級業務員的系統」。前者可以用金錢在短期內解決,後者需要長期的布局與組織調整;前者是營業部門內部的課題,後者是擴及到人力資源、組織文化的議題;前者可遇不可求,後者是一種企業的DNA與長遠競爭力。
(作者是LAICA萊卡公司營運協理,本專欄每周四刊登)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