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里馬場列花博 翻出珍貴外交史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8-04-25 23:38聯合報 記者黑中亮/台中報導
阿拉伯馬「安曼」的後代,是目前后里馬場唯一純種馬的「種馬」。 圖/觀旅局提供
將以公馬「安曼」為意象 塑造綠雕
到台中的后里馬場看馬、騎馬,是很多人的記憶,台中市府將馬場變身花博園區,也翻出一頁珍貴「外交紀念史」,這群「阿拉伯馬」將現蹤台中花博外,還特別以來自約旦的阿拉伯公馬「安曼」為意象,塑造「綠雕」藝術裝置,預期可成為熱門打卡景點。
民國62年 約旦贈我6匹阿拉伯馬
中市觀光旅遊局表示,后里馬場過去馴養不同種類馬隻,最特別就是來自中東約旦的阿拉伯馬;背後還暗藏一段珍貴外交史,民國46年我國曾與約旦建立大使級的外交關係,當年約旦國王胡笙抵台訪問,為增進兩國外交關係,胡笙於民國62年贈送我國6匹純種阿拉伯馬。
觀旅局說,阿拉伯馬是世上三大寶馬之一,非常珍貴,為強調血統純正不允許「混血」,一般馴養在中東皇室,更顯神秘;這些體態優美、神秘的阿拉伯馬隻,目前仍在后里馬場繁衍。
1970年代約旦送我國6匹純種阿拉伯馬,「安曼」是唯一的公馬。 圖/觀旅局提供
后里馬場目前共有29匹馬,受到園方妥善的照料,健康情形良好。 圖/觀旅局提供
當年台灣影片取景 借用馬匹拍攝
當年的6匹純種馬中,包含純白的公馬名叫「安曼」,另5匹是母馬,風靡不少馬迷;民國60年代許多台灣愛國影片包括《西施》、《還我河山》、《田單復國》等片,都在后里馬場取景及借用馬匹拍攝。
2018台中花博,會以阿拉伯公馬「安曼」為意象,在后里園區塑造綠雕藝術裝置,紀念這段珍貴的外交歷史故事。
阿拉伯馬「安曼」孫子接棒成種馬 24小時照顧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8-04-25 23:45聯合報 記者黑中亮/台中報導
1970年代約旦國王胡笙送我國6匹純種阿拉伯馬,「安曼」是唯一的公馬。 圖/觀旅局提供
后里目前馴養共29匹馬,定期安排獸醫健康管控,生活情況良好;當年唯一的阿拉伯公馬「安曼」已繁衍到第三代,孫子「華昫」接棒成為馬場唯一的純種「種馬」,繼續扮演傳承育種的角色。
當年約旦國王胡笙送的這6匹馬,具有極強耐力;據后里馬場人員表示,民國60至70年代的救國團便在后里馬場舉辦暑期自強活動,騎士隊也使用阿拉伯馬作為學員座騎;阿拉伯馬對我國馬匹育種、繁殖及后里馬場騎兵訓練、甚至是帶動國內馬術運動,功不可没。
但馬場內的阿拉伯馬至今只剩個位數,其他是引進美國馬;中市觀光旅遊局指出,這些馬平均年齡15歲以上,屬於中壯年,有專業的飼養員24小時照顧,主食是草塊,還補充燕麥、薏米等副食品,營養充足、高大健壯。
后里馬場目前配合花博園區施工,從前年底關閉至今,要等到花博今年9月試營運才會重新開放;觀旅局指出,這些珍貴的阿拉伯馬主要供觀賞,安排「馬術表演」、「體驗騎乘」會引進新馬。
后里馬場﹒花博﹒約
公告版位
- Apr 25 Wed 2018 00:48
后里馬場列花博 翻出珍貴外交史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