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司改國是會/吵鬧多 討論少 司改蒙塵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5-01 01:08聯合報 吳景欽/真理大學法律系主任(新北市)


繼某位國立大學法律系教授退出司改國是會議後,又有一名律師跟進,而法官、檢察官界也紛紛響應,要求具有審檢身分的司改委員,全面退出國是會議。原本深受各界期待的司改國是會議,是否能繼續走下去,不得而知,卻已將此次會議的問題給掀開來。

關於司改國是會議,僅是依據總統府所頒布的設置要點而來,因無任何法律授權,基於機關法定原則,此會議就是種臨時與任務性的組織,而其所為的決議,因是由不具民主性的司改委員所為,既無拘束行政、司法機關之效力,也只能提供給立法者參考。雖然,司改國是會議的決定僅能是諮詢,但因現在的執政黨於國會掌握過半席次,仍可透過總統的意志來加以落實,惟同黨的立委,屆時是否會全力配合致成橡皮圖章,實也屬未知。

更值注意的是,司法改革,往往涉及基本結構之變動,實非三年、五年可完成,而是得耗上十年以上的大工程。惟總統任期,最長不過八年,故司改成果必由後繼者所收割,若思及於此,為了政治利益,就很易出現能立竿見影,卻又屬草率的改革。而就算在任內投注極大的心力來改革,除會受到強大的反彈聲浪與阻礙外,將來的主事者也未必買帳,甚至會以前任的改革方向錯誤,造成司法威信更加低落,來推動新一波司改,致不可能有延續性。

尤其是此次司改會議,雖規畫五個分組討論之議題,即建立保護被害人、公正專業、高效率、透明親近與維護社會安全的司法等,但每組所要討論者,動輒超過十個爭點,再加以委員臨時加入的議題,在短短數月的時間,根本無從充分辯論與溝通,就使會議進行,很易陷入各說各話、各自表述,甚至是空泛無邊的創意展現。而各組召集人,若又為了趕進度,即便討論未臻成熟,亦可能倉促進入半數決,致讓決議的正當性蒙上陰影。

更糟的是,五個組的分工不明且重疊性太高,致會出現某組已經決定的議題,再被他組重複討論的詭異現象,不僅會造成歧異的決議,更帶來各組間的心結,致使已經紛爭不斷的司改會議,更生混亂。

而此次司改會議,雖號稱由過半非法律人參與,但於每次開會,由司法院與法務部所提供的資料,既複雜且專業,連法律專業者也難吸收,更何況是一般人。則在如此的情境下,整個司改會議,本應成為主角的非法律人,恐成為旁觀者,這絕對與此次會議,目的在建立屬於人民的司法相違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