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策略行銷/陳瑄筑…互動式服務 旅店新概念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25 04:37 經濟日報 宋健生

image
承億輕旅總經理陳瑄筑對旅行充滿熱情,要以個人化旅行觀點經營品牌。 本報系資料庫
分享國內最大的文創設計旅店集團承億文旅,去年8月推出「承億輕旅」,搶攻學生與背包客自由行商機,立刻引起網路熱議,嘉義、台南兩店平均住房率超過八成。對旅行充滿熱情的承億輕旅總經理陳瑄筑,今年10月才要過30歲生日,學生時期就是獨立的背包客的她,以個人化旅行觀點經營承億輕旅品牌。
「機會不是給準備好的人,而是給勇於去把握的人!」陳瑄筑說,大部人都是這樣告訴自己:等準備好了才去抓住機會。

品牌精神 要幫旅人圓夢

事實上,當機會出現時,即便你沒準備好,還是要勇於抓住它,然後用最短時間去學習、補足自己所欠缺的。

總部位於嘉義的承億文旅集團,旗下有「承億文旅」與「承億輕旅」兩個品牌,訴求以文創旅店及背包輕旅雙頭並進,為台灣創造全新的文創旅店產業,集團並訂2018年申請股票上櫃。

承億文旅以台灣在地文創特色為品牌核心價值,建築空間設計,均與在地人文風情銜接,不但每季與台灣新銳藝術家合作,在館內舉辦策展活動,還為旅客規劃系列文創導覽行程,在國內帶動一股文創旅店風潮。

目前,承億文旅已有「淡水吹風」、「台中鳥日子」、「嘉義商旅」、「桃城茶樣子」等四家分店;「花蓮山知道」與「虎尾春秋」,預計今年5月及9月營運,2017年還有台東「池上早稻」開幕,屆時全台將有七家分館。

去年8月,承億文旅發布全新副品牌「Light Hostel承億輕旅」,一口氣在台南、嘉義開出兩店。不到一年,花蓮及高雄新店已訂6月及7月開幕。

熱愛旅行的陳瑄筑,從學生時期,即以背包客姿態旅行過許多國家,對於背包客類型的獨立旅行者,心中有著許多細緻的觀察與想法,也嗅到了趨勢與商機。

重視環保 強化社群互動

在歐美,背包客旅行模式行之有年,台灣才剛開始。這類型的旅行者,有更多獨到的個人化旅行觀點,並樂於分享,期待旅途中與異地旅行的陌生旅客,進行心得分享與交流,帶來更深刻的旅行體認。

陳瑄筑大膽地向集團董事長戴俊郎與總經理戴淑玲建議,在集團布局上,能朝此一差異化進行新品牌規劃。而這樣充滿前瞻性的想法,很快獲得支持,承億輕旅就此誕生。

陳瑄筑分析,承億文旅與承億輕旅的不同點,在於:承億文旅是要為「旅人帶來在地深度旅行觀點」,承億輕旅則是「將旅行觀點交還給旅人與旅人之間」。

承億輕旅的定位,訴求客群為自由行旅客、獨立旅行者與亞洲背包客。希望強化社群互動,並進行多項交誼體驗等服務設計,館內重視環保素材選用,自我服務含量高,以求落實獨立旅行的品牌精神。

在服務型態上,承億輕旅規劃有標準客房及上下舖床位的團體客房,平均房價從600元起跳,最高到2,200元,房價親民並擁有旅館專業管理與服務。

為落實集團「年輕人實現夢想基地」的使命,陳瑄筑著手規劃一系列與台灣年輕學子的互動方案。她鼓勵所有懷著夢想的年輕旅人跨出尋常生活,透過旅行尋索自有的生命意義與價值。

目前,承億輕旅除旅宿服務之外,也推出多樣化與旅人互動服務體驗,包含打工換宿、藝術換宿與「旅人49小學堂」課程等,這些活動或課程,都是出自於陳瑄筑的點子。

以藝術換宿為例,年輕人可以用畫畫、在客房作裝置藝術、甚至才藝表演等申請換宿,最長可住宿一個月。旅人49小學堂則是定期在館內舉辦餐飲學習課程、環島經驗分享等,每一堂課49分鐘,讓旅客易於吸收,也藉此認識新朋友。

陳瑄筑說,承億輕旅提倡自主、分享與互相學習的獨立旅行體驗,上述活動長期開放申請,報名相當踴躍,累計已有上百組年輕的獨立旅行者,在承億輕旅實踐了他們的旅行夢想。

文創﹒背包客﹒換宿﹒嘉義﹒台南


行銷最錢線/意義定位 激起消費者共鳴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25 04:37 經濟日報 蔡益彬


這是每個行銷人最大的夢想:為品牌找到一個好定位,因為好定位會讓品牌飛上天,壞定位卻會讓品牌住套房,現在幸運的是神經行銷專家發現,「意義定位」是所有定位中,最能激起消費者共鳴的溝通方法。

「定位」這個概念是由李斯與查勞特(Ries&Trout)所發明的,他們在1972年的美國廣告年代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宣稱定位時代來臨了,文中強調「定位從產品開始…,但定位不是你對產品所做的一切,定位是你對消費者的心所做的一切」,定位從此被每個行銷人奉為圭臬:要為品牌在消費者心中找一個位置,這個位置必須未被競爭者所占駐。

但到了1980年代,製造技術的進步,讓品牌很難藉由機能及功效特性,做為定位上的競爭優勢,美國的BBDO廣告公司,曾做一個產品同質化調查,發現消費者認為,現代產品95%在功能上沒有太大差異,因此他們會選擇品質一樣,但價格較低的品牌,產品定位的效益逐漸低落。

後來行銷研究專家在調查中發現,在價格競爭時代,有些品牌卻仍能保持銷售優勢,原因是這些品牌在行銷上強調的是「生活型態」,他們將定位的焦點,從強調「產品」的屬性及利益,轉為強調「品牌」代表一種特有的生活方式及價值觀。

這種溝通方式引起消費者熱烈回響,品牌的位階也從原來附屬於產品的「識別功能」,提升成為一種「主體性價值」,專家在品牌資產調查中發現,「品牌」所創造的無形價值,甚至高於「產品」原本的有形價值。

90年代後期,神經科學家與品牌、行銷專家合作,應用科學化的儀器檢視消費者腦部對品牌的反應,發現大腦看到某些品牌會「熱血澎湃」,即血流活動會加速,例如:Apple、Nike及可口可樂等,在檢測中發現消費者一聽到這些品牌的名字,深層腦部,即產生情感與情緒等區域的邊緣系統會呈強烈反應,神經行銷專家因而知道「情感」是建立強大品牌的成功關鍵。

「情感定位」因此成為21世紀最熱門的行銷方式,行銷人員應用品牌個性、風格及各種象徵,滿足消費者心靈最深處的情感渴望。

進入網路時代,行銷人員面臨幾個巨大挑戰,如媒體的零碎分散化,大型連鎖通路的進入障礙,特別是個人網路時代的興盛,如網站、部落格、臉書等,使得企業對品牌的主導權逐漸轉移到消費者手上,因為她們在鍵盤及觸控螢幕的這一端,隨時可以參與討論,甚至拋出議題挑戰品牌的品質與行銷活動,而成為品牌真正的詮釋者。

品牌的「所有權」從企業轉移到消費者,在行動消費的時代中,企業在發展品牌定位前要瞭解,他們有發球權,但是後續的發展卻是掌握在消費者手中,因此除了情感定位外,還有什麼方式能更有效地與消費者互動,讓他們能主動參與品牌的活動?

答案是「意義定位」,神經行銷專家從現代腦科學、行為經濟學與社會文化學等,對消費者進行整合研究後發現,千禧年後的消費者,在家庭、學校、工作及社會中都存在一種「意義缺乏感」,他們發現「有意義的訊息」,能立即激起大腦在理智、情感、生物及本能上的同時(同步發射的神經元,會形成緊密的連結)注意及反應,換句話說,意義性的品牌訊息,能迅速啟動大腦的意識及非意識,而引起消費者的高度共鳴。

如果你已應用過產品、生活型態、情感等定位策略而成效不大時,現在就請改弦易轍進行以下兩個動作:首先,將低階的產品定位,升級到高階的「意義定位」,以創造品牌與消費者直接對話的機會,其次你要發展一個有意義的定位主張及互動平台,讓消費者樂於連結、參與討論並分享,這個有「意義」的行動行銷活動將能讓你以最少的廣告費,贏得最多的掌聲與共鳴,你的業績也將會更上一層樓。

(作者是台北神經行銷研究室執行顧問,本專欄每周一刊登)

美國﹒台北﹒臉書﹒可口可樂﹒顧問

好書導讀/台灣需要更多改變的力量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25 04:37 經濟日報 胡立台


現在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經濟不見轉機的台灣,面對銀髮海嘯的照護壓力、食物生產與消費產業鏈的斷裂、加劇的城鄉差距與資源不均,三股難題又糾結成為更難以化解的社會危機。

但是,這也是最好的時代──因為社會上有許多人不僅看到了問題,更把難題看成是挑戰與機會,利用知識、解析問題之後,嘗試以全新的社會設計為台灣危機提出解答。

《台灣社會創新關鍵報告》就是這樣一本由創新及行動譜寫出的「台灣希望之書」。

即將滿四歲的社企流,作為台灣社企界的領頭羊、催生者,四年來,聯合報系「願景工程」一直都是社企流的忠實夥伴,各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領域,傳遞出社會企業、社會創新的理念。

在社企流四周年前夕,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很榮幸與腳步愈見穩健、 視野愈見寬廣、組織愈見成熟的社企流再度合作,共同推出《台灣社會創新關鍵報告》,扣緊台灣目前最重要的「城鄉、銀髮、食農」三大主題,記述了24個社會創新的組織,書寫各組織為了解決什麼問題而生、期待怎樣的社會願景、以什麼樣的創新設計解決、得到怎樣的成果,遭遇如何的挑戰及困境。

每一個個案故事,都是有一群人看到了問題,看到了人的需要,不論是在城、在鄉,對每一個必須滿足的需求,以知識為基礎,加上創新思維,期望帶來真實的改變。

這是一本充滿實踐智慧與深耕勇氣的書。讓更多有心想挽起袖子,解決眼中所見問題的有心人,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開始的勇氣,也找到實踐步驟與方法。在前人的經驗與基礎上,後繼者能走得更遠、做得更踏實。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啟動至今,已經第五年了。「願景工程」是聯合報60周年社慶時,董事長王文杉對社會許下「努力讓台灣更好」的承諾而開始推動的,並將它列為聯合報系的核心工作、核心價值。

四年來,「願景工程」推出近30個大型專題,其中「社會企業」在台灣媒體中,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是最早倡導這個新趨勢的。

四年來,我們以媒體角色,引介新觀念,讓「社會企業」由必須在版面附上「新聞辭典」以解釋其義的陌生名詞,到如今「社企」已成為年輕人與政府官員都琅琅上口的共識詞彙。我們見證並參與了一個新穎觀念是如何在台灣土地生根、發芽及茁壯的過程。

我們相信:改變是可能的。

期待這本書,也讓更多有心投入「社會創新」改變社會的朋友,有個更好的引路藍圖。

(作者是聯合報系願景工作室執行長,本文摘自《讓改變成真──台灣社會創新關鍵報告》)

社企﹒願景﹒社會企業
●不是廢文!想看編輯精選新聞?快加入聯合新聞網LIN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