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甲午120周年 日艦隊出征地現為自衛隊基地
‧朝鮮日報中文網 2014/07/29
【朝鮮日報/記者李漢洙/佐世保、廣島、下關/朝鮮日報中文網提供】
「東經129度43分,日本最西端車站」,來到日本九州西北部港口城市佐世保車站的檢票口處,可以看到一人高的木牌上寫着這樣一句話。記者在福岡博多站坐了兩個小時的火車來到這裡。日本最西部是距離中國大陸最近的地方。120年前從這個港口出發的日本艦隊,於1894年7月25日在韓國牙山灣丰島附近海域突襲了清朝戰艦。這就是日本和中國爭奪朝鮮統治權的中日甲午戰爭的導火線。
120年前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時,日本艦隊從佐世保軍港啟航出征。週圍有小山環繞着港口。照片左側為海上自衛隊基地,中間是美軍軍港。朝鮮日報記者攝影
日本毫不反省過去 到處炫昔日輝煌
中日甲午戰爭是成功實現近代化的日本發動的第一次對外侵略戰爭。此後日本又陸續投身於日俄戰爭、強制合併韓國、侵華戰爭、太平洋戰爭。可以說,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戰爭是在佐世保打響的。 日本海上自衛隊現在駐紮在佐世保。從車站沿着濱海路步行20多分鐘後再望向港口,可以看到大小不等的自衛隊軍艦停靠在港口。美國海軍基地就位於自衛隊基地旁的港口。基地內有大型軍艦。可以說,這裡仍然是戰略要塞。 旅遊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員指着地圖說:「在山上可以將自衛隊和美軍軍港盡收眼底。」記者登上了高364米的弓張岳展望台。登山路都是茂密的林蔭路。樹林的名稱叫「保安林」。從山頂展望台向下望去,可以看到港口被小山包圍。戰艦可以通過狹窄的海峽出去,但外面的船要想進入這裡並非易事。日本在甲午戰爭爆發5年前將海軍司令部(鎮守府)設在這個天賜的好地方,在這裡籌劃戰爭。 免費開放的市內「海上自衛隊史料館」的展品都是對過去榮耀的回憶。看不到日本對侵略戰爭的任何反省之意。資料中寫着「1882年根據軍艦整頓計劃案制定了8年內投入2400萬日元建造32艘軍艦的計劃」、「1889年頒佈憲法時準備對清朝發動戰爭」、「(甲午戰爭中)清朝北洋艦隊實力不夠,戰爭以發展為近代國家海軍的日本海軍完勝告終」。對於日本的「侵略」行為,資料中記錄的不是「進軍」,而是「擴張」。 廣島大本營曾是「戰爭首都」
日本在甲午戰爭中可謂是舉全國之力。戰爭爆發後,日本在廣島設立了戰爭指揮總部「大本營」。1894年9月15日至戰爭結束的翌年4月27日,日本明治天皇一直在廣島大本營指揮戰爭。日本還在這裡召開了帝國議會。縱觀日本近現代史,只有這段時期在東京以外的地方召開帝國議會。因此,可以說在甲午戰爭期間廣島曾是臨時戰爭首都。
圖為,運送兵力和戰爭物資的宇品港的鐵路。不知道誰在這裡放了一束花。
大本營位於廣島城天守閣前。大本營建築物在美軍1945年8月發動原子彈襲擊時被炸燬。現在只剩下地基和樓梯等遺跡。來這裡野游的女初中生們驚訝地說:「這裡是大本營?不知道。」為了方便打仗,日本還將鐵路鋪到廣島南部宇品港。他們從這裡輸送兵力和戰爭物資。這裡現在改建成公園。在用部分被遺留的鐵路製作的造型物前,不知道誰放了一束花。 日本還在廣島東部乘火車需要40分鐘的吳港設立了海軍鎮守府。設立時間和佐世保一樣是1889年。吳港車站前的大和博物館的資料中寫道:「佐世保是進軍大陸的前方基地,而位於內海的吳港鎮守府則是建造艦艇和製造大炮、地雷的兵工廠。」 資料還介紹稱,甲午戰爭時期在這裡維修艦艇。日本引以為傲的巨型戰艦「大和戰艦」就是在這裡建造的。吳港的城市標語也是「大和號的故鄉」。這裡貼出的海報顯示,7月12日至9月23日將舉行「大和號和武藏號戰艦下水儀式」特別展。 佐世保南側港口城市長崎地區也建造了戰艦。三菱造船廠史料館中展出了這裡建造的戰艦照片、當時的軍艦發動機等。日本正在推進於2015年以「明治日本的工業革命遺產」之名為這些戰爭設施申遺。 設在下關的伊藤博文銅像
1895年4月17日簽訂《下關條約》後,甲午戰爭宣告結束。這是一場日本單方面獲勝的戰爭。台灣淪為日本的第一個殖民地。清朝支付了2.3億兩白銀作為戰爭賠款。這一金額相當於當時清朝國家預算的3倍、日本年財政收入的8倍。在甲午戰爭中戰敗的中國成為全球列強的半殖民地。 清朝北洋艦隊的總指揮李鴻章為了簽署條約親自來到下關,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相對而坐。對話地點是河豚料理店「春帆樓」,這個名字是伊藤博文取的,意為「在春季的大海上揚帆起航」。「春帆樓」現在依然在營業,還被指定為「國家歷史遺跡」。春帆樓旁邊的日清講和紀念館內重現了清朝和日本代表當時所坐的位置。日本代表伊藤博文和外相陸奧宗光的銅像在建築旁並排而立。 記者來到佐世保的時間是本月9日。受第八號颱風「浣熊」的影響,記者遭遇狂風暴雨,雨傘都被吹得向後傾斜。氣象廳官員在電視節目中說,現在的降雨量是「前所未有」的。當地還發佈了特別警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前一天訪問澳大利亞,簽署了《防衛裝備合作協議》。兩天后,他前往巴布亞紐幾內亞參拜了日本陣亡者紀念碑。日本通過解禁集體自衛權,在二戰戰敗69年後重新成為戰爭國家。「前所未有」的大暴風正吹向東北亞。
記者直擊甲午戰場 中國建博物館銘記國恥
‧朝鮮日報中文網 2014/07/29
【朝鮮日報/記者李漢洙/中國威海、劉公島/朝鮮日報中文網提供】
「勿忘國殤,海洋強國。」
劉公島入口處的廣告牌上寫著:「勿忘國殤,海洋強國」。
一登上距離中國山東半島威海市5公里遠的劉公島,大型廣告牌上的紅字便映入眼簾。外表雖然用人造花裝飾得十分漂亮,但內容卻毅然決然。口號下方還寫著「甲午戰爭120周年」。中國政府1985年將這個島嶼整體打造成「甲午戰爭博物館」。前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親自題寫了館名。中國政府還於2008年設立了面積達4000平方米的陳列館。陳列館館長王記華表示:「這是為了教育國人勿忘國恥。每年有140萬人來這裡參觀,其中包括學生和家庭訪客等。」本月16日雖然是平日,但陳列館內還是擠滿了人。
淪陷的北洋艦隊司令部劉公島
甲午戰爭爆發時,清朝北洋艦隊的司令部位於劉公島。劉公島面積為3.15平方公里。日軍1895年2月17日占領劉公島後,戰爭實際上已經結束。提督丁汝昌給北洋大臣李鴻章發去電報稱:「戰艦已經沈沒。無能為力。」然後自殺殉國。首都北京當時也岌岌可危。清朝舉旗投降。
劉公島被譽為堅不可摧的要塞。陸地像伸出的兩只胳膊一樣環抱島嶼。相當於兩只胳膊的南北陸地上都設有炮臺鎮守島嶼。島嶼和陸地之間還布滿了水雷,敵方戰艦很難靠近。因此,日軍選擇繞道而行。他們1月20日登陸山東半島最東端的成山頭龍須島,然後向西部進軍。10天後的1月30日占領南側炮臺,2月2日占領了北側炮臺。
提督丁汝昌在炮臺落入日軍手中之前曾想炸毀炮臺,但未能如願。日軍從2月4日開始利用清軍設置的炮臺攻擊劉公島。外面的日本艦隊蓄勢待發。日軍當時登陸的成山頭地區已經很難找到當時留下的痕跡。這裡現在已經成為旅遊勝地。這裡是中國的最東端,是最早看到太陽的地方,所以有很多遊客來這裡看日出。
博物館重點展示日軍的慘無人道
2008年建於劉公島的甲午戰爭博物館陳列館。16日雖然是平日,但陳列館內還是擠滿了遊客。劉公島曾是清朝北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朝鮮日報記者攝影
劉公島甲午戰爭博物館重點展示了戰敗的恥辱。博物館中用漢語、英語、韓語同時記載了清軍在多次戰鬥中連續失敗的事實。但沒有日語。資料內容包括:「日本在朝鮮發生東學黨農民起義後,以保護大使館和商人為借口讓大批軍隊進駐朝鮮,並在沒有宣戰的情況下發動了甲午戰爭」、「1894年9月17日發生的黃海海戰中,北洋艦隊損失5艘戰艦。這次海戰結束後,清軍失去了黃海制海權」、「日軍兵分兩路,第一分隊突破鴨綠江防線,第二分隊從南側占領旅順。接著兩軍會合威脅北京和天津」、「屢戰屢敗致使清政府不得不求和。清朝簽署喪權辱國的《馬關(下關)條約》後,除支付巨額戰爭賠款外,還割讓了臺灣和澎湖列島,中國的半殖民地處境進一步惡化」等。
博物館還展示了日軍慘無人道的行為。資料指出,日軍占領旅順後屠殺了包括婦女、兒童在內的兩萬名百姓。日本學者也承認「旅順大屠殺」,但日本國內相關展館中找不到這一記錄。在博物館內可以看到日本軍人用長刀刺殺中國人的照片,以及把死者埋在大坑裡的照片。還有被強奸之前欲跳井自殺的婦女蠟像。
曾遭到破壞的戰艦被復原 甲午戰爭時期清朝的最大戰艦「定遠」號(7335噸級)現在就停靠在威海港口,內部被改裝為陳列館。劉公島淪陷時,「定遠」號遭到嚴重破壞。日軍拆解了「定遠」號並將部分鐵制品運回日本,用於修建寺廟和私宅。博物館還介紹了「濟遠」號(2300噸級)的坎坷命運。資料指出:「『濟』’號在甲午戰爭時期被日軍俘獲,1904年發生日俄戰爭時在旅順前海沈沒。中國政府於1986年和1988年將船體打撈上岸。」
有必要如此詳細地記載戰爭恥辱並對外展示嗎?作為博物館第一任館長在島上工作了20多年的戚俊傑說:「日本至今不承認自己的罪行,否認侵略歷史。這讓中國政府和人民十分憤怒。因此我們要通過展示這些資料來提高警惕。當今中國和120年前不可同日而語。我們追求和平,但也不懼怕戰爭。」陳列館出口處還寫著:「甲午戰敗的屈辱歷史,再次表明『落後就要挨打』!今天中國960萬平方公里領土和300萬平方公里海洋國土,需要強大的海防力量做保障。我們應以史為鑒,面向未來,構築海上鋼鐵長城,謀求和平與發展,讓歷史的悲劇不再重演。」
中國將甲午戰爭中的「敗將」稱為「英雄」。他們在丁汝昌生前居住過的官邸前設立了一個大型銅像,並在介紹資料中寫道:「丁汝昌不顧個人生死榮辱,帶領少數兵力堅守孤島,最後自殺殉國。」王記華說:「雖然沒有取勝,但他是為國家而戰並殉國,所以稱得上是英雄。」
【2014-07-25/朝鮮日報中文網】
‧朝鮮日報中文網 2014/07/29
【朝鮮日報/記者李漢洙/佐世保、廣島、下關/朝鮮日報中文網提供】
「東經129度43分,日本最西端車站」,來到日本九州西北部港口城市佐世保車站的檢票口處,可以看到一人高的木牌上寫着這樣一句話。記者在福岡博多站坐了兩個小時的火車來到這裡。日本最西部是距離中國大陸最近的地方。120年前從這個港口出發的日本艦隊,於1894年7月25日在韓國牙山灣丰島附近海域突襲了清朝戰艦。這就是日本和中國爭奪朝鮮統治權的中日甲午戰爭的導火線。
120年前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時,日本艦隊從佐世保軍港啟航出征。週圍有小山環繞着港口。照片左側為海上自衛隊基地,中間是美軍軍港。朝鮮日報記者攝影
日本毫不反省過去 到處炫昔日輝煌
中日甲午戰爭是成功實現近代化的日本發動的第一次對外侵略戰爭。此後日本又陸續投身於日俄戰爭、強制合併韓國、侵華戰爭、太平洋戰爭。可以說,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戰爭是在佐世保打響的。 日本海上自衛隊現在駐紮在佐世保。從車站沿着濱海路步行20多分鐘後再望向港口,可以看到大小不等的自衛隊軍艦停靠在港口。美國海軍基地就位於自衛隊基地旁的港口。基地內有大型軍艦。可以說,這裡仍然是戰略要塞。 旅遊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員指着地圖說:「在山上可以將自衛隊和美軍軍港盡收眼底。」記者登上了高364米的弓張岳展望台。登山路都是茂密的林蔭路。樹林的名稱叫「保安林」。從山頂展望台向下望去,可以看到港口被小山包圍。戰艦可以通過狹窄的海峽出去,但外面的船要想進入這裡並非易事。日本在甲午戰爭爆發5年前將海軍司令部(鎮守府)設在這個天賜的好地方,在這裡籌劃戰爭。 免費開放的市內「海上自衛隊史料館」的展品都是對過去榮耀的回憶。看不到日本對侵略戰爭的任何反省之意。資料中寫着「1882年根據軍艦整頓計劃案制定了8年內投入2400萬日元建造32艘軍艦的計劃」、「1889年頒佈憲法時準備對清朝發動戰爭」、「(甲午戰爭中)清朝北洋艦隊實力不夠,戰爭以發展為近代國家海軍的日本海軍完勝告終」。對於日本的「侵略」行為,資料中記錄的不是「進軍」,而是「擴張」。 廣島大本營曾是「戰爭首都」
日本在甲午戰爭中可謂是舉全國之力。戰爭爆發後,日本在廣島設立了戰爭指揮總部「大本營」。1894年9月15日至戰爭結束的翌年4月27日,日本明治天皇一直在廣島大本營指揮戰爭。日本還在這裡召開了帝國議會。縱觀日本近現代史,只有這段時期在東京以外的地方召開帝國議會。因此,可以說在甲午戰爭期間廣島曾是臨時戰爭首都。
圖為,運送兵力和戰爭物資的宇品港的鐵路。不知道誰在這裡放了一束花。
大本營位於廣島城天守閣前。大本營建築物在美軍1945年8月發動原子彈襲擊時被炸燬。現在只剩下地基和樓梯等遺跡。來這裡野游的女初中生們驚訝地說:「這裡是大本營?不知道。」為了方便打仗,日本還將鐵路鋪到廣島南部宇品港。他們從這裡輸送兵力和戰爭物資。這裡現在改建成公園。在用部分被遺留的鐵路製作的造型物前,不知道誰放了一束花。 日本還在廣島東部乘火車需要40分鐘的吳港設立了海軍鎮守府。設立時間和佐世保一樣是1889年。吳港車站前的大和博物館的資料中寫道:「佐世保是進軍大陸的前方基地,而位於內海的吳港鎮守府則是建造艦艇和製造大炮、地雷的兵工廠。」 資料還介紹稱,甲午戰爭時期在這裡維修艦艇。日本引以為傲的巨型戰艦「大和戰艦」就是在這裡建造的。吳港的城市標語也是「大和號的故鄉」。這裡貼出的海報顯示,7月12日至9月23日將舉行「大和號和武藏號戰艦下水儀式」特別展。 佐世保南側港口城市長崎地區也建造了戰艦。三菱造船廠史料館中展出了這裡建造的戰艦照片、當時的軍艦發動機等。日本正在推進於2015年以「明治日本的工業革命遺產」之名為這些戰爭設施申遺。 設在下關的伊藤博文銅像
1895年4月17日簽訂《下關條約》後,甲午戰爭宣告結束。這是一場日本單方面獲勝的戰爭。台灣淪為日本的第一個殖民地。清朝支付了2.3億兩白銀作為戰爭賠款。這一金額相當於當時清朝國家預算的3倍、日本年財政收入的8倍。在甲午戰爭中戰敗的中國成為全球列強的半殖民地。 清朝北洋艦隊的總指揮李鴻章為了簽署條約親自來到下關,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相對而坐。對話地點是河豚料理店「春帆樓」,這個名字是伊藤博文取的,意為「在春季的大海上揚帆起航」。「春帆樓」現在依然在營業,還被指定為「國家歷史遺跡」。春帆樓旁邊的日清講和紀念館內重現了清朝和日本代表當時所坐的位置。日本代表伊藤博文和外相陸奧宗光的銅像在建築旁並排而立。 記者來到佐世保的時間是本月9日。受第八號颱風「浣熊」的影響,記者遭遇狂風暴雨,雨傘都被吹得向後傾斜。氣象廳官員在電視節目中說,現在的降雨量是「前所未有」的。當地還發佈了特別警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前一天訪問澳大利亞,簽署了《防衛裝備合作協議》。兩天后,他前往巴布亞紐幾內亞參拜了日本陣亡者紀念碑。日本通過解禁集體自衛權,在二戰戰敗69年後重新成為戰爭國家。「前所未有」的大暴風正吹向東北亞。
記者直擊甲午戰場 中國建博物館銘記國恥
‧朝鮮日報中文網 2014/07/29
【朝鮮日報/記者李漢洙/中國威海、劉公島/朝鮮日報中文網提供】
「勿忘國殤,海洋強國。」
劉公島入口處的廣告牌上寫著:「勿忘國殤,海洋強國」。
一登上距離中國山東半島威海市5公里遠的劉公島,大型廣告牌上的紅字便映入眼簾。外表雖然用人造花裝飾得十分漂亮,但內容卻毅然決然。口號下方還寫著「甲午戰爭120周年」。中國政府1985年將這個島嶼整體打造成「甲午戰爭博物館」。前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親自題寫了館名。中國政府還於2008年設立了面積達4000平方米的陳列館。陳列館館長王記華表示:「這是為了教育國人勿忘國恥。每年有140萬人來這裡參觀,其中包括學生和家庭訪客等。」本月16日雖然是平日,但陳列館內還是擠滿了人。
淪陷的北洋艦隊司令部劉公島
甲午戰爭爆發時,清朝北洋艦隊的司令部位於劉公島。劉公島面積為3.15平方公里。日軍1895年2月17日占領劉公島後,戰爭實際上已經結束。提督丁汝昌給北洋大臣李鴻章發去電報稱:「戰艦已經沈沒。無能為力。」然後自殺殉國。首都北京當時也岌岌可危。清朝舉旗投降。
劉公島被譽為堅不可摧的要塞。陸地像伸出的兩只胳膊一樣環抱島嶼。相當於兩只胳膊的南北陸地上都設有炮臺鎮守島嶼。島嶼和陸地之間還布滿了水雷,敵方戰艦很難靠近。因此,日軍選擇繞道而行。他們1月20日登陸山東半島最東端的成山頭龍須島,然後向西部進軍。10天後的1月30日占領南側炮臺,2月2日占領了北側炮臺。
提督丁汝昌在炮臺落入日軍手中之前曾想炸毀炮臺,但未能如願。日軍從2月4日開始利用清軍設置的炮臺攻擊劉公島。外面的日本艦隊蓄勢待發。日軍當時登陸的成山頭地區已經很難找到當時留下的痕跡。這裡現在已經成為旅遊勝地。這裡是中國的最東端,是最早看到太陽的地方,所以有很多遊客來這裡看日出。
博物館重點展示日軍的慘無人道
2008年建於劉公島的甲午戰爭博物館陳列館。16日雖然是平日,但陳列館內還是擠滿了遊客。劉公島曾是清朝北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朝鮮日報記者攝影
劉公島甲午戰爭博物館重點展示了戰敗的恥辱。博物館中用漢語、英語、韓語同時記載了清軍在多次戰鬥中連續失敗的事實。但沒有日語。資料內容包括:「日本在朝鮮發生東學黨農民起義後,以保護大使館和商人為借口讓大批軍隊進駐朝鮮,並在沒有宣戰的情況下發動了甲午戰爭」、「1894年9月17日發生的黃海海戰中,北洋艦隊損失5艘戰艦。這次海戰結束後,清軍失去了黃海制海權」、「日軍兵分兩路,第一分隊突破鴨綠江防線,第二分隊從南側占領旅順。接著兩軍會合威脅北京和天津」、「屢戰屢敗致使清政府不得不求和。清朝簽署喪權辱國的《馬關(下關)條約》後,除支付巨額戰爭賠款外,還割讓了臺灣和澎湖列島,中國的半殖民地處境進一步惡化」等。
博物館還展示了日軍慘無人道的行為。資料指出,日軍占領旅順後屠殺了包括婦女、兒童在內的兩萬名百姓。日本學者也承認「旅順大屠殺」,但日本國內相關展館中找不到這一記錄。在博物館內可以看到日本軍人用長刀刺殺中國人的照片,以及把死者埋在大坑裡的照片。還有被強奸之前欲跳井自殺的婦女蠟像。
曾遭到破壞的戰艦被復原 甲午戰爭時期清朝的最大戰艦「定遠」號(7335噸級)現在就停靠在威海港口,內部被改裝為陳列館。劉公島淪陷時,「定遠」號遭到嚴重破壞。日軍拆解了「定遠」號並將部分鐵制品運回日本,用於修建寺廟和私宅。博物館還介紹了「濟遠」號(2300噸級)的坎坷命運。資料指出:「『濟』’號在甲午戰爭時期被日軍俘獲,1904年發生日俄戰爭時在旅順前海沈沒。中國政府於1986年和1988年將船體打撈上岸。」
有必要如此詳細地記載戰爭恥辱並對外展示嗎?作為博物館第一任館長在島上工作了20多年的戚俊傑說:「日本至今不承認自己的罪行,否認侵略歷史。這讓中國政府和人民十分憤怒。因此我們要通過展示這些資料來提高警惕。當今中國和120年前不可同日而語。我們追求和平,但也不懼怕戰爭。」陳列館出口處還寫著:「甲午戰敗的屈辱歷史,再次表明『落後就要挨打』!今天中國960萬平方公里領土和300萬平方公里海洋國土,需要強大的海防力量做保障。我們應以史為鑒,面向未來,構築海上鋼鐵長城,謀求和平與發展,讓歷史的悲劇不再重演。」
中國將甲午戰爭中的「敗將」稱為「英雄」。他們在丁汝昌生前居住過的官邸前設立了一個大型銅像,並在介紹資料中寫道:「丁汝昌不顧個人生死榮辱,帶領少數兵力堅守孤島,最後自殺殉國。」王記華說:「雖然沒有取勝,但他是為國家而戰並殉國,所以稱得上是英雄。」
【2014-07-25/朝鮮日報中文網】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