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非核擁核 電力系統脆弱是關鍵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9 02:49 聯合報 張四立/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所終身特聘教授(


image
圖為台電核一廠控制室工作情形。 聯合報資料照片
分享近日核一一號機應否准予運轉發電問題的討論,看在電力專業人士的眼裡,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行政部門的高層,並未排除必要時務實評估核電在台灣低碳轉型中可扮演的階段性、功能性角色和任務的可能性,對新政府而言,已屬一大突破。憂的是,各方輿論角力,依然僅以發電端為焦點,而忽略了整體電力系統,在歷經多年政治口水洗禮後,其實早已脆弱不堪。
此處所指電力系統的脆弱,不僅指發電端,事實上,國營的綜合電業,雖獨占電力專買獨賣權,但經營決策長期接受中央及地方行政及立法機關的政治指導與監督,亦需負擔各種政策任務,累積巨額的財務虧損,迄未彌平;近日因備轉容量率下降而限電風險升高,毋寧是發電端長期處於各項技術、經濟、能源與環保的要求下,終因各項衝突的限制到達系統容許的臨界值,最終以偏低的備轉率,做為病兆,呈現多年的沉痾與體質的脆弱。

面對低碳轉型的壓力,現行台灣的電力系統,非僅發電端,且包括輸電、配電系統,以及需求端用電型態,乃至整體電業市場運作機制,均欠缺對間歇性再生能源電力的適應能力。未來隨著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的逐年擴張,整體電力系統亦須配合進行相應的技術更新,方能提升系統韌性,順利低碳轉型,範圍應涵蓋輸、配電網智慧化、各級用戶端智慧電表的裝設、以及搭配智慧電錶之多元電力交易模式與彈性電價費率設計等,以供各類型用戶自由選用。若非如此,單獨提高發電端的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就如空有載具而無交通路網,無法充分發揮再生能源投資效益,誘發能源替代效果。

但空有輸配電網路的智慧化,若欠缺公平合理的市場交易平台與交易規範,以及動態訂價方法的導入,同樣有如空有載具與路網,但是沒有交通號誌、規則與行控中心,仍無法規範市場秩序,降低市場風險,並持續提供潛在投資者誘因。

基此,推動電力系統的低碳轉型,首要應為確保短期電力供應穩定,強化發電機組的韌性,中長期則應降低整體電力系統的脆弱度,提高系統對間歇性再生能源發電的適應能力。但這些皆屬技術、資本及知識密集的長期投資,並非一蹴可幾。其中尤以電業市場運作機制的設計,是改造台灣電業體質,提升電力系統可靠度的關鍵。

然此絕非台電能一肩承擔,有賴政府針對電力供需結構、技術與市場的低碳轉型,進行整體規畫,才可務實考量階段性國家資源動員能力,進行整體資源有效配置決策。

回頭檢視近日輿論焦點,多集中在發電端的能源替代議題,甚至簡化為核能與再生能源之爭,最後不論何方辯論爭得上風,輸掉的,都是台灣電力系統低碳轉型的生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