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破解大腦運作秘密 台、美大學合力
2015-04-25 03:15:16 聯合報 記者李青霖/新竹報導
清華大學腦科學中心與東海大學應用物理系、美國印第安那大學、聖地牙哥Kavli腦與心智研究院國際研究團隊,以果蠅為模式生物,以「連結體」概念,對腦內資訊流動模式提出初步解答,發表在頂尖期刊「當代生物學」,是破解大腦運作秘密的一大步。
清大指出,團隊提出外界訊號進入果蠅大腦後的資訊流動模型,解析嗅覺、聽覺、視覺等刺激訊號,了解生物從感官輸入到運動輸出的資訊流通路徑,對了解「大腦如何運作」課題,具特殊意義。
「連結體」概念最早由印第安那大學Olaf Sporns提出,主張研究大腦應先測繪出大腦各區域的連結圖譜,再進行個別功能迴路的細部研究,才有可能理解大腦結構與功能。
2011年清大講座教授江安世領軍的清大腦科學中心與國家高速網路中心,合作發表果蠅大腦神經元影像資料庫,是全球第一個細胞尺度的大腦連結體,也是「連結體時代」的里程碑。
「這波以連結體為核心概念的腦科學研究浪潮中,台灣已搶得先機」清大腦科學中心指出,專長理論物理與計算生物學的東海大學應物系教授施奇廷加入後,讓果蠅連結體的研究,進入系統化、定量化層次。
施奇廷引入數理科學及數據分析研究方法,梳理實驗團隊累積的龐雜影像資料,建構簡潔的果蠅標準大腦網路模型;再與Olaf Sporns教授合作,藉複雜網路理論分析,發現果蠅大腦網路可分五個功能群組,掌管各種感官信號的輸入與整合。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