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工業革命 邁向4.0時代
2015-06-09 02:14:0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於6月4、5日兩天召開「科技發展策略會議」(SRB),會議主軸有二,一是生產力4.0發展策略,台版生產力4.0計畫兼具美、德優點,但保有台灣特色,主要目標是2024年時要讓製造業人均產值達到1,000萬元,較目前水準提升60%,其他商業及農業人均產值也要提升40%;會議另一主題為台灣先進製造及積層製造(3D列印)發展策略,並據以擬定行動措施。

5月底本報社論,特別提及台灣需要「工業4.0」國家級戰略,因為這項革命性的變革,將影響到未來20年甚至更長的產業競爭與發展,從層次上,需要國家級,從格局及範圍上,更不應畫地自限。以德國工業4.0為例,其技術基礎是智慧網絡整合系統 (Cyber-Physical System, CPS) 及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s, IoT),以此為基礎,想像有多大,機會就有多大,因此,倘若我們把討論的範圍侷限在人力不足,以智慧機器提升生產力,基本上,這是工業革命2.0時代的舊思維,也是社會學家所批評的勞動者異化疏離時代,這不是我們所需要,而4.0可以說反而是反璞歸真,生產過程再度回歸人本。

4.0生產製造過程,不是要把勞動能力弱化的人,屏除在生產體制之外,由機器取代,而是運用科技,把生產環境塑造成更適合人的參與。過去,為了效率把生產流程段落化、機械化,每個工人只要知道生產流程一小段,但在4.0時代,卻強調客製化、系統化,參與者必須了解及掌握完整的客製任務,甚至當智慧生產流程的定義,是擴及創意與設計層面時,人與機器的相互了解及合作,就更為重要。

在應用上,透過物聯網,未來可以聯網的範圍,可能現在都難以想像,真正4.0時代的來到,人類透過聯網可以運用的資源,幾乎可以說是無遠弗屆;又例如3D列印的發明,不僅顛覆了製造技術,更打破了生產與消費者,企業及個人間的傳統界限,消費者或個人也可成為生產者,因此,3D列印的真正關鍵問題不在於技術上可以列印什麼?而是任何人都可以成為製造者(maker)後,想列印什麼就列印什麼,這樣想像空間是無窮盡的。

在這樣革命性的變革下,台灣當然有挑戰,例如,在新形態製造系統的運作下,過去,台灣企業買機器調參數能力,獨步全球,未來可能再也不是致勝秘笈,沒有自我設計設備能力,沒有關鍵技術或零組件開發能力,就等著被淘汰。

不過,在邁向4.0時代,只要敞開心胸,機會必然更多,過去台灣產業的優勢,一直是在開放式的架構下,外掛或連結一大堆應用,當蘋果電腦整合出一體成型,以無線行動為界面的封閉式架構,則徹底顛覆了台灣產業架構模式,在蘋果電腦定義的架構下,台灣過去許多應用接口與插槽反顯累贅。

但當聯網範圍跨出行動通訊範圍,甚至是無邊無界時,那麼,開放式架構外加應用模式,將會成為主流,而這也是台商的長處。另外,台灣有著完整各式各樣的產業範疇技能,一旦聯網平台架構起來,那就是台灣產業發揮萬物智慧化的時代來臨。

此次行政院科技發展策略會議,吸引超過300人參與,許多企業甚至因為人數已滿額,而無法參與,這樣的盛況已多年未見。最主要原因是,廠商了解這是不可逆的趨勢,也嗅到未來龐大商機。

新任的台灣機械工業公會理事長柯拔希說得好,政府如火如荼推「工業4.0」,不應畫地自限定位為「生產力4.0」,應投入更多資源及經費,展開「第四次工業革命」。

行政院張善政副院長在策略會議開幕致詞時,特別強調不要辜負「生產力4.0」的名稱,我們更要呼籲政府的是,把4.0當作工業革命看待,不要辜負了產業界的期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