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松園別館望春風 鄧雨賢展勾回憶

【聯合報╱記者段鴻裕/花蓮報導】
2014.07.07 04:33 am


松園別館展示由奇美實業創辦人許文龍親手雕塑的鄧雨賢肖像,十分珍貴。
記者段鴻裕/攝影「月色照在,三線路,風吹微微,等待的人,那嘸來?」日據時期傳唱至今的《月夜愁》,和《望春風》、《四季紅》、《雨夜花》被合稱為「四月望雨」,全由「台灣歌謠之父」鄧雨賢作曲;花蓮縣松園別館最近正舉行「四月望雨─鄧雨賢逝世70周年影音展」,展出鄧雨賢的手稿、相片及奇美公司創辦人許文龍親自製作的鄧雨賢雕像,都是難得一見的珍貴典藏。
「獨夜無伴守燈下,清風對面吹。」熟悉的歌詞,加上影片與留聲機傳來不同版本的《望春風》,讓有百年歷史的松園別館更添思古幽情,勾起不少中、老年長輩的回憶。

花蓮縣文化局洄瀾文化館家族之一的松園別館,與台灣鄧雨賢音樂文化協會合作,前天起推出「松園別館‧四月望雨-鄧雨賢逝世70周年影音展」,讓鄧雨賢創作的優美旋律,迴盪在老屋、松風之間。

「有些年輕人根本不知道鄧雨賢,但是只要聽到旋律,就馬上激發共鳴。」松園別館企畫羅曼玲說,鄧雨賢短短39年的一生,帶給台灣音樂無限的資產和影響,他的歌曲充滿原創性,不是引用、改編日本歌謠,「是完完全全屬於台灣的歌曲」,鄧雨賢紀念展以影片介紹鄧雨賢的一生及創作的知名歌曲,展場中有1張鄧雨賢譜寫《蕃社姑娘》的手稿,就是鄧雨賢當年的親筆創作。

另外,熱愛音樂、擅長拉小提琴的奇美實業創辦人許文龍親手塑造的鄧雨賢半身肖像,放在展場中,解說牌上還有兩人的簽名手跡,也是難得一見的典藏;不過,許多遊客都不知道身邊的珍寶,反而是將展示台當成放手機和隨身物品的置物櫃,令人惋惜。

羅曼玲說,鄧雨賢的子孫希望將台灣原創音樂、歌謠散播全台,因此以花蓮為東部展覽的第1站,並選定以日據時期興建的松園別館為展場,即日起至8月24日,每天上午9點至晚間9點展出;她正在籌辦完全演奏鄧雨賢作品的露天音樂會,希望有興趣的音樂人與她連繫,電話(03)8356510。

小檔案╱鄧雨賢

鄧雨賢於1906年出生於桃園縣龍潭鄉,曾祖、祖父是秀才,書香門弟,幼時隨父親至台北並入學,並隨音樂老師一條滇一郎學鋼琴,台北師範學校畢業後短暫任教3年,即獨自赴日本東京音樂學校學習音樂作曲,1931年回台在台中地方法院擔任通譯,但因對音樂的熱情難忘,不到1年即辭職,受位於台北永樂町的文聲唱片公司邀約譜寫《大稻埕進行曲》,驚動唱片業,被古倫美亞唱片公司網羅擔任專職作曲。

不過,在日本皇民化運動限定必須以日語歌詞才能發表,讓鄧雨賢等音樂創作者備受打壓,鄧雨賢也被迫改為日本姓名繼續作曲,而台語歌謠則在皇民化運動下逐漸消失;鄧雨賢灰心之餘,辭去唱片公司的職務,1940年與妻子移居新竹縣芎林鄉,在芎林公學校任教,1944年病逝。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