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薛承泰/年金改革的社會對話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07 02:31 聯合報 薛承泰


「年金改革委員會」六月廿三日召開第一次會,蔡總統在致詞中指出年金改革「已經急迫到現在不做馬上會後悔」。這句話好像在哪裡聽過,不過多了「急迫」的字眼!因為這三年來,光是勞保潛藏負債就增加一點五兆元,各個基金倒閉時間又更近了。

蔡總統表示「這是歷史包袱、制度問題,這不是個人問題」,一語道破年金糾結,令人不解的是,過去三年多即有機會一起面對歷史共業,只要改革不原地踏步,今天也就不會那麼急。原來過去政府改革不成功,是因為「只是政府單方面推動改變很難成功」,所以「這次年金改革採取由下而上、擴大參與原則,建立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對話平台,讓社會各界都能透過代表闡述意見」。然而,就在致詞完後,年改會就陷入對話困境,而第二次會議仍在議事規則中打轉。

確實,三年半前馬政府被要求在三個月內提出改革版本,在倉促間所進行的二四六場會議,由相關部會分頭與分層來進行,大多只能說明年金改革的必要性與基本理念,對新政府而言,這不叫「社會對話」。問題是,透過社會對話真的能畢其功於一役嗎?

「社會對話」是由各利害相關團體來進行意見表達,由於意見一定是分歧,所以協商和談判乃不可或缺。其實,我國已有十數年經驗,為了改善勞資關係,由勞資政三方的代表進行對話,每年所召開的「基本工資審議」乃典型例子;可是這些年來,不論是否達成共識,最後仍是由行政院拍板並負起責任。套句流行語,不是因為社會對話有共識,而是尊重「社會對話的歷史事實」!年改會是否也如此,大家拭目以待!

由於我國年金議題牽涉極廣並且夾雜許多歷史因素,就算是要進行社會對話,也應先分議題,各自在軍、公、教、勞、農漁牧等尋求內部、雇主與受僱者,以及跨世代的共識,再各自推具有專業的代表,進行協商與談判。今天由總統府領軍,一個卅七人所組成的委員會,並沒有進行第一階段真正由下而上的對話,不僅是某些成員的代表性受質疑,年改會的定位也不清楚。

如果總統府需要一個表達意見的平台,何不按組織法聘國策顧問,「對於國家大計,得向總統提供意見,並備諮詢」。如果要有民意基礎,那麼立法院就是最好的決戰場,在全面執政下可以很快通過改革方案。若要強調擴大參與,那麼大選期間承諾的「國是會議」要比年改會恰當,而且需說清楚兩者的關係與功能?

歐洲國家廿年前開始改革,是因為一九九○年代人口高齡化趨於明顯,且國際經濟情勢欠佳導致投資報酬率下滑,為了紓解年金財務困境推動持續性改革。改革基本內容不外乎延後退休或請領年金時間,調整所得替代率,以及減少高低所得者的給付差距等。若果涉及制度上的翻轉,那麼不是靠盍各言爾志的對話,各類專業的折衝才是重點。

改革說穿了,就是要大家「繳多領少」,因此,不少國家透過長期社會對話來尋求民眾的支持。我國當前情勢急迫,不可能長期對話,新政府何不直接拿出版本讓各界討論?透過年改會的對話裝飾,敲鑼打鼓吸引社會聚焦,或許可避免重蹈三年前的遍地開花;但別忘了,民眾的尊嚴及政府的誠信,才是關鍵的考驗!

(作者為台大兒少與家庭研究中心主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