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保1」不該是最重要的經濟目標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9 02:4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新政府在經濟持續低迷中上台,如何將經濟帶出谷底、邁向榮景,不但是全民希望所寄,也是新政府的自我期許。新政府因人民對舊政府時代的經濟不滿意而上台,因此對經濟表現格外重視,對於經濟政策的著力之深也是有目共睹。對於經濟表現,經濟成長率向來是最受重視的指標,從主計總處到各大研究機構不斷下修今年的經濟成長率,說明了台灣經濟的確面對困境。
新政府對於經濟成長率,先是林全院長表示「保1」不容易,再是新內閣宣示保1仍有機會、仍會努力保1。究竟1%的經濟成長率代表何種意義?是否值得政府設定為努力的目標?其實有頗大的討論空間。
經濟成長率衡量的是GDP(國內生產毛額)的成長率,GDP的組成是民間消費、投資毛額、政府消費支出與出口等四項的總和,再減去進口而得。過去幾年來,台灣的民間消費因低薪現象而難有明顯起色,政府支出因接近舉債上限也難有大幅成長,投資不但沒有成長,更是大幅衰退。在消費、投資、政府支出都難貢獻GDP成長之下,出口表現的良窳便是左右GDP成長的關鍵因素。
近一年來,占台灣GDP超過七成的出口,已經連續16個月衰退。以此推算,出口衰退對經濟成長的負貢獻很大,足以使經濟成長率衰退好幾個百分比。台灣經濟成長率之所以還可以「保正」甚至「保1」,其實大部分是拜「進口也大幅衰退」之賜。由於進口衰退比出口衰退嚴重,台灣的淨出口仍為正,從數字上來看,貿易對台灣的經濟成長仍有正的貢獻。
「進口嚴重衰退」使得經濟成長率不至於太差,是十分弔詭的情形。進口嚴重衰退的原因,不外乎是民間消費能力低迷導致消費財的進口減少,或是對經濟前景不看好,導致投資意願低迷、資本財的進口減少。無論原因為何,都不是正向經濟指標,卻使得經濟成長數字得以好轉。由此可知,經濟成長率有其盲點,不可盡信,也不可過度依賴。
不可否認,經濟成長率是國際間比較各國經濟表現的重要指標,政府很難視若無睹。但我們也必須說,當經濟低迷到必須靠進口嚴重衰退才能維持正的成長數字時,政府努力「保1」或「保正」已沒有多大意義!甚至我們更要擔心為了「保1」或「保正」,是否會導致政府資源運用的錯置或過度支用。
台灣今日的經濟低迷,主要來自國際景氣不佳與自身的產業、出口結構不良,然而前者並非操之在我,後者也非短短半年時間能見起色。若新政府要將「保1」視為經濟目標,勢必只能採取短期刺激措施。這些短期刺激措施,舊政府幾乎年年嘗試,結果已說明了其實成效有限,很難讓經濟振衰起敝。
由於低薪現象長年難解,消費動能很難啟動,政府的短期刺激措施往往將目標設定在投資與出口。但設定投資與出口數字目標其實非常危險,主因是,投資若只重視數字,常常難以兼顧投資內容的優劣,往往招致過度競爭、高汙染、高耗能的投資,短期雖有助於經濟成長率的數字,長期來看,卻只是資源的錯誤使用,中國大陸的殷鑑不遠,台灣也不乏其例。其次,出口若只重視數字,為了達標,若無法提高產品品質與價格,往往只能追求量產,其結果是嚴重的價格破壞,使微利與低薪現象更加難解,不但造成缺水缺電缺工的困境日益嚴重,更有害於產業升級轉型,只會使長期出口競爭力更加衰退。
新政府已意識到創新是台灣經濟最重要的解方,在這個大前提下,實在沒有必要執著於維持已經沒有多大意義的經濟成長率。勉力「保1」,政府須耗費資源與精神,不但易排擠其他更重要的經濟政策,事實上,人民也不會有深刻的感受,新政府宜慎思。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9 02:4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新政府在經濟持續低迷中上台,如何將經濟帶出谷底、邁向榮景,不但是全民希望所寄,也是新政府的自我期許。新政府因人民對舊政府時代的經濟不滿意而上台,因此對經濟表現格外重視,對於經濟政策的著力之深也是有目共睹。對於經濟表現,經濟成長率向來是最受重視的指標,從主計總處到各大研究機構不斷下修今年的經濟成長率,說明了台灣經濟的確面對困境。
新政府對於經濟成長率,先是林全院長表示「保1」不容易,再是新內閣宣示保1仍有機會、仍會努力保1。究竟1%的經濟成長率代表何種意義?是否值得政府設定為努力的目標?其實有頗大的討論空間。
經濟成長率衡量的是GDP(國內生產毛額)的成長率,GDP的組成是民間消費、投資毛額、政府消費支出與出口等四項的總和,再減去進口而得。過去幾年來,台灣的民間消費因低薪現象而難有明顯起色,政府支出因接近舉債上限也難有大幅成長,投資不但沒有成長,更是大幅衰退。在消費、投資、政府支出都難貢獻GDP成長之下,出口表現的良窳便是左右GDP成長的關鍵因素。
近一年來,占台灣GDP超過七成的出口,已經連續16個月衰退。以此推算,出口衰退對經濟成長的負貢獻很大,足以使經濟成長率衰退好幾個百分比。台灣經濟成長率之所以還可以「保正」甚至「保1」,其實大部分是拜「進口也大幅衰退」之賜。由於進口衰退比出口衰退嚴重,台灣的淨出口仍為正,從數字上來看,貿易對台灣的經濟成長仍有正的貢獻。
「進口嚴重衰退」使得經濟成長率不至於太差,是十分弔詭的情形。進口嚴重衰退的原因,不外乎是民間消費能力低迷導致消費財的進口減少,或是對經濟前景不看好,導致投資意願低迷、資本財的進口減少。無論原因為何,都不是正向經濟指標,卻使得經濟成長數字得以好轉。由此可知,經濟成長率有其盲點,不可盡信,也不可過度依賴。
不可否認,經濟成長率是國際間比較各國經濟表現的重要指標,政府很難視若無睹。但我們也必須說,當經濟低迷到必須靠進口嚴重衰退才能維持正的成長數字時,政府努力「保1」或「保正」已沒有多大意義!甚至我們更要擔心為了「保1」或「保正」,是否會導致政府資源運用的錯置或過度支用。
台灣今日的經濟低迷,主要來自國際景氣不佳與自身的產業、出口結構不良,然而前者並非操之在我,後者也非短短半年時間能見起色。若新政府要將「保1」視為經濟目標,勢必只能採取短期刺激措施。這些短期刺激措施,舊政府幾乎年年嘗試,結果已說明了其實成效有限,很難讓經濟振衰起敝。
由於低薪現象長年難解,消費動能很難啟動,政府的短期刺激措施往往將目標設定在投資與出口。但設定投資與出口數字目標其實非常危險,主因是,投資若只重視數字,常常難以兼顧投資內容的優劣,往往招致過度競爭、高汙染、高耗能的投資,短期雖有助於經濟成長率的數字,長期來看,卻只是資源的錯誤使用,中國大陸的殷鑑不遠,台灣也不乏其例。其次,出口若只重視數字,為了達標,若無法提高產品品質與價格,往往只能追求量產,其結果是嚴重的價格破壞,使微利與低薪現象更加難解,不但造成缺水缺電缺工的困境日益嚴重,更有害於產業升級轉型,只會使長期出口競爭力更加衰退。
新政府已意識到創新是台灣經濟最重要的解方,在這個大前提下,實在沒有必要執著於維持已經沒有多大意義的經濟成長率。勉力「保1」,政府須耗費資源與精神,不但易排擠其他更重要的經濟政策,事實上,人民也不會有深刻的感受,新政府宜慎思。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