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大陸產業崛起 台灣兩招反制
2015-05-01 02:08:0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近來中國大陸電子業正加緊布局腳步,從金沙江集團收購飛利浦旗下LED廠Lumileds,到京東方宣布加碼投資10.5代及8.5代大型面板廠,另外積極研議投入DRAM產業,太陽能產業也持續進行大規模整併與淘汰。過去這些領域被台灣稱為「四大慘業」,如今產業才剛恢復一點生機,中國的大動作,無疑又為台灣帶來很大的競爭變數。
大陸大舉投入電子業上下游並對台灣形成壓力,早就不是新聞,但在對岸頻頻出招之際,台灣產業要如何進行內部調整,以應對中國不斷帶來的挑戰,才是此刻最重要的當務之急。
仔細檢討目前台灣四大產業的不足之處,有兩點是台灣企業最該優先做的事。首先,產業應該進行整合與併購,而且不論國內或國外,都應該加緊進行,尤其是針對台灣最缺乏的條件與資源,更應透過合併與收購取得,以建立下一波勝出的競爭優勢,這些條件除了專利技術外,還有品牌、通路、客戶及人才等。
以發光二極體(LED)產業為例,其實飛利浦早已有意出售Lumileds股權,台灣先前也有公司與其洽商,但都失之交臂,相當可惜,最後被大陸金沙江集團收購,大陸藉此突破國際大廠的專利保護傘,未來不只取得進軍國際市場的門票,也會對產業產生相當大的破壞力。
有人說,台灣在國際併購上輸給大陸,是因為資金實力不夠,但其實台灣電子業過去30年累積了豐厚資產,絕對有能力進行跨國併購,問題不在資金,而是企圖心,企業主是否拿出當年拚搏的創業精神,才是決勝負的關鍵,尤其是排行前十強的電子集團,擁有最好的資源與條件,更應成為海外併購的領頭羊。
除了國際併購外,台灣內部的整併,也迫不及待。以面板、太陽能及LED產業為例,目前台灣仍充斥著過多的公司重覆做一樣的事,導致經濟規模不夠、資源浪費甚至淪為殺價競爭,絕對需要進一步整併或淘汰。此外,合併能否促成,關鍵在企業主的心態,若領導者願意捐棄成見,把眼光放遠,忍受「大權旁落」,將公司交給經營能力更好的人,通常是「能捨才能得」,果實反而更甜美。
當然,合併無法解決所有問題,經濟規模只是競爭的基礎之一,企業除了要做大,更要做強,有沒有特色與差異化,才是競爭最重要的利器。因此,面對大陸企業的來勢洶洶,台灣應該努力的第二件事,就是如何在原來比大陸更成熟的產業基礎及管理能力上,以先進技術與管理創新規格,進一步提升價值並厚實企業競爭力。
例如,以四大產業中表現較佳的面板業為例,從金融海嘯至今,台灣面板業由於財務壓力與缺乏像韓商的產業鏈整合,導致市占率流失,獲利能力也受到重擊,但即使屈居劣勢,台灣面板業仍然在部分產品與技術上做到領先,例如最先推出4K2K高解析度面板,以及精算切割出特殊面板尺寸,達到更好的性價比與更高的利潤率,發揮台商以小搏大的精神,也讓經濟規模更大的韓商不再專美於前。
此外,曾經讓台灣及日本都遭遇流血殺戮的DRAM業,如今全球已整併至只剩三星、美光、海力士等三大集團,大陸若想切入這個行業,勢必要有五至十年的長期抗戰準備,台灣在DRAM行業已累積20餘年的經驗,若能爭取技術與管理輸出的機會,也不啻是產業發展遇到瓶頸後,一個轉進求生的良機。
回顧四大產業發展史,可以發現產業從日、韓、台灣一路發展到大陸,因為不斷有新加入者,激烈競爭一直沒有停歇,如今大陸大舉投資擴廠,正如十幾年前的台灣,而對比過去日本遭遇台灣的挑戰,如今已有不少企業因不堪競爭退出市場,台灣若無法努力轉型,難免步上日本後塵,這恐怕是此刻台灣產業界最該警惕之處。
公告版位
- May 01 Fri 2015 06:43
經濟/大陸產業崛起 台灣兩招反制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