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彭博資訊專欄/安倍拚經濟 國內才是關鍵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
2014.07.29 02:55 am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爭取對抗中國的盟邦上不遺餘力,除了遍訪東南亞、澳洲、印度外,上周五又展開拉丁美洲五國行程。然而如果他把精力重新聚焦在最需要的國內,可能對日本更有好處。

日本官員說,安倍的拉美之行可望提振對該區的出口,尤其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稍早也訪問該區。日本出口確實需要提振:6月的出口比去年同期萎縮2%。

這個數字凸顯安倍真正面對的問題。安倍經濟學的成效還不如預期,安倍目標的競爭力部分即「第三支箭」仍未射出,而財政與貨幣另兩支箭的效果已僅止於此。

貨幣刺激已壓低日圓,但出口並未提振,反而升高進口產品價格。今年上半年的貿易逆差創下1979年來最高,國內物價雖一如預期上漲,但日銀把通膨提高到2%目標的能力仍大有疑問。

財政刺激也達到極限,實質所得因為安倍4月提高消費稅而承受壓力;加稅的目的則是為控制龐大的公共債務。在此同時,坐擁2.3兆美元現金的日本企業,仍遲遲不願投資在新設備或加薪。

供給面的改革將必須接棒。安倍截至目前最有企圖心的作為是,6月底公布一套複雜的結構改革計畫。許多規劃立意良好,例如強化企業治理和促進女性參與勞動力特別受好評,但改革大多力道不足,且過於繁瑣勢必削弱其影響。在日本迫切需要、且安倍曾經承諾的勞動市場、移民和稅制改革上,則因付諸闕如而飽受惡評。

安倍並未集中力量在這方面,反而耗費他逐漸減弱的政治資本在新安全政策,修改日本「集體自衛權」的立場,弱化戰後對和平主義的承諾。這項修改雖然長期以來獲得美國支持,但並不受歡迎。

為了繼續推動安倍經濟學,安倍承擔不起政治資本的折損。新結構改革遭遇強大抗拒,安倍的自民黨已開始搖擺,安倍必須靠高支持率才能獲勝。同樣的,安倍必須面對國內農民團體,才能克服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的談判障礙。

二度出任首相的安倍低估了這個問題。他再三承諾將把全力集中在經濟上,不會像2006-2007年第一任時那樣、為日本民族主義者關心的議題而分心。他嘴巴說堅持承諾,但嘴巴說還不夠。規劃中的內閣改組將是安倍重用強力改革者的好機會,包括任用更高知名度的女性閣員。

如果安倍無力改變日本經濟,空有海外盟友將無濟於事。

(作者為彭博資訊編輯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